一种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78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灾害预报领域的一种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包括区域地图模块、灾害识别模块、信息传输模块和微信机器人群管理模块;微信机器人群管理模块用于接收灾害识别模块所监测到的地质灾害信息、地质灾害预测信息以及该地质灾害监测点所在位置信息。通过区域地图模块将地区进行划分,利用灾害识别模块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并将该信息通过信息传输模块传送至微信机器人群管理模块内,利用微信机器人群管理模块中的微信机器人服务器将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预测信息发送至该地区的微信群中,由此提高了地质灾害信息发送的速度及精确度,使人们及时有效地获取所在地的地质灾害信息,及时进行防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灾害预报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地质灾害主要有自然或人为地质所用引起,对地质环境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主要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近年来,地址灾害呈高发态势,造成人力财力的十分惨重的损失,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对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做好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现有的地址灾害监测多采用人工进行监测,人工通过测量设备采集数据,然后将监测结果记录下来送到上级部门进行统计,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同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统计,导致监测结果不能及时下达,不能做到快速监测。现有的预警系统不能有效准确的对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进行发送,无法有效的通知到可能地质灾害受灾区人民,并且采用人工方式发送预警短信,一条条人工编辑,耗时过长也会造成人为错误,耽误地质灾害预警的时效性。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 104200619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系统,该系统采取气象信息采集服务器和信息处理服务器联用,将气象信息经过有效分析将其生成预警短信通过移动代理服务器发给手机用户,有效解决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漏发误发的问题,同时由于集成了地理信息到预警信息里,能够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发送的针对性,发送短信更加有效及时,提高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的时效性。
[0004]但是由于部分手机具有自动屏蔽垃圾短信的功能,而该消息容易被手机判定为垃圾消息,导致用户不能及时获得地质灾害信息,并且,发送短信需要付费,若广泛发送该短信,则会产生大量费用,广泛发送短信还会造成地质灾害信息发送的精度较低,若人群经常接收到其他地区的地质灾害信息,会出现人们的反应灵敏度降低的问题。因此,本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地质灾害信息发送的精度较低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以提高地质灾害信息发送的精确度,使人们及时有效地获取所在地的地质灾害信息,及时进行防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包括区域地图模块、灾害识别模块、信息传输模块和微信机器人群管理模块。
[0007]区域地图模块用于划分各行政区,统计各行政区内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具体位置,并且对该具体位置并进行标记和编号。
[0008]灾害识别模块包括若干地质灾害监测点,地质灾害监测点用于对区域地图模块内的标记地点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并对该地质灾害监测点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
[0009]信息传输模块用于获取地质灾害监测点内所监测到的地质灾害信息和地质灾害
监测点的地质灾害预测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至微信机器人群管理模块中。
[0010]微信机器人群管理模块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和微信机器人服务器,信息接收模块与微信机器人服务器信号连接;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地质灾害监测点所监测到的地质灾害信息、地质灾害预测信息以及该地质灾害监测点所在位置的编号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送至微信机器人服务器中;微信机器人服务器用于获取的地质灾害预测信息并进行编辑,根据该地质灾害监测点的编号信息获取该地质灾害监测点的位置,再将编辑后的信息发送至该行政区以及周边行政区内的微信群中。
[0011]采用上述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上述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通过区域地图模块将地区进行划分,利用灾害识别模块进行各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并将地质灾害信息以及地质灾害预测信息通过信息传输模块传送至微信机器人群管理模块内,利用微信机器人服务器对地质灾害预测信息进行编辑和发送,由此提高了地质灾害信息发送的精确度,使人们及时有效地获取所在地的地质灾害信息,及时进行防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0012]进一步,地质灾害监测点的地质灾害监测包括崩塌和滑坡监测、泥石流监测和地面塌陷监测;崩塌和滑坡监测、泥石流监测和地面塌陷监测分别采用崩塌和滑坡监测设备、泥石流监测设备和地面塌陷监测设备。
[0013]有益效果:利用崩塌和滑坡监测设备、泥石流监测设备和地面塌陷监测设备分别对崩塌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进行监测,使地质灾害的监测更加全面。
[0014]进一步,崩塌和滑坡监测设备包含雨量传感器、GNSS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倾角计传感器、含水率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前端摄像机之任意一种或多种;泥石流监测设备包含前端摄像机、泥位计传感器、水位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含水率传感器、冲击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之任意一种或多种;地面塌陷监测设备包括前端摄像机、沉降传感器、沉降监测仪、GNSS高精度位移传感器之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5]有益效果:采用多种监测仪器结合的方式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提高了地质灾害监测的精确度。
[0016]进一步,微信机器人服务器信号连接有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用于显示微信机器人服务器中的信息以及控制微信机器人服务器的运行。
[0017]有益效果:移动终端能够便于人们获取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的后台数据,便于人们对其进行操作控制。
[0018]进一步,微信机器人服务器发送地质灾害预测信息至微信群为人工发送或微信机器人服务器自动发送。
[0019]将地质灾害预测信息中距离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记为a,当距离地质灾害将发生的时间大于a时,进行人工发送地质灾害预测信息,人工在微信机器人服务器内编辑地质灾害预测信息,将该信息通过人工审核后发送至相应的微信群中;若时间达到a并且人工审核未完成时,微信机器人服务器自动编辑地质灾害预测信息并发送至相应微信群中。
[0020]有益效果:对地质灾害信息的发送进行人工编辑和审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的精确度,利用微信机器人服务器自动编辑地质灾害预测信息并发送能够及时使人们获得地质灾害信息,提高了地质灾害信息传送的效率。
[0021]进一步,微信机器人服务器信号连接有存储模块,存储模块用对微信机器人服务
器内的信息进行存储。
[0022]有益效果:存储模块便于对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的后台数据进行存储。
[0023]进一步,移动终端显示微信机器人服务器中的信息以及控制微信机器人服务器的运行时,能够按照行政区和群名称条件信息搜索,输入相应的条件参数后,进行搜索;能够新增微信机器人群、修改群信息、删除和导出相关信息;能够导出记录,微信机器人服务器将导出所有的微信机器人群记录,并以Excel表的形式显示于移动终端上。
[0024]进一步,进行人工发送地质灾害预测信息时,人工进行选择微信群、选择微信模版以及填写需要的参数,然后将该信息进行发布,使该地质灾害预测信息进入待审批状态。
[0025]有益效果:由此能够便于对微信群进行管理,提高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区域地图模块、灾害识别模块、信息传输模块和微信机器人群管理模块;区域地图模块用于划分各行政区,统计各行政区内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具体位置,并且对该具体位置并进行标记和编号;灾害识别模块包括若干地质灾害监测点,地质灾害监测点用于对区域地图模块内的标记地点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并对该地质灾害监测点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信息传输模块用于获取地质灾害监测点内所监测到的地质灾害信息和地质灾害监测点的地质灾害预测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至微信机器人群管理模块中;微信机器人群管理模块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和微信机器人服务器,信息接收模块与微信机器人服务器信号连接;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地质灾害监测点所监测到的地质灾害信息、地质灾害预测信息以及该地质灾害监测点所在位置的编号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送至微信机器人服务器中;微信机器人服务器用于获取的地质灾害预测信息并进行编辑,根据该地质灾害监测点的编号信息获取该地质灾害监测点的位置,再将编辑后的信息发送至该行政区以及周边行政区内的微信群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地质灾害监测点的地质灾害监测包括崩塌和滑坡监测、泥石流监测和地面塌陷监测;崩塌和滑坡监测、泥石流监测和地面塌陷监测分别采用崩塌和滑坡监测设备、泥石流监测设备和地面塌陷监测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崩塌和滑坡监测设备包含雨量传感器、GNSS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倾角计传感器、含水率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前端摄像机之任意一种或多种;泥石流监测设备包含前端摄像机、泥位计传感器、水位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含水率传感器、冲击加速度传感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明邱振宇陈秋光彭正宗扶元平蒙彬刘永涛陈德斌董燕军施国秀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