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464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5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装置,属于预制管桩后压浆领域,其包括压浆管、升降组件、壳体和第一液压马达,升降组件设置在地基上,升降组件用于升降壳体;第一液压马达设置在壳体内,第一液压马达连接有第一曲柄杆,第一曲柄杆转动连接有第二曲柄杆,第二曲柄杆转动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杆远离第二曲柄杆的一端伸出壳体,摆动杆伸出壳体的一端与压浆管连接。本申请具有加强后压浆注浆法对桩身的加固能力的效果。能力的效果。能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预制管桩后压浆
,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灌注桩后压浆法是利用预先埋设于桩体内的注浆系统,通过高压注浆泵将高压浆液压入桩用预先埋设于桩体内的注浆系统,通过高压注浆泵将高压浆液压入桩底,浆液克服土粒之间的抗渗阻力,不断渗入桩底沉渣及桩底周围土体的孔隙中,排走孔隙中的水分,充填于孔隙之中。由于浆液的充填胶结作用,在桩底形成了一个扩大头。另外,随着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的增加,
ꢀ‑
部分浆液克服桩侧摩阻力及上覆土压力沿桩土界面不断向上泛浆,高压浆液破坏泥皮,渗入(挤入)桩侧土体,使桩周松动(软化)的土体得到挤密加强。浆液不断向上运动,上覆土压力不断减小,当浆液向上传递的反力大于桩侧摩阻力及上覆土压力时,浆液将以管状流溢出地面。
[0003]传统的注浆系统是将注浆管绑扎在钢筋笼或固定在预制管桩的桩身,带钢筋笼和预制管桩固定后将高压将注入注浆管内。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注浆管在注浆过程中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对桩身周围土体的切削或者劈裂程度一般,虽然可通过加压浆液来切削或劈裂土体,但是加压范围一般不得超过6MPa,否则会破坏注浆管,因此现有的后压浆注浆系统对桩身加固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加强后压浆注浆法对桩身的加固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装置,包括压浆管、升降组件、壳体和第一液压马达,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地基上,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升降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液压马达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液压马达连接有第一曲柄杆,所述第一曲柄杆转动连接有第二曲柄杆,所述第二曲柄杆转动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远离所述第二曲柄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摆动杆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压浆管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桩插入桩孔内后,将压浆管伸入桩孔内,将压浆管与摆动杆连接,在进行压浆管注浆时,启动第一液压马达,第一液压马达带动第一曲柄杆转动,第一曲柄杆带动第二曲柄杆摆动,第二曲柄杆带动摆动杆实现往复的摆动,从而使压浆管实现上下摆动。
[0008]当压浆管向下摆动时,压浆管潜入已完成灌注的桩孔内并更靠近桩孔的持力层,随着压浆管越靠近持力层,压浆管的注浆压浆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加强对持力层的劈裂作用,从而使桩孔底部可以更深和更宽,并且浆液可以挤入持力层的更深处,从而排出更多
水分。
[0009]当压浆管向上摆动时,压浆管提前将未灌入浆液的桩孔侧壁进行切削松动,方便高压浆液上升后对桩孔进行扩大挤压,同时桩身土壤松动更方便下次压浆管下降对桩孔底部的劈裂,通过压浆管的上下摆动,提高对桩孔的切削和劈裂能力,相比对与传统的压浆系统和压浆方法,采用该后压浆装置的浆液和预制桩相结合形成的桩身更大更宽,使预制桩更加牢固地固定在桩孔内,进而加强后压浆注浆法对桩身的加固能力。
[0010]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承重台和丝杠,所述承重台设置在地基上,所述承重台上设置有升降导轨,所述丝杠设置在所述升降导轨内,所述承重台内设置有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二液压马达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丝杠的螺母上连接有升降台,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升降台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液压马达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带动升降台升降,从而实现壳体带动压浆管升降,方便压浆管在后浇筑过程中逐渐从桩孔内拔出。
[0012]可选的,所述承重台上设置有配重块。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压着承重台,减少升降装置出现倾倒的情况。
[0014]可选的,所述摆动杆设置有两根,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使两根所述摆动杆交错摆动的换向组件,所述压浆管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压浆管各设置在一根所述摆动杆上,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记录所述摆动杆摆动次数的计数组件。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根摆动杆带动压浆管向下摆动时,换向组件使另一根摆动杆带动另一根压浆管向上摆动,从而使压浆管对桩孔和桩孔侧边同时作用,更容易扩大和加深桩孔。计数组件会计数压浆管的每次摆动,当压浆管摆动到规定次数后即可将压浆管提升,更方便对压浆管摆动次数的统计,减少压浆管摆动次数不够就进行提升的情况。
[0016]可选的,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换向座,所述换向座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换向座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和第二转轴的一端朝相反方向伸出换向座,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两根所述摆动杆上均设置有换向齿,两根摆动杆转动设置在所述换向座上,一个所述换向齿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另一个所述换向齿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与第二曲柄杆连接的摆动杆连接的压浆管向下摆动时,摆动杆带动换向齿转动,换向齿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动另一个换向齿转动,从而使另一个换向齿带动另一压浆管向上摆动,当与第二曲柄杆连接的压浆管向上移动时,另一根压浆管向下摆动,从而实现两根压浆管对桩孔和桩孔侧边同时作用,从而使土壤更容易松动,更方便土进行劈裂和切削。
[0018]可选的,所述计数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接触传感器,所述安装座上滑移设置有接触块,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接触块连接,所述接触块的一端正对所述接触传感器,所述接触块远离所述接触传感器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的转轴上设置有导向板,所述滚轮与导向板相抵,所述导向板为椭圆板。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液压马达带动导向板转动,滚轮靠近导向板的短轴,
导向板挤压滚轮,滚轮带动接触块与接触传感器接触,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导向板继续转动时,滚轮靠近导向板的长轴,弹簧逐渐恢复自然状态并带动接触块远离接触传感器,从而完成一次摆动的计数,进而可以根据导向板的连续转动完成计数。
[0020]可选的,所述压浆管上设置有若干注浆孔,所述注浆管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封闭所述注浆孔的孔塞。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注浆管的不断提升,方便注浆机器与不同的注浆孔连接。
[0022]可选的,所述压浆管伸入桩身的一端设置有喷浆嘴,所述喷浆嘴的底部和两侧均开设有喷浆孔。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部的喷浆孔和两侧的喷浆孔可以对桩身侧壁和桩底同时作用。
[0024]本申请还提供的一种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S1、压浆管插入桩身;S2、压浆管送浆;S3、压浆管摆动注浆;S4、压浆管摆动计数;S5、压浆装置提升;S6、更换压浆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浆管(4)、升降组件(1)、壳体(2)和第一液压马达(3),所述升降组件(1)设置在地基上,所述升降组件(1)用于升降所述壳体(2);所述第一液压马达(3)设置在所述壳体(2)内,所述第一液压马达(3)连接有第一曲柄杆(22),所述第一曲柄杆(22)转动连接有第二曲柄杆(23),所述第二曲柄杆(23)转动连接有摆动杆(24),所述摆动杆(24)远离所述第二曲柄杆(23)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2),所述摆动杆(24)伸出所述壳体(2)的一端与所述压浆管(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1)包括承重台(11)和丝杠(12),所述承重台(11)设置在地基上,所述承重台(11)上设置有升降导轨(13),所述丝杠(12)设置在所述升降导轨(13)内,所述承重台(11)内设置有第二液压马达(14),所述第二液压马达(14)与所述丝杠(12)连接,所述丝杠(12)的螺母上连接有升降台(15),所述壳体(2)设置在所述升降台(1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台(11)上设置有配重块(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24)设置有两根,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用于使两根所述摆动杆(24)交错摆动的换向组件(5),所述压浆管(4)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压浆管(4)各设置在一根所述摆动杆(24)上,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记录所述摆动杆(24)摆动次数的计数组件(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管桩桩端后压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5)包括换向座(51),所述换向座(51)设置在壳体(2)内,所述换向座(5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53)和第二转轴(54),所述第一转轴(53)和第二转轴(5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转轴(53)的一端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凤军朱云成陈国飞柳磊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紫金地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