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水泵最低液位高度的液体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475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公开了一种可降低水泵最低液位高度的液体循环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以及水泵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机壳S型流道、机壳流道盖板、蜗壳流道、增压泵以及连接管道。机壳S型流道焊接在水泵机壳电机所处区域,通过连接管道以及蜗壳流道形成水体的循环冷却通道,用流道盖板焊接在机壳S型流道外和蜗壳流道外形成密闭的工作环境,同时在流道盖板留出两个螺纹孔,一个作为进水孔,一个作为出水口。增压泵两端管道口采用螺纹口管道连接,管道连接机壳和蜗壳流道盖板上的螺纹孔,从而将整个水体循环装置连为一体。此装置可将水泵最低液位标高从需要浸没电机处降低至水泵蜗壳处。高从需要浸没电机处降低至水泵蜗壳处。高从需要浸没电机处降低至水泵蜗壳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低水泵最低液位高度的液体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泵
,具体为一种可降低水泵最低液位高度的液体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水泵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0003]1、现有常规设备的水泵最低液位高度都需要达到浸没水泵电机部位,这样造成的最低液位高度较高容易导致底部污泥淤积,对水泵正常运行也容易造成影响。
[0004]2、现有常规设备的水泵将电机浸没以达到冷却效果,其冷却效率是较为低下的,通过本技术使的冷却液通过自重和增压泵形成快速而有效的冷却循环,在保证水泵正常高效运行下,大大提升冷却效率。
[0005]另外一些现有技术中鲜有冷却液的设置,但其设置位置、覆盖面积与本申请不同,造成一定浪费,如现有技术CN208431171 U,一种循环自冷潜水泵中,潜水泵内设有循环腔和冷却液,潜水泵外设有筒体,冷却液经由动力装置驱动循环腔内的冷却液在筒体内循环,该冷却液遍布整个筒体外周而非电机部分,造成一定的浪费。本申请的S型流道的冷却液的S型结构、设置的位置、覆盖面积更少,使冷却效果最优,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大大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液布置精简的液体循环装置,既能起到冷却电机的作用,也能避免能源浪费。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简单并有效降低水泵最低液位高度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降低水泵最低液位高度的液体循环装置,包括机壳、电机、蜗壳、机壳S型流道、机壳流道盖板、第一连接管道、第二连接管道、增压泵、蜗壳流道、蜗壳流道盖板;
[0010]所述机壳S型流道固定设置在机壳上,所述机壳流道盖板覆盖于机壳S型流道外侧;
[0011]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进水口与机壳流道盖板外部底端预留的螺纹孔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道出水口与蜗壳流道盖板外部一端预留的螺纹孔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道进水口与机壳流道盖板外部顶端预留的螺纹孔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道出水口与蜗壳流道盖板外部另一端预留的螺纹孔相连;
[0012]所述蜗壳流道固定设置在蜗壳上;
[0013]所述增压泵设置在第二连接管道上;
[0014]所述蜗壳流道盖板覆盖于蜗壳流道外侧。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二连接管道进出水连接口采用螺纹管路联接。
[0016]优选的,所述增压泵进出水连接口采用螺纹管路联接。
[0017]优选的,所述机壳S型流道的具体设置位置和范围只要包裹该水泵的电机的外部即可。
[0018]优选的,所述蜗壳流道具体设置范围需要包裹该水泵蜗壳中间段部分,以保证冷却液在蜗壳流道内能降低温度。
[0019]优选的,所述装置的材质由水泵所处介质决定,以保证装置的稳定高效运行。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低水泵最低液位高度的液体循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1、该液体循环装置结构设计紧凑,占据空间范围小,更加方便之后的日常维护与检修。
[0023]2、该液体循环装置通过小型增压泵将蜗壳处的冷却液体与机壳处的冷却液体相连通形成循环,当水泵运行时电机产生的高温被机壳处冷却液体迅速冷却,机壳处冷却液体在S型流道充分吸热后通过液体自重从S型流道由连接管路流向蜗壳流道处冷却,由此冷却液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冷热循环,使得电机温度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正常工作温度。
[0024]3、通过该液体循环装置降低水泵最低液位高度后,能够有效降低底部污水的高度,从而减少污泥、污物的产生,防止堵塞水泵进口,使得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水泵的最大利用率及良好的运行效果。
[0025]4.机壳S型流道场能减缓液体的流动速度,使其在流道内流动时间变长,从而更好地达到冷却电机的效果。
[0026]5.本申请的S型流道的冷却液的S型结构的S型设计、设置的位置、覆盖面积更少,使冷却效果最优,与现有技术CN208431171 U,大大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降低水泵最低液位高度的液体循环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降低水泵最低液位高度的液体循环装置机壳S型流道示意图;
[0029]图中:1、机壳;2、机壳S型流道;3、电机;4、机壳流道盖板;5、第一连接管道;5

、第二连接管道;6、增压泵;7、蜗壳流道;8、蜗壳流道盖板;9、蜗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一所示,本技术示例的一种可降低水泵最低液位高度的液体循环装置,包括机壳1、电机3、蜗壳9、机壳S型流道2、机壳流道盖板4、第一连接管道5、第二连接管道5

、增压泵6、蜗壳流道7、蜗壳流道盖板8;
[0032]机壳S型流道2通过焊接固定在机壳1上,机壳流道盖板4覆盖于机壳S型流道2外
侧,机壳S型流道2的具体设置位置和范围只要包裹该水泵的电机3的外部即可,以实现电机3的散热(也降低了水泵的最低液位高度);
[0033]第一连接管道5进水口与机壳流道盖板4外部底端预留的螺纹孔相连,第一连接管道5出水口与蜗壳流道盖板8外部一端预留的螺纹孔相连;第二连接管道5

进水口与机壳流道盖板4外部顶端预留的螺纹孔相连,第二连接管道5

出水口与蜗壳流道盖板8外部另一端预留的螺纹孔相连;
[0034]第一连接管道5与第二连接管道5

进出水连接口采用螺纹管路联接,方便拆卸与安装;
[0035]蜗壳流道7固定设置在蜗壳9上,蜗壳流道7具体设置范围需要包裹该水泵蜗壳9中间段部分,以保证冷却液在蜗壳流道7内能降低温度;
[0036]增压泵6设置在第二连接管道5

上;增压泵6进出水连接口采用螺纹管路联接,方便拆卸与安装;
[0037]蜗壳流道盖板8覆盖于蜗壳流道7外侧。
[0038]此实施例中,冷却液体在机壳S型流道2中通过,机壳S型流道2能减缓液体的流动速度,使其在流道内流动时间变长,从而更好地达到冷却电机的效果,将电机3的温度保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通过第一连接管道5与第二连接管道5

将机壳S型流道2与蜗壳流道7相连通,并通过增压泵6使冷却液体在冷却机壳1后循环到蜗壳9处减低温度后继续周而复始循环至机壳1处降温。
[0039]另外,机壳S型流道2、机壳流道盖板4、第一连接管道5、第二连接管道5

、增压泵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低水泵最低液位高度的液体循环装置,包括机壳(1)、电机(3)、蜗壳(9)、机壳S型流道(2)、机壳流道盖板(4)、第一连接管道(5)、第二连接管道(5

)、增压泵(6)、蜗壳流道(7)、蜗壳流道盖板(8);所述机壳S型流道(2)固定在机壳(1)上,所述机壳流道盖板(4)覆盖于机壳S型流道(2)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进水口与机壳流道盖板(4)外部底端预留的螺纹孔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出水口与蜗壳流道盖板(8)外部一端预留的螺纹孔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道(5

)进水口与机壳流道盖板(4)外部顶端预留的螺纹孔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道(5

)出水口与蜗壳流道盖板(8)外部另一端预留的螺纹孔相连;所述蜗壳流道(7)固定设置在蜗壳(9)上;所述增压泵(6)设置在第二连接管道(5

)上;所述蜗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刘剑豪金秋景黄谊菁曹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合工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