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仿棺体装置以及生命驿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4067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开放式仿棺体装置以及生命驿站,括体验棺,体验棺包括棺身、棺盖与牵引组件,牵引组件驱动棺盖相对于棺身进行开棺和闭棺,还包括变形垫与调节机构,变形垫放置于棺身内,调节机构调节变形垫的胀起或收缩,该开放式仿棺体装置以及生命驿站,通过设置变形垫,变形垫在调节机构的驱动下,变形垫的各个区域能够发生不同程度的上下起伏,从而让体验者感受到不同的颠簸效果,能使体验者能够感受到天葬、水葬、火葬及土葬下棺材的晃动,从而配合播放组件,从视觉、听觉及感觉上感受丧葬,进一步提高了体验者的体验效果,使得体验者对丧葬文化了解的更加透彻,提高丧葬科普效果。提高丧葬科普效果。提高丧葬科普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放式仿棺体装置以及生命驿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丧葬科普领域,具体涉及开放式仿棺体装置以及生命驿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火葬为主流的也是受到推广的丧葬方式,但是土葬、水葬甚至天葬等其它丧葬方式由于文化习俗、历史传承等等原因在不同地域仍旧存在;作为生命完整循环中的一个过程,丧葬是不可跳过的步骤,现大多数百姓对丧葬文化忌讳极深,该现在主要是来源于对丧葬文化的不理解,对于此想要克服该忌讳,需要去体验、去了解丧葬文化。
[0003]如公开号CN113539116A,公开日为2021年10月22日的专利,公开了丧葬文化体验装置,包括仿棺体以及仿棺盖,仿棺体具有一供人躺入的体验空间,仿棺盖接收驱动以盖合或打开所述体验空间的顶部开口;所述体验空间的侧壁和/或顶壁上设置有显示机构,所述显示机构用于播放丧葬文化的过程视频。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丧葬文化体验装置,仿棺体模拟丧葬环境,显示机构显示不同丧葬文化的过程视频,如此一方面让体验者切身的体验不同的丧葬方式,从而降低科学丧葬方式的推广难度,另一方面为丧葬文化提供一种直观体验的科普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放式仿棺体装置,包括体验棺(1),体验棺(1)包括棺身(11)、棺盖(12)与驱动机构(13),驱动机构(13)驱动棺盖(12)相对于棺身(11)进行开棺和闭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形垫(8)与动力单元(9),变形垫(8)铺于棺身(11)内底部,动力单元(9)调节变形垫(8)的胀起或收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仿棺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体验棺(1)固定于基座上;六轴驱动机构,六轴驱动机构驱动基座前后、左右、旋转和倾斜运动;曲面的展示机构,曲面的展示机构展开于棺身(11)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仿棺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形垫(8)包括内支撑架(81)与包裹件(82),包裹件(82)包裹于内支撑架(81)外部,内支撑架(81)内部放置有囊件(83),囊件(83)与动力单元(9)相连,动力单元(9)调节囊件(83)涨起或收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放式仿棺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支撑架(81)内部设置有三组并行的隔板(84),三组隔板(84)的长度方向与内支撑架(81)的长度方向先相垂直,三组隔板(84)将内支撑架(81)分为一号腔(811)、二号腔(812)、三号腔(813)与四号腔(814),一号腔(811)与体验者的头部区域相对应,二号腔(812)与体验者的躯干区域相对应,三号腔(813)与体验者的臀部区域相对应,四号腔(814)与体验者的腿部区域相对应,一号腔(811)、二号腔(812)、三号腔(813)与四号腔(814)内均设置有囊件(83),一号腔(811)与二号腔(812)内的囊件(83)之间设置通过第一导管(815)相连通,三号腔(813)与四号腔(814)内的囊件(83)之间设置通过第二导管(816)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放式仿棺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支撑架(81)内部还设置有两组调控部(85),其中一组调控部(85)位于一号腔(811)与二号腔(812)之间,并与两第一导管(815)相连通,另一组调控部(85)位于三号腔(813)与四号腔(814)之间,并与两第二导管(816)相连通,调控部(85)用于调节囊件(83)的涨起速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阔郭雷刘洋陈昆
申请(专利权)人: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