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约型自来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3661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来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集约型自来水处理装置,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集中池、沉淀池、过滤池和消毒池,以及依次在此之间设置的抽送部件;沉淀池和消毒池上均设置有注药部件,还包括由压缩部和存储部组成的驱动源产生件,压缩部具有弹性设在可上下滑动的集中池的底部,存储部设在其余池体底部;多个抽送部件和注药部件均传动连接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受压缩气体冲击可转动,进而与存储部连通。本申请利用在对源头水汇集的过程中产生的压强通过驱动源产生件自动生成压缩气体,另外结合对抽送部件以及注药部件的改进,通过高压缩气体代替电驱动来实现抽送、注药部件的驱动运转,实现仅以最小的结构成本获得最大的受益回报。回报。回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约型自来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来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约型自来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来水的源头主要来自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而为了供人们可使用,需要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处理工艺流程,使其成为自来水。在处理时需要让源头水依次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步骤来完成处理,现自来水厂则通过铺设多个离心泵或容积泵来对源头水输送让其依次流通在上述几个步骤之间,而每一处理步骤因均是底部出水、顶部进水来对源头水接收或排出,因此需要大功率泵体将水加压输送至下一步骤(即从底部接水后,加压向高处输送排出),而大功率泵体的运转则会导致用电量增加,并结合处理过程中加药结构驱动的用电量,使得会提高自来水处理的用电成本。
[0003]因此,在现有常规处理工艺流程所取得效益的基础上,如何代替电驱动使泵体以及加药结构的运转,以达到降低自来水处理的用电成本,实现仅以最小的结构成本获得最大的受益回报,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约型自来水处理装置,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集中池(1)、沉淀池(2)、过滤池(3)和消毒池(4),以及依次在此之间设置的抽送部件(10),用于将左侧池体内水向右侧池体输送;所述沉淀池(2)和消毒池(4)上均设置有注药部件,用于混凝剂和消毒剂的注入,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压缩部和存储部组成的驱动源产生件,所述压缩部具有弹性设在可上下滑动的集中池(1)的底部,所述存储部设在其余池体底部,且与压缩部连通,用于接收产生的压缩气体;多个所述抽送部件(10)和注药部件均传动连接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受压缩气体冲击可转动,进而与所述存储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型自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池(1)外部套设有限位筒(5),所述限位筒(5)高度高于集中池(1)的高度,且底部支撑有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约型自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部包括安装在支架内的基座(6)、以及嵌设在所述基座(6)上的气囊(7),所述气囊(7)初始状态下与集中池(1)的底部接触,均开设有进出气口,所述进出气口处均安装有单向阀(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约型自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部包括分别位于沉淀池(2)、过滤池(3)和消毒池(4)底部的储罐(8),多个所述储罐(8)共同连通一压缩管道(9),所述压缩管道(9)的一端与气囊(7)的出气口连通,且所述压缩管道(9)呈从接气端向排气端渐变缩小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型自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送部件(10)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密封壳体、以及转动连接在密封壳体内的叶轮;所述抽送部件(10)上的驱动结构为安装在密封壳体一侧的涡轮机(11),所述涡轮机(11)具有传动轴且穿过密封壳体与叶轮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型自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林廖建国刘昆鹏张波李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发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