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激光雷达的信号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346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激光雷达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通信周期设定模块,设定通信周期t并在两个用户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开始计时,其中第i个周期用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激光雷达的信号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星地通信
,具体涉及应用于激光雷达的信号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星地通信指的是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通信,又叫做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实际上是一种激光通信,它以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激光信号,在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卫星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地面的“无缝隙”覆盖。并且由于卫星工作于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轨道上,覆盖范围远大于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卫星段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来的信号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
[0003]但是,因为卫星通信需要通过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信息的转发,而在轨卫星受到功率体积的限制,普遍天线增益低、传输能力弱,再加上星地传输链路通常在上千公里,甚至可达到几万公里,信号衰减较大,从而造成极大网络延时。比如说,以1000km轨道高度低轨卫星为例,星地链路延时达13ms,而20000km轨道中轨卫星的星地链路延时则高达270ms。
[0004]在卫星通信中,由于链路距离长、传播时延大,单跳的传播时延就会达到数百毫秒,加上语音编码器等的处理时间则单跳时延将进一步增加,当移动用户通过卫星进行双跳通信时,时延甚至将达到秒级。这种时延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下,会对用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应用场景包括语音通话、视频交流等实时通信方式。而为了解决时延带来的实时通信障碍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星上处理使得卫星具有交换功能来避免双跳通信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不但增加卫星的复杂度和系统成本,也有一定的技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激光雷达的信号处理方法,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0006]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星上处理的方式来解决的实时通信的时延造成的通信障碍问题时,成本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技术风险。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应用于激光雷达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卫星端、地面端和用户端,所述的卫星端与地面端通信连接,所述的地面端与用户端通信连接,还包括:
[0009]运行识别模块,设置于用户端,当用户端发送或接收到通信请求时,用于识别所述的通信请求的通信类型,所述的通信类型包括实时通信和非实时通信;
[0010]通信周期设定模块,设定通信周期t并在两个用户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开始计时,其中第i个周期用T
i
表示,i为正整数;
[0011]通信协调模块,随机选择已建立通信连接的两个所述的用户端中的一个,标记为第一用户端,另一个所述的用户端标记为第二用户端;
[0012]在T
i
周期开始时,录制第一用户端的实时通信信息,在T
i
周期结束时,将所录制的实时通信信息发送至第二用户端;在T
i+1
周期开始时,录制第二用户端的实时通信信息,在
T
i+1
周期结束时,将所录制的实时通信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端;循环上述过程,直至完成本次通信;
[0013]所述的实时通信信息包括用户的视频信息和用户的语音信息。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通信周期设定模块与用户端的时钟绑定,并在用户端与地面端建立通信连接后的第一个整点开始计时,所述的整点指的是预先设定的每个小时内的特定时刻,所述的整点的数量大于等于1。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通信周期设定模块在满足预设条件并建立通信连接时开启,在结束通信连接后关闭;所述的预设条件为用户端发送或者接收的通信请求的通信类型为实时通信。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整点为每个小时的第0分钟、第5分钟、第10分钟、第15分钟、第20分钟、第25分钟、第30分钟、第35分钟、第40分钟、第45分钟、第50分钟、第55分钟。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当所述的通信协调模块在录制用户端的实时通信信息时,用户能够提前终止本周期,并强制进入下一通信周期,所述的终止方式包括按键、触屏、手势和语音。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第二用户端在T
i+1
周期接收到第一用户端的实时通信信息时,通过第二用户端进行播放,并且在播放的同时完成第二用户端的实时通信信息的录制。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第一用户端或所述的第二用户端的实时通信信息的录制过程中,录制时间小于通信周期。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录制时间d=t

2s,所述的s为卫星链路传播时延。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将实时通信中的无序交流(二者发言没有前后顺序)进行约束,并为了避免时延造成二者之间沟通障碍的情况出现,将实时通信中的无序交流转换为具有先后顺序的交流方式,其形式类似于你问我答或者你说我听的方式,其中一方先进行陈述并以录制后视频或语音的方式进行发送,从而保证整体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在接收到这部分完整的信息之后,根据信息中的内容进行回应,从而将无序的交流转换成类似于回合制的沟通方式,从而解决了卫星通信中的时延造成的通信障碍,而且也解决了在卫星上增加星上处理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技术风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应用于激光雷达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卫星端、地面端和用户端,所述的卫星端与地面端通信连接,所述的地面端与用户端通信连接,还包括:
[0026]运行识别模块,设置于用户端,当用户端发送或接收到通信请求时,用于识别所述的通信请求的通信类型,所述的通信类型包括实时通信和非实时通信;
[0027]通信周期设定模块,设定通信周期t并在两个用户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开始计时,其中第i个周期用T
i
表示,i为正整数;
[0028]通信协调模块,随机选择已建立通信连接的两个所述的用户端中的一个,标记为第一用户端,另一个所述的用户端标记为第二用户端;
[0029]在T
i
周期开始时,录制第一用户端的实时通信信息,在T
i
周期结束时,将所录制的实时通信信息发送至第二用户端;在T
i+1
周期开始时,录制第二用户端的实时通信信息,在T
i+1
周期结束时,将所录制的实时通信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端;循环上述过程,直至完成本次通信;
[0030]所述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激光雷达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卫星端、地面端和用户端,所述的卫星端与地面端通信连接,所述的地面端与用户端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行识别模块,设置于用户端,当用户端发送或接收到通信请求时,用于识别所述的通信请求的通信类型,所述的通信类型包括实时通信和非实时通信;通信周期设定模块,设定通信周期t并在两个用户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开始计时,其中第i个周期用T
i
表示,i为正整数;通信协调模块,随机选择已建立通信连接的两个所述的用户端中的一个,标记为第一用户端,另一个所述的用户端标记为第二用户端;在T
i
周期开始时,录制第一用户端的实时通信信息,在T
i
周期结束时,将所录制的实时通信信息发送至第二用户端;在T
i+1
周期开始时,录制第二用户端的实时通信信息,在T
i+1
周期结束时,将所录制的实时通信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端;循环上述过程,直至完成本次通信;所述的实时通信信息包括用户的视频信息和用户的语音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激光雷达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周期设定模块与用户端的时钟绑定,并在用户端与地面端建立通信连接后的第一个整点开始计时,所述的整点指的是预先设定的每个小时内的特定时刻,所述的整点的数量大于等于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高茂吕游郭海娟刘振兴赵海军邓姣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迈克森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