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连接装置及其安全监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348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连接装置及其安全监测系统,包括设于车库框架的上电连接装置和设于载车板上的下电连接装置,所述上电连接装置与充电桩电源连接,所述下电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车辆;所述上连接装置包括上安装架,所述上安装架下方设有一个定位销和多个第一充电触头;所述下电连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面上方设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底面移动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设有凹槽和多个第二充电触头,其中,所述凹槽位置与定位销相对应,所述多个第二充电触头与多个第一充电触头一一对应。通过设置用于定位的定位销和活动凹槽,实现了上下电连接装置充电触头的准确对接。的准确对接。的准确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连接装置及其安全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立体车库
,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连接装置及其安全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以及新能源汽车占比的增加,逐渐凸显了“停车难”、“新能源汽车充电困难”的问题,已然成为制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因素。立体车库可以使用较小的空间占用实现单位面积停车数量的最大化,并且立体车库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良好的充电平台。
[0004]立体车库通常由升降机、载车板、控制系统和支撑结构等组成,车辆停入载车板后通过升降机来实现空中停车,但如何为远离地面的高层载车板提供电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0005]当前技术方案中有通过直接布线和利用充电连接装置的方式实现电能传送。但直接布置线缆的方法容易使载车板在移动过程中与线缆发生缠绕,进而存在安全隐患,所以直接布线无法适应于复杂的立体车库。并且,尽管当前的充电连接装置可以实现电能传输,但在载车板位置出现误差后,该装置将无法准确接触连接,这也导致连接装置出现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损坏装置。
[0006]且当前市面上的充电连接装置缺少检测系统,无法准确了解充电连接装置的温度和裂缝等相关信息。但对充电连接装置进行温度和裂缝的检测是必要的。如果充电连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高温和裂缝过大等情况将是十分危险的,对于钢结构的立体车库而言,任何的高温都是不被允许的,当出现高温时应当及时断开连接装置。而裂缝过大将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影响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连接装置及其安全监测系统。通过设置用于定位的定位销和对应凹槽,实现了上下电连接装置充电触头的准确对接,即使在充电过程中进行载车板的横向移动,也能保持充分连接状态。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连接装置,包括设于车库框架的上电连接装置和设于载车板上的下电连接装置,所述上电连接装置与充电桩电源连接,所述下电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车辆;
[0010]所述上连接装置包括上安装架,所述上安装架下方设有一个定位销和多个第一充电触头;所述下电连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面上方设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底面移动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设有凹槽和多个第二充电触头,其中,所述凹槽位置与定位销相对应,所述多个第二充电触头与多个第一充电触头一一对应。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位于上安装架的中心,所述多个第一充电触头均匀布设于沿以所述上安装架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于活动块的中心,所述多个第二充电触头均匀布设于沿以所述上活动块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电连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活动块与箱体的底面之间滑动连接,并且所述活动块的四个侧面与箱体四个侧壁之间分别设有弹性装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下电连接装置还包括底座,与所述箱体的底面通过多个弹性元件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下电连接装置还包括盖体,包括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盖板,四个盖板的斜边分别与箱体四个侧壁的上边缘转动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架下方还设有多个缓冲弹簧,高度超出定位销及第一充电触头。
[0017]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所述立体车库充电连接装置的安全监测系统,包括:缠绕所述多个第二充电触头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设于每个所述第二充电触头内侧壁的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及计算机。
[0018]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均经由光纤光栅解调仪连接至所述计算机。
[0019]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方法:获取实时温度监测数据和压力监测数据,判断是否发生异常;若发生异常,根据异常的温度监测数据或压力监测数据,确定所属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或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充电连接装置,并进行告警。
[0020]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0021]通过设置用于定位的定位销和对应凹槽,在充电连接时,实现了上下电连接装置充电触头的准确对接;并且,由于充电状态下定位销插在凹槽内,即使在充电过程中进行载车板的横向,也能保持充分连接状态。
[0022]通过将下电连接装置的箱体的底面与底座之间、以及活动块与箱体的底面之间均设置为活动连接,为定位销和凹槽的对接提供了缓冲空间,保证了当车位存在位置偏差时,也能够进行准确对接。
[0023]针对立体车库高层载车板供电困难和充电连接装置缺乏安全监测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立体车库供电设施的连接装置,同时为了避免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对连接装置基于光纤光栅做了温度和裂缝信息综合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相关信息,保证连接装置的安全,进而保证立体车库的安全运行。
[0024]通过将光纤制成圆环来感知温度,并把难以测量的裂缝信息转化为压力变化,实现了裂缝信息的检测。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充电连接装置的安全监测,多传感器并用,以光纤为传输载体,监测效果好,传输精度高,可靠性好,受环境影响小,运行稳定。并且能够实现实时连续长期监测,并且具有预警功能,能够及时提供充电连接装置的综合监测和危险性预测结果,可以有效降低充电连接装置带来的使用风险,保证立体车库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充电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电连接装置结构正视图;
[0028]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电连接装置结构俯视图;
[0029]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电连接装置结构正视图;
[0030]图3(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电连接装置结构俯视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光纤光栅传感器部署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测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测通道部署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计算机处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过程示意图;
[0036]其中,1——上电连接装置、11——第一充电触头、12——定位销、121——顶部圆柱形、122——底部圆柱形、13——缓冲弹簧;2——下电连接装置、21——第二充电触头、22——底面、23——活动块、24——弹性装置、25——定位部、251——引导部、252——定位孔、26——底座、27——弹性元件、28——盖体、211——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212——光纤光栅裂缝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车库框架的上电连接装置和设于载车板上的下电连接装置,所述上电连接装置与充电桩电源连接,所述下电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车辆;所述上连接装置包括上安装架,所述上安装架下方设有一个定位销和多个第一充电触头;所述下电连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面上方设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底面移动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设有凹槽和多个第二充电触头,其中,所述凹槽位置与定位销相对应,所述多个第二充电触头与多个第一充电触头一一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位于上安装架的中心,所述多个第一充电触头均匀布设于沿以所述上安装架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于活动块的中心,所述多个第二充电触头均匀布设于沿以所述上活动块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连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活动块与箱体的底面之间滑动连接,并且所述活动块的四个侧面与箱体四个侧壁之间分别设有弹性装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张嘉琦王正方隋青美贾磊肖港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