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94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岩体开挖;S2,喷射钢纤维混凝土;S3,安设钢拱架;S4,铺设内、外层钢筋网片并在需要钻设锚杆/锚管位置处的内、外层钢筋网片上预留孔洞;S5,在具有预留孔洞的内、外层钢筋网片处穿入可拆卸的护筒;S6,复喷;S7,取下护筒形成供锚杆/锚管钻设的定向孔穴;S8,在孔穴内钻设锚杆/锚管并完成注浆及施加预应力作业后,将孔穴填塞并兼做内嵌式的变形监测点;本申请减少一道喷砼的工序,有助于初期支护及早介入围岩的变形控制,节约了用料成本,避免了钻头碰撞钢筋钢片所带来的的磨损,节约了钻设时长。节约了钻设时长。节约了钻设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钻爆法施工的软岩隧道、巷道等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中的锚喷支护作为初期支护,是一种必要的支护手段,软弱岩体开挖后,新鲜岩面暴露,受洞内潮气、震动施工等因素影响,快速风化,通过锚喷支护的“锚杆/锚杆+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钢架”联合支护,可以实现及早的加固岩体,并形成一个面支护力,与围岩共同支护、协同变形,降低二次衬砌所承受的荷载。以往软弱围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施作时,作业流程一般为:开挖

定位锚杆

挂网初喷

安装钢拱架

复喷

挂网再喷

钻设锚杆/锚管及锚垫板

补喷,需要多次喷射和多次钻孔,随着地下工程净空需求的不断加大以及对施工效率要求的不断提升,既有锚喷支护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愈加突出:
[0003](1)锚杆/锚管钻孔作业时,需要穿越两层钢筋网片,盲目钻设极易与网片的钢筋以及钢筋连接交叉点发生碰撞,增加了钻头的磨损,延长了钻设作业时间。
[0004](2)单次锚喷支护作业循环内,包括两次钻孔作业与四次喷射混凝土作业,导致单个循环作业时间久,喷射混凝土用量大,不利于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作用的及早发挥。
[0005](3)尽管最后进行了补喷,但锚头外露的现象仍然存在,外露的锚头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容易被撞弯、损坏,影响锚固效果;且由于锚头的外露造成的初期支护局部的凸出,不利于防水层与初期支护的紧密贴合,容易发生刺破。
[0006](4)锚杆/锚索端部的变形观测点裸露在外,极易受到施工碰撞、污损,导致变形监测中断、变形监测数据不完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减少了钻头的磨损,节约了钻设时长,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喷射混凝土的用料成本,有助于初期支护及早介入围岩的变形控制,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8]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岩体开挖;S2,喷射钢纤维混凝土;S3,安设钢拱架;S4,铺设内、外层钢筋网片并在需要钻设锚杆/锚管位置处的内、外层钢筋网片上预留孔洞;S5,在具有预留孔洞的内、外层钢筋网片处穿入可拆卸的护筒;S6,复喷;S7,取下护筒,形成供锚杆/锚管钻设的定向孔穴;S8,在孔穴内钻设锚杆/锚管并完成注浆及施加预应力作业后,将孔穴填塞并兼做内嵌式的变形监测点。
[0009]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中,在步骤S4铺设内、外层钢筋网片中,内层钢筋网片为靠近临空面,外层钢筋网片靠近岩面,先铺设外层,再铺设内层,内、外层钢筋网片分别与钢拱架的两侧翼缘两个活断面焊接连接。
[0010]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中,在步骤S5中,所述护筒两端具有封口,所述护筒的位置以及安插的数量与锚杆/锚管的设计一致。
[0011]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中,在步骤S5中,所述护筒穿入预留孔洞后用铁丝固定,或事先与外层钢筋网片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护筒在步骤S6复喷后凸出喷射混凝土表面2~3cm。
[0012]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中,所述护筒为异型锥形结构筒体,取下护筒后所营造的孔穴形状留出弧形面,为洞内测站对锚杆/锚管端头的变形观测提供视线诱导。
[0013]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中,所述护筒贴近岩面一侧可根据需要设置斜面,即在钻设超前锚杆/小导管时,将护筒按照超前支护的设计倾角进行倾斜安装,为超前支护的施作创造钻设孔位,并兼做变形监测点。
[0014]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中,在步骤S4中,预留孔洞的尺寸与护筒的尺寸相适配,便于护筒的穿插。
[0015]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中,在步骤S8中,将孔穴用砂浆填塞,其中,在孔穴填塞时预留楔形面,即未完全填塞封闭的孔穴形成内嵌式的变形观测点。
[0016]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中,在步骤S3中,钢拱架包括型钢、格栅钢架以及可伸缩钢架,当采用可伸缩钢架时,在步骤S6复喷时采取非封闭喷射。
[0017]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中,在步骤S6中,复喷采用分层式且自下而上喷射,先将钢拱架内部喷射填充密实,再喷至设计厚度。
[0018]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在单个开挖

锚喷支护循环内,共两次喷射作业和一次锚杆/锚管的钻设作业,相比于传统锚喷支护流程,减少一道喷砼的工序,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喷射混凝土的用料成本,有助于初期支护及早介入围岩的变形控制;通过预留孔洞配合护筒,锚杆/锚管钻设作业时,钻头不会再与钢筋再发生碰撞,减少了钻头的磨损,节约了钻设时长;护筒在实现锚杆/锚管钻孔定位的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护筒的外形,端面的角度,安装的角度,以及孔穴抹平时的楔形面设计,兼制成内嵌式的变形观测点,相比于外露式的观测点稳定可靠,耐撞易观察;通过调整护筒一端剖面的形状以及安装角度,使其适用系统锚杆、超前支护等多种类型钻孔定位;本申请中两端带盖的护筒可以重复利用,成本低,即便未能及时取下,钻设作业时可直接穿透。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申请的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流程图;
[0021]图2是本申请的步骤S4的施工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申请的步骤S5的一实施例施工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申请的步骤S5的另一实施例施工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申请的步骤S7的施工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6]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岩体开挖;S2,喷射钢纤维混凝土;S3,安设钢拱架;S4,铺设内、外层钢筋网片并在需要钻设锚杆/锚管位置处的内、外层钢筋网片上预留孔洞;S5,在具有预留孔洞的内、外层钢筋网片处穿入可拆卸的护筒;S6,复喷;S7,取下护筒形成供锚杆/锚管钻设的定向孔穴;S8,在孔穴内钻设锚杆/锚管并完成注浆及施加预应力作业后,将孔穴填塞并兼做内嵌式的变形监测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铺设内、外层钢筋网片中,内层钢筋网片为靠近临空面,外层钢筋网片靠近岩面,先铺设外层,再铺设内层,内、外层钢筋网片分别与钢拱架的两侧翼缘两个活断面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所述护筒两端具有封口,所述护筒的位置以及安插的数量与锚杆/锚管的设计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软岩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钻孔定位与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所述护筒穿入预留孔洞后用铁丝固定,或事先与外层钢筋网片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护筒在步骤S6复喷后凸出喷射混凝土表面2~3c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软岩地下工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龙陈永洲李伟杨林林姜大海岳斌范胜通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