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动补液的恒温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71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自动补液的恒温槽,包括恒温箱主体,所述恒温箱主体下表面两端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恒温箱主体下表面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恒温箱主体上端一侧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一端设置有调节齿轮,所述恒温箱主体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操控装置主体,所述中部一端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表面设置有自动补液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该装置整体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且使用,同时该装置可进行自动对其恒温箱内部的液体进行检测,且还可对其恒温箱内部的液体进行自动补液工作,加强了装置整体的实用性,同时在使用时恒温箱内部的液体低于运行操作时,可进行警报工作的优点。可进行警报工作的优点。可进行警报工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自动补液的恒温槽


[0001]本技术属于恒温槽
,尤其涉及一种能自动补液的恒温槽。

技术介绍

[0002]恒温槽特别适用于需要维持低温、常温条件下工作的化学、生物、物理实验室,是医药卫生、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冶金工业、大专院校、科研、遗传工程、高分子工程等实验室的必备设备,恒温槽可以结合旋转蒸发器,真空冷冻干燥箱、循环水式真空泵,磁力搅拌器等仪器,进行多功能化学反应作业及药物储存,公开号:CN212205064U,公开了一种带有自动补液功能的恒温槽,包括恒温槽本体,所述恒温槽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浮块,所述浮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恒温槽本体内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接触块,所述置物槽与滑槽之间设有滑孔,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贯穿滑孔并与接触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置物槽内顶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下端与接触块的上端侧壁相抵,所述置物槽内底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位置传感器相对应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恒温槽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电磁阀,本技术通过控制机构的设置,无需人工操作,自动进行补液操作,不仅效率高,且安全性也得到提升。
[0003]然而现有技术存在一些问题:恒温槽的作用是通过控制槽体内液体介质的温度,使得工作区内的温度稳定、均匀,用于在工作区内检定温度计等温度计量器具,恒温槽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液体挥发,传感器带液等因素,液位可能出现低于运行要求的现象,从而即可需要定期检查液位状态并进行补液,现有的自动补液的恒温箱操作繁琐,可靠性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能自动补液的恒温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自动补液的恒温槽,具备该装置整体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且使用,同时该装置可进行自动对其恒温箱内部的液体进行检测,且还可对其恒温箱内部的液体进行自动补液工作,加强了装置整体的实用性,同时在使用时恒温箱内部的液体低于运行操作时,可进行报警工作的优点,解决了恒温槽的作用是通过控制槽体内液体介质的温度,使得工作区内的温度稳定、均匀,用于在工作区内检定温度计等温度计量器具,恒温槽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液体挥发,传感器带液等因素,液位可能出现低于运行要求的现象,从而即可需要定期检查液位状态并进行补液,现有的自动补液的恒温箱操作繁琐,可靠性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自动补液的恒温槽,包括恒温箱主体,所述恒温箱主体下表面两端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恒温箱主体下表面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恒温箱主体上端一侧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一端设置有调节齿轮,所述恒温箱主体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操控装置主体,所述中部一端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表面设置有自动补液组件,所述自动补液组件包括储液箱,所述恒温箱主体中部开设有恒温槽本体。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恒温箱主体下表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矩形固定块,所述矩形固定块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矩形固定块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中部设置有万向轮。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恒温箱主体下表面一侧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下端设置有圆形垫板,所述圆形垫板上端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恒温箱主体下端一侧。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恒温箱主体下端一侧开设有散热网,所述恒温箱主体内壁一侧设置有加热器主体,所述恒温箱主体上端一侧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端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端设置有储液箱。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储液箱上端中部设置有输液管,所述储液箱上端一侧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储液箱中部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一端固定连接有操控装置主体,所述操控装置主体上端一端设置有警报装置。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操控装置主体上端中部设置有显示面板,所述操控装置主体中部一端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操控装置主体中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一端设置有传感器本体。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转动电机一端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转动电机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设置有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一端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一侧固定安装有矩形固定杆,所述矩形固定杆下端设置有调节杆,所述矩形固定杆中部一侧滑动安装有主体固定杆,所述主体固定杆顶端设置有圆形限位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检测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其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便捷性,在使用打开控制开关,使其转动电机带动一端的转动杆、调节齿轮进行转动,同时调节齿轮与一侧的矩形固定杆、齿条进行啮合,从而可进行同步转动工作,使其矩形固定杆、齿条带动一侧的调节杆、传感器本体、第一连接线进行滑动检测工作,加强了装置整体的实用性,使其可进行自动检测工作,同时通过圆形限位块的结构设计,使其间接的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安全性,通过自动补液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其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便捷性,在使用可通过第二连接线、输液管进行向操控装置主体传达输液信号,从而可进行自动输液工作,大大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便捷性。
[0014]2、本技术通过矩形固定块、转动柱、万向轮的结构设计,使其加强了装置整体的移动便捷性,在使用可通过万向轮对其进行随意移动装置整体的使用角度,使其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便捷性。
[0015]3、本技术通过液压杆、缓冲弹簧、圆形垫板的结构设计,使其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稳定性,在使用可通过液压杆进行液压调节装置整体的固定角度,使其装置整体牢牢固定在地面上,间接的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安全性。
[0016]4、本技术通过固定支架、承载板、自动补液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其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稳定性,在使用可通过承载板对其储液箱进行固定,间接的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安全性。
[0017]5、本技术通过储液箱、进液口、第二连接线、输液管的结构的结构设计,使其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便捷性,在使用可通过第二连接线、输液管进行向操控装置主体传
达输液信号,从而可进行自动输液工作,大大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便捷性。
[0018]6、本技术通过操控装置主体、控制按钮、传感器本体、第一连接线的结构设计,使其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便捷性,在使用可通过第二连接线、输液管进行向操控装置主体传达输液信号,从而可进行自动输液工作,大大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便捷性。
[0019]7、本技术通过转动电机、控制开关、转动杆、调节齿轮、主体固定杆、圆形限位块、矩形固定杆、齿条、调节杆、传感器本体、第一连接线的结构设计,使其加强了装置整体的使用便捷性,在使用打开控制开关,使其转动电机带动一端的转动杆、调节齿轮进行转动,同时调节齿轮与一侧的矩形固定杆、齿条进行啮合,从而可进行同步转动工作,使其矩形固定杆、齿条带动一侧的调节杆、传感器本体、第一连接线进行滑动检测工作,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自动补液的恒温槽,包括恒温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箱主体(1)下表面两端均设置有万向轮(17),所述恒温箱主体(1)下表面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弹簧(13),所述恒温箱主体(1)上端一侧设置有检测组件(4),所述检测组件(4)包括转动电机(401),所述转动电机(401)一端设置有调节齿轮(404),所述恒温箱主体(1)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操控装置主体(8),所述恒温箱主体中部一端设置有承载板(6),所述承载板(6)上表面设置有自动补液组件(7),所述自动补液组件(7)包括储液箱(701),所述恒温箱主体(1)中部开设有恒温槽本体(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自动补液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箱主体(1)下表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矩形固定块(15),所述矩形固定块(15)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矩形固定块(15)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柱(16),所述转动柱(16)中部设置有万向轮(1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自动补液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箱主体(1)下表面一侧设置有液压杆(12),所述液压杆(12)下端设置有圆形垫板(14),所述圆形垫板(14)上端设置有缓冲弹簧(13),所述缓冲弹簧(13)一端固定连接于恒温箱主体(1)下端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自动补液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箱主体(1)下端一侧开设有散热网(2),所述恒温箱主体(1)内壁一侧设置有加热器主体(19),所述恒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旋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泰肯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