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589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及车辆,所述的离合器内设有冷却润滑油腔,冷却润滑油腔中的油液用于冷却润滑设于内壳和外壳之间的摩擦组件,且摩擦组件内设有沿内壳的径向贯通设置的多个冷却润滑通道;内壳上设有内连通口,内连通口用于连通冷却润滑油腔和多个冷却润滑通道;内壳的内侧设有覆盖内连通口的吸油部,吸油部能够吸附冷却润滑油腔中的油液,吸油部内的油液能够通过内连通口流入各冷却润滑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离合器,通过吸油部对油液进行缓存,使得油液均匀的分布在吸油部上,并在内壳转动的过程中,吸油部上的油液能够借助离心力经由内连通口较为均匀地流入各冷却润滑通道,对摩擦组件进行冷却润滑,从而具有较好的冷却润滑效果。具有较好的冷却润滑效果。具有较好的冷却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合器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离合器。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离合器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湿式离合器的冷却润滑方式主要为油冷,其具体是通过向离合器的内壳引入油液,油液经过内壳的花键槽之后从内壳上的油孔甩出,油液分布在离合器的摩擦组件上,从而对摩擦组件进行冷却。但这种冷却润滑方式会导致油液在摩擦片间的分布不均匀,摩擦片和钢片易于出现局部摩擦副过热烧蚀的问题,严重时会导致整车动力性降低或者车辆无法行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离合器,以提高对摩擦组件的冷却润滑效果,而提升离合器的性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内设有冷却润滑油腔,所述冷却润滑油腔中的油液用于冷却润滑设于内壳和外壳之间的摩擦组件,且所述摩擦组件内设有沿所述内壳的径向贯通设置的多个冷却润滑通道;所述内壳上设有内连通口,所述内连通口用于连通所述冷却润滑油腔和多个所述冷却润滑通道;所述内壳的内侧设有覆盖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内设有冷却润滑油腔(100),所述冷却润滑油腔(100)中的油液用于冷却润滑设于内壳(7)和外壳(2)之间的摩擦组件(5),且所述摩擦组件(5)内设有沿所述内壳(7)的径向贯通设置的多个冷却润滑通道;所述内壳(7)上设有内连通口(703),所述内连通口(703)用于连通所述冷却润滑油腔(100)和多个所述冷却润滑通道;所述内壳(7)的内侧设有覆盖所述内连通口(703)的吸油部(6),所述吸油部(6)能够吸附所述冷却润滑油腔(100)中的油液,且在随所述内壳(7)转动时,所述吸油部(6)内的油液能够通过所述内连通口(703)流入各所述冷却润滑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组件(5)包括滑动设于所述外壳(2)内侧的多个钢片(501),以及设于所述内壳(7)的外侧,且位于相邻两所述钢片(501)之间的多个摩擦片(502),所述摩擦片(502)的两侧和所述钢片(501)之间分别形成有所述冷却润滑通道;至少其一所述摩擦片(502)上设有连通孔(503),所述连通孔(503)用于连通所述摩擦片(502)两侧的所述冷却润滑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503)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通孔(503)沿所述摩擦片(502)的周向和/或径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通口(703)为沿所述内壳(7)的轴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多个所述内连通口(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立桃刘一鸣纪晓辉唐广清郭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