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抽离装置和分析仪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467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泡抽离装置,通过在气泡抽离腔室内设置进液口、排液口和负压排气口,进液口用于向气泡抽离腔室注入待抽离气泡的液体,排液口用于排出已完成气泡抽离的液体,负压排气口用于排出气泡抽离腔室内的气体,通过将负压排气口设置在液体所在区域外,以防止负压排气口将试剂或样本等液体直接抽离;通过在负压排气口上连接负压单元并对气泡抽离腔室抽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悬浮在液体内的微小气泡受到的压力减小,微小气泡膨胀,膨胀后的微小气泡受到的浮力增大,并从液体上部排出,从而实现气泡抽离的效果,且能够有效提高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泡抽离装置和分析仪,能够实现将气泡从样本或试剂中抽离的技术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泡抽离装置和分析仪


[0001]本技术属于体外诊断
,具体的为一种气泡抽离装置和分析仪。

技术介绍

[0002]分析仪对于试剂的纯度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试剂中的杂质颗粒含量少,而且还要求试剂中的微小气泡也要尽可能少。当然,对于样本,特别是稀释或预处理后的样本,对于微小气泡含量的控制也有较高的要求。
[0003]现有的分析仪中,一般设有用于过滤杂质颗粒的过滤器,但过滤杂质颗粒的过滤器对于样本或试剂中的气泡的过滤效果很差。一些研究提出使用单独的气泡过滤器来过滤气泡,将样本或试剂注入气泡过滤器的前腔,使样本或试剂在自然条件下穿过过滤结构以达到过滤微小气泡的技术目的。但现有的过滤结果仍旧采用传统的过滤方式,只是过滤结构的孔径设置不同,不仅对于微小气泡的过滤效果较差,而且由于过滤孔径减小,还导致过滤效率也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泡抽离装置和分析仪,利用负压使样本或试剂中的气泡上浮并排出,能够实现将气泡从样本或试剂中抽离的技术效果。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气泡抽离装置,包括气泡抽离腔室,所述气泡抽离腔室内设有气液分离膜,所述气液分离膜将所述气泡抽离腔室分隔为负压腔室和液体腔室,所述液体腔室内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负压腔室内设有负压排气口。
[0007]进一步,所述负压腔室位于所述液体腔室的上方。
[0008]进一步,所述气液分离膜水平或倾斜设置在所述气泡抽离腔室内。
[0009]进一步,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的轴线相互平行。
[0010]进一步,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的轴线相交或空间相交。
[0011]进一步,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的轴线垂直相交或空间垂直。
[0012]进一步,所述进液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排液口的口径。
[0013]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分析仪,包括如上所述的气泡抽离装置。
[0014]进一步,还包括负压单元,所述负压单元与所述负压排气口相连。
[0015]进一步,还包括液路驱动系统和样本驱动系统,所述气泡抽离装置与所述液路驱动系统或样本驱动系统共用所述负压单元。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的气泡抽离装置,通过在气泡抽离腔室内设置气液分离膜,能够利用气液分离膜在气泡抽离腔室内分隔出负压腔室和液体腔室,将进液口和排液口设置在液体腔室内,利用进液口用于向气泡抽离腔室注入待抽离气泡的液体,排液口用于排出已完成气泡抽离的液体,能够对试剂或样本等液体持续进行气泡抽离;将负压排气口设置在负压
腔室内,能够使负压排气口位于液体所在区域(液体腔室)以外,避免液体从负压排气口内被抽出;在负压腔室的负压作用下,悬浮在液体内的微小气泡受到的压力减小,微小气泡膨胀,膨胀后的微小气泡受到的浮力增大,并从液体上部排出,从而实现气泡抽离的效果;相较于现有的气泡过滤技术,本技术的气泡抽离装置不受过滤结构的限制,不仅能够排出液体内的微小气泡,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效率。
[0018]同时通过控制进液口和排液口的流量,如进液口的流量略大于排液口的流量,还可以使液体对气液分离膜产生一定的挤压效果,以提高气体抽离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气泡抽离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气液分离膜水平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进液口和排液口的轴线垂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

气泡抽离装置;10a

负压腔室;10b

液体腔室;11

进液口;12

排液口;13

负压排气口;14

气液分离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6]本实施例的分析仪,包括气泡抽离装置10和负压单元。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气泡抽离装置10,包括气泡抽离腔室,气泡抽离腔室内设有气液分离膜14,气液分离膜14将气泡抽离腔室分隔为负压腔室10a和液体腔室10b,液体腔室10b内设有用于注入待抽离气泡的液体的进液口11和用于排出已完成气泡抽离的排液口12,负压腔室10a内设有负压排气口13。通过在气泡抽离腔室内设置气液分离膜14,气液分离膜14允许气体通过但不允许液体通过,从而能够保证试剂或样本等液体不会从负压排气口13被抽出。为了保持持续稳定的负压,负压排气口上连接负压单元。具体的,在分析仪中,可以单独为气泡抽离装置10设置一个负压单元,但也可以共用分析仪中已有的负压单元。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分析仪还包括液路驱动系统和样本驱动系统,气泡抽离装置10与液路驱动系统或样本驱动系统共用所述负压单元,不用再单独设置负压单元。
[0027]本实施例的气泡抽离装置10,通过在气泡抽离腔室内设置气液分离膜14,能够利用气液分离膜14在气泡抽离腔室内分隔出负压腔室10a和液体腔室10b,将进液口11和排液口12设置在液体腔室10b内,利用进液口11用于向气泡抽离腔室注入待抽离气泡的液体,排液口12用于排出已完成气泡抽离的液体,能够对试剂或样本等液体持续进行气泡抽离,提高生产效率。将负压排气口13设置在负压腔室10a内,能够使负压排气口13位于液体所在区域(液体腔室)以外,避免液体从负压排气口内被抽出。在负压腔室10b的负压作用下,悬浮在液体内的微小气泡受到的压力减小,微小气泡膨胀,膨胀后的微小气泡受到的浮力增大,并从液体上部排出,排出的气体通过气液分离膜14进入负压腔室10a并通过负压排气口13
排出,从而实现气泡抽离的效果。相较于现有的气泡过滤技术,本实施例的气泡抽离装置10不受过滤结构的限制,不仅能够排出液体内的微小气泡,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效率。
[0028]具体的,气液分离膜14可以允许气体通过,但不允许液体通过,从而可以在气泡抽离腔室内形成明确的负压腔室10a和液体腔室10b,且负压腔室10a和液体腔室10b的位置关系根据气液分离膜14在气泡抽离腔室内的设置位置和姿态相关。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负压腔室10a位于液体腔室10b的上方,如此,密度更小的气体会向上移动并直接从液体腔室10b穿过气液分离膜14进入到负压腔室10a内,提高气体抽离效果。为了使负压腔室10a位于液体腔室10b的上方,可以将气液分离膜14水平或倾斜设置在气泡抽离腔室内,如图1

2所示。
[0029]本实施例中,进液口11和排液口12的轴线相互平行,即进液口11和排液口12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抽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泡抽离腔室,所述气泡抽离腔室内设有气液分离膜,所述气液分离膜将所述气泡抽离腔室分隔为负压腔室和液体腔室,所述液体腔室内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负压腔室内设有负压排气口;所述负压腔室位于所述液体腔室的上方,所述气液分离膜倾斜设置在所述气泡抽离腔室内,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膜较高的一侧,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膜较低的一侧,且所述进液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排液口的口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抽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的轴线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波南全骞侯碧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