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硬涂层、层叠体及带无机氧化物膜的基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96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硬涂层、层叠体及带无机氧化物膜的基材。所述课题可通过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来解决,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用于形成依序包括基材、硬涂层、无机氧化物膜(其中,透明导电膜除外)的带无机氧化物膜的基材中的硬涂层,且包含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A)、具有倍半硅氧烷骨架的化合物(B)及光聚合引发剂(C),化合物(A)中化合物(B)除外,所述化合物(A)包含具有6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且具有脲酸酯环骨架的化合物(a1)及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且(甲基)丙烯酰基当量为115以下的化合物(a2)。物(a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硬涂层、层叠体及带无机氧化物膜的基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形成依序包括基材、硬涂层、无机氧化物膜(其中,透明导电膜除外)的带无机氧化物膜的基材中的硬涂层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硬涂层、层叠体及带无机氧化物膜的基材。

技术介绍

[0002]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等塑料的基材由于透明性或耐冲击性优异、重量轻且容易加工,因此代替玻璃基材而用于各种用途。
[0003]但是,塑料基材与玻璃基材相比,硬度及耐擦伤性等表面特性有时差。因此,通常是将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涂装于塑料基材表面而形成硬涂膜,来改良塑料基材的表面特性。
[0004]关于将塑料基材的表面硬度设为与玻璃基材相同的硬度,仅仅形成硬涂膜是不够的,提出了形成在硬涂膜上层叠无机物质层而成的层叠体。
[0005]另一方面,在将无机物质层层叠于使用了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的硬涂膜上的情况下,硬涂膜与无机物质层的密接性不充分。针对所述课题,在日本专利特开2013

035274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使用具有脲酸酯环的三官能的丙烯酸酯与倍半硅氧烷化合物而与无机物质层的密接性优异。
[0006]然而,所述文献的组成并不充分满足硬涂膜表面的硬度,在塑料基材为薄的膜状的情况下,有涂敷有硬涂膜的层叠体会卷曲的课题。因此,谋求一种兼顾硬涂膜与无机物质层的密接性及硬涂膜表面的硬度,且即便使用膜状的塑料基材,涂敷有硬涂膜的层叠体也不卷曲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涂层与无机氧化物膜(其中,透明导电膜除外)的密接性优异且硬涂膜表面的硬度或耐擦伤性优异以及硬涂膜不易产生卷曲的硬涂层、及用于形成所述硬涂层的硬涂剂、以及具有所述硬涂层的层叠体及带无机氧化物膜的基材。
[0009][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0]本专利技术人等人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反复努力研究,结果完成了以下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硬涂层、层叠体及带无机氧化物膜的基材。
[0011][1]: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用于形成依序包括基材、硬涂层、无机氧化物膜(其中,透明导电膜除外)的带无机氧化物膜的基材中的硬涂层,其中,
[0012]包含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A)(其中,化合物(B)除外)、具有倍半硅氧烷骨架的化合物(B)及光聚合引发剂(C),
[0013]所述化合物(A)包含具有6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且具有脲酸酯环骨架的化合
称为“化合物(B)”。
[0029]只要无特别注释,则本说明书中所出现的各种成分可分别独立地单独使用一种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0030]《硬涂剂》
[0031]本专利技术的硬涂剂为用于形成依序包括基材、硬涂层、无机氧化物膜(其中,透明导电膜除外)的带无机氧化物膜的基材中的硬涂层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
[0032]本专利技术的硬涂剂包含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A)(其中,化合物(B)除外)、具有倍半硅氧烷骨架的化合物(B)及光聚合引发剂(C)。化合物(A)包含具有6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且具有脲酸酯环骨架的化合物(a1)(其中,化合物(a2)除外)及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且(甲基)丙烯酰基当量为115以下的化合物(a2)。
[0033]通过此种硬涂剂,能够形成硬涂层与无机氧化物膜的密接性优异且硬涂膜表面的硬度或耐擦伤性优异以及带无机氧化物膜的基材不易产生卷曲的硬涂层。
[0034]<化合物(A)>
[0035]化合物(A)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
[0036]化合物(A)包含具有6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且具有脲酸酯环骨架的化合物(a1)(其中,化合物(a2)除外)及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且(甲基)丙烯酰基当量为115以下的化合物(a2)。通过包含化合物(a1)及化合物(a2),可在抑制卷曲性的同时充分确保硬涂膜表面的硬度。
[0037]化合物(a1)具有6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且具有脲酸酯环骨架。脲酸酯环骨架为具有氮原子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三聚体,且为六元环结构。通过具有6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交联密度增大,硬涂膜表面的硬度或耐擦伤性优异,且可抑制硬涂膜的卷曲。抑制卷曲性的详细因素尚不明确,但认为脲酸酯环骨架部分的环结构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应力缓和。
[0038]具有3个(甲基)丙烯酰基且具有脲酸酯环骨架的化合物也相对较容易获取,但由于交联密度小,因此硬涂膜表面的硬度或耐擦伤性不充分而不适合。
[0039]作为化合物(a1),具体而言,可列举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三聚体)与具有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反应产物、聚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三聚体)与多元醇及具有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或单(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就硬涂膜表面的硬度或耐擦伤性优异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三聚体)化合物与具有1个羟基及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反应产物。
[0040]作为二异氰酸酯,可列举甲苯二异氰酸酯、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及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系二异氰酸酯、所述芳香族异氰酸酯的氢化体、以及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系二异氰脲酸酯,
[0041]作为具有1个羟基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

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

羟基丙酯及(甲基)丙烯酸4

羟基丁酯,
[0042]作为具有1个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0043]作为所述多元醇,可列举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环己烷二醇、环己烷二甲醇及三环癸烷二甲醇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0044]化合物(a2)的(甲基)丙烯酰基当量为115以下,优选为110以下。通过(甲基)丙烯酰基当量为115以下,硬化反应后的交联涂膜形成致密的三维结构,可提高硬涂膜的硬度。
[0045]这里,(甲基)丙烯酰基当量是通过下述式而求出。
[0046](甲基)丙烯酰基当量=分子量/同一分子中的(甲基)丙烯酰基数
[0047]作为化合物(a2),具体而言,可列举:
[0048]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及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聚(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0049]以及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氨基甲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及聚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等聚合物多元醇的聚丙烯酸酯;
[0050]聚环氧聚(甲基)丙烯酸酯等,但并不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用于形成依序包括基材、硬涂层、无机氧化物膜(其中,透明导电膜除外)的带无机氧化物膜的基材中的硬涂层,且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的特征在于,包含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A)(其中,化合物(B)除外)、具有倍半硅氧烷骨架的化合物(B)及光聚合引发剂(C),所述化合物(A)包含具有6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且具有脲酸酯环骨架的化合物(a1)(其中,(a2)除外)及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且(甲基)丙烯酰基当量为115以下的化合物(a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其中所述化合物(B)包含具有倍半硅氧烷骨架及(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b1)。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健弘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科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