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屠宰型三黄优质肉鸡配套系的制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414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屠宰型三黄优质肉鸡配套系的制种方法,包括第一父本快速制种、第一母本快速制种、第二母本快速制种以及终端父本快速制种四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育的终端父本与第二母本杂交,充分融合地方鸡种质资源,并在杂交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避免近交的家系间随机交配方式进行培育,并结合分子育种,精准选择个体,获得具有早熟性能突出、体型较大,三黄(黄羽、黄肤、黄胫)特点,并适合屠宰的黄羽肉鸡商品代,从而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选育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适合屠宰加工上市的、具有三黄、早熟、高繁特征的屠宰型黄羽肉鸡新品种,以满足当前黄羽肉鸡转型升级,冷鲜上市的市场需求。冷鲜上市的市场需求。冷鲜上市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屠宰型三黄优质肉鸡配套系的制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禽分子育种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屠宰型三黄优质肉鸡配套系的制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鸡肉产品主要来源于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和淘汰蛋鸡。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三大白羽肉鸡生产国之一。而黄羽肉鸡产业已占据我国肉鸡生产的近半壁江山。近年来,黄羽肉鸡分散饲养、活禽上市、低水平重复的发展方针糟到严峻的挑战,随着全国范围内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工作的推进,意味着黄羽肉鸡活鸡销售在家禽销售市场必然消退,黄羽肉鸡的屠宰冰鲜上市是大势所趋。因此,当前开展以屠宰加工型为目标的黄羽肉鸡育种工作,加快黄羽肉鸡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也是黄羽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要。但是,目前我们的黄羽肉鸡品种和配套系大多是注重羽色外貌而迎合活鸡市场的类型,在转变屠体销售方式后,原本能代表品种优势的外观性状(如羽色性状)变得不再重要,屠宰型肉鸡不仅要求具有优质的肉品质,同时在屠体外观上也有较高的标准,屠宰率高、肌肉紧致,皮肤颜色、毛孔细致、性早熟、冠大髯红等地二性征明显,且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目前市场上缺乏适合标准化饲养完整产业链中需要的优质屠宰适用型品种(配套系)。
[0003]三黄鸡是我国著名的土鸡之一,因黄羽、黄喙、黄脚而得名。成年鸡体重约3

4斤,鸡肉质嫩滑、皮脆骨软,脂肪丰满和味道鲜美,具有体型小、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0004]随着标准化养殖进程的推进,三黄鸡成活率偏低、生长速度慢、产蛋率低,严重不适应商业化生产,不能符合市场上对鸡肉品质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创新育种技术,充分融合地方鸡种质资源并结合分子标记选择进行优质性能挖掘,培育出一种适合屠宰上市的“三黄”优质肉鸡新品种,是优质肉鸡育种过度期发展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屠宰型三黄优质肉鸡配套系的制种方法,充分融合地方鸡种质资源并结合分子标记选择进行优质性能挖掘,培育出一种适合屠宰上市的“三黄”优质肉鸡新品种,是优质肉鸡育种过度期发展的关键。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屠宰型三黄优质肉鸡配套系的制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01:第一父本快速制种,选育一种黄羽、黄肤、黄胫及早熟性能好的优质肉鸡新品系;
[0008]S102:第一母本快速制种,选育一种黄羽、黄肤、黄胫且繁殖性能强的优质肉鸡新品系;
[0009]S103:第二母本快速制种,选育具有早熟、黄羽、黄肤、黄胫且繁殖性能高的优质肉鸡母本;
[0010]S104:终端父本快速制种,选育一种黄羽、黄胫、早熟、快大型的优质肉鸡新品系;
[0011]S105:获得商品代,即最终育成一种具有早熟性能突出、体型较大,三黄特点,并适合屠宰的黄羽肉鸡新品种。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步骤S101中,所述优质肉鸡新品系采用如下方法选育:
[0013]S1011:选取怀乡公鸡300只,母鸡3000只作为基础群,建立系谱记录档案;
[0014]S1012:70日龄时全群个体称重,母鸡选留体重为700

750g的个体,公鸡选留1000

1200g的个体,淘汰家系中体重平均值太小及变异系数的太大的个体;25周龄群体产蛋率达到5%时,公鸡测定精液品质;每个家系选留10只性反射良好的公鸡,300日龄时进行公母鸡体重、个体产蛋量、个体产蛋合格种蛋量、群体产蛋量、300日龄蛋重,合格种蛋授精率等指标的测定;
[0015]S1013:静翅脉采集H系选留个体的血液,用试剂盒法提取DNA,

20℃保存,以选育第一父本为黄肤色、鸡冠大、髯红为主要目标,采用序列测定和双向PCR扩增特异等位基因标记技术,以鸡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扩增与黄色皮肤完全连锁的BCDO2基因342位点,分析该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黄色肤色的相关性,根据结果选留TT基因型的个体,并以与鸡冠大小紧密连锁的CHADL基因为候选基因,外显子2中G619A位点为引起鸡冠大小的变化,分析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鸡冠大小的相关性,根据结果选留GG基因型个体,最终选择这两个点的TTGG联合基因型个体,即冠大肤黄个体作为第一父本;
[0016]S1014:各世代、每个品系组建60

80个家系,公母鸡按1:10配比,采用避免近交的家系间随机交配方式,以60个家系、每个家系10只母鸡为例,1号家系的公鸡随机与2

60号家系的590只母鸡中与1号家系公鸡在3个世代内无亲缘关系的10只交配,2号家系的公鸡随机与1号家系和3

60号家系的590只母鸡中与2号家系公鸡在3个世代内无亲缘关系的10只交配,以此类推,重复3次,培育出冠大髯红肤黄的第一父本。
[0017]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步骤S102中,所述优质肉鸡新品系采用如下方法选育:
[0018]S1021:选取如皋黄鸡公鸡300只,母鸡3000只作为基础群,建立系谱记录档案;
[0019]S1022:选取70日龄M系母鸡,每只鸡翅静脉采血1mL左右,利用蛋白酶K与酚氯仿法提取鸡基因组DNA,并进行基因型判定,选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并对选留基础群进行全群称重,选留公鸡1200

1500g,母鸡840

950g个体,淘汰家系的体重平均值太小及变异系数的太大的家系,同时结合体型、羽色进行选留,22周龄,群体产蛋率达到5%时,需测定母鸡开产体重、开产蛋重、开产日龄,开产时间控制在120~130日龄,开产蛋重控制在33

35g,对开产日龄大于130天或小于120天的予以淘汰,300日龄时需进行公母鸡体重、个体产蛋量、个体产蛋合格种蛋量、群体产蛋量、300日龄蛋重,合格种蛋授精率等指标的测定;
[0020]S1023:静翅脉采集M系70日龄公鸡血液,对所有公鸡和步骤S1022中选留的高繁殖性状母鸡个体采用序列测定和双向PCR扩增特异等位基因标记技术法对BCDO2基因34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选留TT型个体,即黄羽黄胫个体;
[0021]S1024:各世代、每个品系组建60

80个家系,公母鸡按1:10配比,采用避免近交的家系间随机交配方式,以60个家系、每个家系10只母鸡为例,1号家系的公鸡随机与2

60号家系的590只母鸡中与1号家系公鸡在3个世代内无亲缘关系的10只交配,2号家系的公鸡随机与1号家系和3

60号家系的590只母鸡中与2号家系公鸡在3个世代内无亲缘关系的10只交配,以此类推,重复3次,培育出第一母本。
[0022]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步骤S103中,所述优质肉鸡母本采用如下方法选育:
[0023]将选育的第一父本与第一母本杂交,得到F1代父母代母本和父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屠宰型三黄优质肉鸡配套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1:第一父本快速制种,选育一种黄羽、黄肤、黄胫及早熟性能好的优质肉鸡新品系;S102:第一母本快速制种,选育一种黄羽、黄肤、黄胫且繁殖性能强的优质肉鸡新品系;S103:第二母本快速制种,选育具有早熟、黄羽、黄肤、黄胫且繁殖性能高的优质肉鸡母本;S104:终端父本快速制种,选育一种黄羽、黄胫、早熟、快大型的优质肉鸡新品系;S105:获得商品代,即最终育成一种具有早熟性能突出、体型较大,三黄特点,并适合屠宰的黄羽肉鸡新品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屠宰型三黄优质肉鸡配套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1中,所述优质肉鸡新品系采用如下方法选育:S1011:选取怀乡公鸡300只,母鸡3000只作为基础群,建立系谱记录档案;S1012:70日龄时全群个体称重,母鸡选留体重为700

750g的个体,公鸡选留1000

1200g的个体,淘汰家系中体重平均值太小及变异系数的太大的个体;25周龄群体产蛋率达到5%时,公鸡测定精液品质;每个家系选留10只性反射良好的公鸡,300日龄时进行公母鸡体重、个体产蛋量、个体产蛋合格种蛋量、群体产蛋量、300日龄蛋重,合格种蛋授精率等指标的测定;S1013:静翅脉采集H系选留个体的血液,用试剂盒法提取DNA,

20℃保存,以选育第一父本为黄肤色、鸡冠大、髯红为主要目标,采用序列测定和双向PCR扩增特异等位基因标记技术,以鸡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扩增与黄色皮肤完全连锁的BCDO2基因342位点,分析该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黄色肤色的相关性,根据结果选留TT基因型的个体,并以与鸡冠大小紧密连锁的CHADL基因为候选基因,外显子2中G619A位点为引起鸡冠大小的变化,分析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鸡冠大小的相关性,根据结果选留GG基因型个体,最终选择这两个点的TTGG联合基因型个体,即冠大肤黄个体作为第一父本;S1014:各世代、每个品系组建60

80个家系,公母鸡按1:10配比,采用避免近交的家系间随机交配方式,以60个家系、每个家系10只母鸡为例,1号家系的公鸡随机与2

60号家系的590只母鸡中与1号家系公鸡在3个世代内无亲缘关系的10只交配,2号家系的公鸡随机与1号家系和3

60号家系的590只母鸡中与2号家系公鸡在3个世代内无亲缘关系的10只交配,以此类推,重复3次,培育出冠大髯红肤黄的第一父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屠宰型三黄优质肉鸡配套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2中,所述优质肉鸡新品系采用如下方法选育:S1021:选取如皋黄鸡公鸡300只,母鸡3000只作为基础群,建立系谱记录档案;S1022:选取70日龄M系母鸡,每只鸡翅静脉采血1mL左右,利用蛋白酶K与酚氯仿法提取鸡基因组DNA,并进行基因型判定,选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并对选留基础群进行全群称重,选留公鸡1200

1500g,母鸡840

950g个体,淘汰家系的体重平均值太小及变异系数的太大的家系,同时结合体型、羽色进行选留,22周龄,群体产蛋率达到5%时,需测定母鸡开产体重、开产蛋重、开产日龄,开产时间控制在120~130日龄,开产蛋重控制在33

35g,对开产日龄大于130天或小于120天的予以淘汰,300日龄时需进行公母鸡体重、个体产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苗赵振华韩威黄华云王钱保黄正洋贾雪波周成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