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移自适应分阶段环转粘滞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62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位移自适应分阶段环转粘滞阻尼器,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环,所述外筒的另外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耳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控制螺纹传动杆有螺纹部分的长度和传动杆螺母之间的距离,控制多个传动杆螺母先后同时工作,实现了对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自适应分阶段控制。当结构产生的振动位移较小时,阻尼器只启动一个传动杆螺母工作,满足结构较小的耗能需求,当结构的振动位移增大,阻尼器进而启动两个传动杆螺母同时工作,产生的阻尼更大,耗能能力更强,满足结构较大耗能需求;进一步地,合理地设置螺纹传动杆的螺纹部分与传动杆螺母的间距和传动杆螺母的数量,可实现位移自适应分多阶段控制耗能减震效果。制耗能减震效果。制耗能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移自适应分阶段环转粘滞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结构减震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位移自适应分阶段环转粘滞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更好地控制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可以在工程结构的特定部位增设耗能减震装置,这就是工程结构减震技术。
[0003]粘滞阻尼器就是一种常见的耗能装置,目前在土木工程领域内普遍采用的流体阻尼器内部构造基本属于射流型,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挤压筒内粘滞液体流过活塞头上的小孔从而为工程结构提供阻尼力。
[0004]汶川等多次地震显示,我国梁桥上部结构发生滑移的现象突出,但下部结构严重损伤的比例显著降低。研究认为是桥梁上部结构在支座上的滑动形成了隔震作用,一定量的滑移能够避免惯性力传递到下部结构,减小了桥墩的损伤。另外,当遭遇罕遇的地震动时,主梁会产生较大的横向残余位移,特别是当横向的限位防落梁装置均失效后,上部结构会产生巨大的落梁风险。因此不限制梁桥过大的横向位移情况下,通过一种位移型阻尼器实现桥梁横向的自复位十分必要。
>[0005]现有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移自适应分阶段环转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环(2),所述外筒(1)的另外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耳环(3);所述外筒(1)上贯穿设有传动组件,所述外筒(1)中设有多组限位组件,多组所述限位组件之间均设有旋转组件;多组所述限位组件通过螺丝与旋转组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自适应分阶段环转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外筒(1)上的螺纹传动杆(4),所述螺纹传动杆(4)上套接有固定环(5),且固定环(5)处于外筒(1)内部,所述固定环(5)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6),且复位弹簧(6)的一端与外筒(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传动杆(4)上设有螺纹,且螺纹处于螺纹传动杆(4)的中间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自适应分阶段环转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外筒(1)中的两块端盖(7),两块所述端盖(7)上均固定连接有转盘(8),两块所述转盘(8)的一侧均设有圆筒(9),两块所述转盘(8)分别通过滚动盘(10)与圆筒(9)转动连接,两块所述转盘(8)上均设有多个转盘预留小孔(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位移自适应分阶段环转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盘(10)的内盘与圆筒(9)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滚动盘(10)的外盘与转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略勤刘杰范磊甘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