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菁种植过程中的封闭除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375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田菁种植过程中的封闭除草方法,涉及田菁除草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以黑龙江省农科院现代化国家试验基地为试点,田菁种子用量按照4斤/亩,播种时每隔50cm挖出一条播种槽用于播种。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组,选取了9种不同的除草剂在田菁种植后的第二天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经对比后发现二甲戊灵的除草效果最为优越,同时又不会伤害田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除草方法具有能够在不伤害田菁的同时实现对田菁种植土地的除草,降低杂草对田菁生长的危害,使田菁能够顺利大面积生产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田菁种植过程中的封闭除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田菁除草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田菁种植过程中的封闭除草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田菁又叫碱青、涝豆,是豆科田菁属植物。我国现有7个种,其中栽培利用最广泛的是普通田菁。田菁不仅是优良的绿肥作物,茎叶还可作饲料。其种子含有丰富的半乳甘露聚糖胶,可供多种工业利用。茎秆表皮纤维可剥制麻,茎杆是造纸的原料。由于田菁的固氮能力较强,植株养分含量丰富,翻压后改土增产效果显著,特别是在低洼易涝的盐碱地区。盐碱地上种植利用田菁,可以明显降低耕层土壤盐分,耕层盐分平均下降30

50%。田菁喜高温高湿条件,种子在12℃时可发芽,最适生长温度为20

30℃,25℃以上生长最为迅速。遇霜冻后叶片凋萎而逐渐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砂壤土和粘壤土上生长繁茂。当土壤中全盐含量低于0.5%时,可以生长,但如氯离子含量超过0.3%,生长则受抑制。耐涝性强是其一大特点。成龄植株长期淹水时,只要顶部不淹没,就能正常生长。受淹茎部形成海绵组织和水生根,并能结瘤固氮,但幼苗耐涝能力相对较差。
[0003]由于田菁自身是豆科牧草,属于草的一类,田菁在生产中种植时会有各种杂草丛生。各类除草剂是通过对草类植物造成伤害实现除草的,田菁本就属于草类,所以直接使用各类除草剂除草的同时也会对田菁的生长带来损伤。目前针对田菁的研究较少,在针对田菁除草这一方面的更是少之又少。而田菁大面积种植时,杂草对田菁生长的危害极大,使得田菁难以大面积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田菁种植过程中的封闭除草方法,能够在不伤害田菁的同时实现对田菁种植土地的除草,降低杂草对田菁生长的危害,使田菁能够顺利大面积生产。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田菁种植过程中的封闭除草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0006]S1.建立播种槽;
[0007]S2.播种;
[0008]S3.土壤封闭处理。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
[0010]所述S1中建立播种槽的具体操作如下:在需要种植田菁的土地上每隔40cm

60cm挖出一条5cm

10cm的播种槽。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
[0012]所述S2中播种的具体操作如下:在播种槽中均匀撒下田菁种子,种子用量控制在3.8

4.2斤/亩。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
[0014]所述S3中土壤封闭处理的具体操作如下:在田菁种植后的第二天,将二甲戊灵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拌入土壤中,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甲戊灵每0.75平方米使用0.337mL。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法能够在不伤害田菁的同时实现对田菁种植土地的除草,降低杂草对田菁生长的危害,使田菁能够顺利大面积生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9田菁刚长出来时的照片;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0田菁刚长出来时的照片;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早期药害情况的照片;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9后期田菁生长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图1

4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1:一种田菁种植过程中的封闭除草方法,如图1

4所示,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现代化国家试验基地每隔50cm挖出一条20cm的播种槽。随后在播种槽中均匀撒下田菁种子,种子用量控制在4斤/亩。在田菁种植后的第二天,将二甲戊灵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拌入土壤中,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所述二甲戊灵每0.75平方米使用0.337mL。
[0023]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二甲戊灵更换为氟乐灵。
[0024]实施例3: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二甲戊灵更换为仲丁灵。
[0025]实施例4: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二甲戊灵更换为乙草胺。
[0026]实施例5: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二甲戊灵更换为2.4

滴丁酯。
[0027]实施例6: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二甲戊灵更换为异恶草松。
[0028]实施例7: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二甲戊灵更换为草甘膦异丙胺盐。
[0029]实施例8: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二甲戊灵更换为嗪草酮。
[0030]实施例9: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二甲戊灵更换为噻吩磺隆。
[0031]实施例10: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二甲戊灵更换为CK。
[0032]实施例1

10所选用除草剂的具体实施情况:
[0033][0034][0035]表1
[0036]结果讨论:在封闭除草在分枝盛期调查产量,各类封闭药剂处理效果都十分显著,从实施例1

实施例10中,实施例1的效果最好,其次为实施例6,随后是实施例7和实施例4。
[0037]实施例1中选取的二甲戊灵处理效果最好,无论是对禾本科植物还是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均为最好;实施例6中使用的异恶草松主要在早期发生药害,后期异恶草松的药害得到缓解;实施例7使用草甘膦异丙酮和实施例4使用乙草胺对田菁进行除草,均能除掉一部分杂草,但除草效果略微次于异恶草松;实施例8中使用的嗪草酮把田菁苗和草都杀死,主要原因是田菁是豆科牧草,防除杂草的药剂也直接作用于田菁,因此实施例8中所使用的嗪草酮不适用于田菁除草;实施例10中由于使用清水进行处理,未使用除草剂,杂草生长最为茂盛;其余实施例中均能除掉部分杂草,但除草效果均不是特别优异。
[0038]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菁种植过程中的封闭除草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三个步骤:S1.建立播种槽;S2.播种;S3.土壤封闭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菁种植过程中的封闭除草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1中建立播种槽的具体操作如下:在需要种植田菁的土地上每隔40cm

60cm挖出一条5cm

10cm的播种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菁种植过程中的封闭除草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2中播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英曹晓风宋显伟王立志刘猷红唐傲董文军赵庆华郭振华王彤彤洛玉张静华王泽元李嘉锐董德建于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