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碰撞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3436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碰撞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动力组件和连接件。在使用时,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位于定子的两侧。动力组件包括动力件和弹性件,其中动力件能够驱动连接件向第一基座滑动,当动力件驱动连接件时,弹性件会产生形变进而产生回弹力,当动力件停止拉动连接件时,弹性件能够驱使连接件远离第一基座,从而使连接件在间隙中往复移动,当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小到一定程度时会夹紧连接件,从而影响其往复运动的流畅度,此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连接件运动受阻判断出定子和转子有碰撞风险,从而可以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本申请所提供的防碰撞检测装置能够帮助工作人员避免肉眼观察的诸多不便,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碰撞检测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励磁机定子维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碰撞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型发电机配套同轴安装的励磁机在一段工作周期后需要保养、检修,拆卸时往往需要先将其定子从电枢中抽出,然后再对其内外部进行相应的工作安排,如保养、检查、修理、测试等。最后再将定子穿入回去继续下一个工作周期。
[0003]定子和转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在操作的过程中,定子与电枢的间隙会随着定子的移动、定子的偏摆而变宽或变窄,当间隙过窄时就会产生定子与电枢发生碰撞的危险,所以需要工作人员时刻紧盯着间隙的宽度变化,而定子长度约1米左右,间隙宽度则在2mm

5mm之间,受限于空间和光线问题,人工观察效率低下,效果也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人工观察间隙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防碰撞检测装置。包括:
[0005]第一基座,第一基座用于设置在定子沿第一方向远离转子底壁的一侧;
[0006]第二基座,第二基座用于设置在定子沿第一方向靠近转子底壁的一侧;
[0007]连接件,连接件用于沿第一方向穿设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中;
[0008]动力组件,包括动力件和弹性件,动力件固定设置在第一基座,其输出端与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弹性件与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动力件与第一基座固定连接,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基座连接;
[0009]动力件能够驱动连接件向第一基座滑动,从而使弹性件产生形变,弹性件能够依靠自身回弹力驱使连接件向第二基座滑动;
[0010]其中,第一方向为转子的轴线方向。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均与定子固定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座固定设置在用于驱动定子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抽穿设备上,动力件与连接件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缆绳,第一缆绳穿过定子的观察孔。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座设置在定子的定子孔的内壁上,第二基座设有多个换向轮,弹性件与连接件通过第二缆绳连接,换向轮与第二基座转动连接,换向轮位于弹性件和连接件之间,以使第二缆绳绕过定子的端面后连接至弹性件。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座固定在转子的内底壁上;第一基座设置在位于地面的支架上,以相对于转子固定设置;动力件与连接件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缆绳,第一缆绳穿过定子的观察孔。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座设有至少一个换向轮,弹性件与连接件通过第二缆绳连接,换向轮与第二基座转动连接,换向轮位于弹性件和连接件之间,以使第二缆绳弯折9
°
以及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为径向。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力件的输出端上套设有驱动轮,驱动轮通过第一缆绳与连接件连接,驱动轮能够缠绕或释放第一缆绳以驱动连接件移动。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座设有滑动件和滑槽,滑动件能够在滑槽内相对第一基座沿第一方向往复滑动,动力件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缆绳与滑动件的一端连接,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缆绳与滑动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光电检测模块和上位机,光电检测模块与第一基座固定连接,光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滑动件经过光电检测模块的信号;上位机与光电检测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信号判断滑动件运动是否异常。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座设有导向轮,导向轮与第一基座转动连接,导向轮位于滑动件和动力件之间,导向轮用于改变第一缆绳的运动方向。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座设有导向轮,导向轮与第一基座转动连接,导向轮位于滑动件和连接件之间,导向轮用于导正连接件与滑动件之间的第一缆绳。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相机,相机固定在第一基座上,并与上位机通信连接,相机能够沿第一方向监测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的宽度,相机用于将监测画面输送至上位机。
[0022]上述的防碰撞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动力组件和连接件。在使用时,第一基座位于定子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动力组件包括动力件和弹性件,其中动力件能够驱动连接件向第一基座滑动;第二基座位于定子沿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当动力件拉动连接件时,弹性件会产生形变进而产生回弹力,当动力件停止拉动连接件时,弹性件能够将连接件拉回来。本申请中动力件和弹性件配合驱动连接件往复移动时,连接件会在间隙中往复移动,此时代表定子与转子没有碰撞风险,当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小到一定程度时会夹紧连接件,从而影响其往复运动的流畅度,此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连接件运动受阻判断出定子和转子有碰撞风险,从而可以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本申请所提供的防碰撞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仅需要在定子外侧设置动力组件主动驱动连接件滑动即可,连接件向内侧的移动依靠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自动实现,因此,定子内部不需要设置动力结构,适合励磁机中定子相对转子的运动场景,在定子运动过程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帮助工作人员避免肉眼观察的诸多不便,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第一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第一基座与抽穿设备的位置关系图。
[0025]图3为防碰撞检测装置、定子和转子的位置关系简图。
[0026]图4为第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定子10;转子20;间隙30;第一基座100;滑动件110;滑槽120;导向轮130;光电检测模块140;相机150;第二基座200;换向轮210;磁吸座220;连接件300;动力组件400;动力件410;弹性件420;驱动轮430;上位机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
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0]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100),所述第一基座(100)用于设置在定子(10)沿第一方向远离转子底壁的一侧;第二基座(200),所述第二基座(200)用于设置在所述定子(10)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转子底壁的一侧;连接件(300),所述连接件(300)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穿设在所述定子(10)和转子(20)之间的间隙(30)中;动力组件(400),包括动力件(410)和弹性件(420),所述动力件(41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100),其输出端与所述连接件(300)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件(420)与所述连接件(30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动力件(410)与所述第一基座(100)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4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200)连接;所述动力件(410)能够驱动所述连接件(300)向所述第一基座(100)滑动,从而使所述弹性件(420)产生形变,所述弹性件(420)能够依靠自身回弹力驱使所述连接件(300)向所述第二基座(200)滑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转子(20)的轴线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100)和所述第二基座(200)均与所述定子(1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100)固定设置在用于驱动所述定子(1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抽穿设备上,所述动力件(410)与所述连接件(300)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缆绳,所述第一缆绳穿过所述定子(10)的观察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200)设置在定子(10)的定子孔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基座(200)设有多个换向轮(210),所述弹性件(420)与所述连接件(300)通过第二缆绳连接,所述换向轮(210)与所述第二基座(200)转动连接,所述换向轮(210)位于所述弹性件(420)和所述连接件(300)之间,以使所述第二缆绳绕过所述定子的端面后连接至所述弹性件(4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200)固定在所述转子(20)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基座(100)设置在位于地面的支架上,以相对于所述转子(20)固定设置;所述动力件(410)与所述连接件(300)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缆绳,所述第一缆绳穿过所述定子(10)的观察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200)设有至少一个换向轮(210),所述弹性件(420)与所述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涛杨丽陈志波肖鸿坤谢宝燕刘艳昭冯常赵建平吕铭智汪海李宽朱瑞罗剑新曹龙研杨岱平吴世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