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331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杀菌保存模块、转动模块、竖板、平移模块、提升模块、推进模块、抓取模块和拉升模块,所述杀菌保存模块底部设置在底座的顶部一侧,通过转动模块、平移模块、提升模块和推进模块之间相互配合工作,一方面使得抓取模块的运动区域更广,方便抓取模块将针灸针运动至病人需要进行针灸的区域,另一方面,使得该针灸辅助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有利于医生快速取下针灸针对病人身体不同部位进行针灸作业,进而提高医生对病人的针灸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应用
,具体为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瘫痪患者的大部分病状是上下肢同时出现瘫痪无力,影响正常生活,为了改善偏瘫患者的病情,很多时候采用针灸的方法来改善偏瘫患者的病状,医生为了更好更快的对病人进行针灸治疗,通常先使用酒精灯对针灸针进行消毒,然后从针灸盒中取出针灸针对病人身体的不同位置进行针灸作业。
[0003]现有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现有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在使用前往往需要人为的进行消毒,费事费力,且现有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在对针灸针进行消毒时往往采用酒精擦拭,这种方式对针灸针消毒不彻底,容易增大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几率,现有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医生对不同位置进行针灸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拿取针灸,导致医生对病人针灸的效率较低,现有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在对使用过针灸不能很好的进行保存,往往容易造成针灸针的折弯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在使用前往往需要人为的进行消毒,费事费力;且现有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在对针灸针进行消毒时往往采用酒精擦拭,这种方式对针灸针消毒不彻底,容易增大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几率;现有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医生对不同位置进行针灸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拿取针灸,导致医生对病人针灸的效率较低;现有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在对使用过针灸不能很好的进行保存,往往容易造成针灸针的折弯损坏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杀菌保存模块、转动模块、竖板、平移模块、提升模块、推进模块、抓取模块和拉升模块,所述杀菌保存模块底部设置在底座的顶部一侧,所述平移模块设置在竖板的一侧,所述提升模块设置在平移模块的一侧,所述推进模块设置在提升模块的底部,所述转动模块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平移模块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板,所述提升模块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板,所述推进模块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板,所述杀菌保存模块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拉升模块设置在支撑座的一侧,拉升模块顶部一侧设置有连接板;
[0006]所述抓取模块一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一侧设置有电缸,所述电缸一端连接支撑杆,所述套筒中部设置有两个推板。
[0007]优选的,底座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支撑座顶端中部设置有放置盒,放置盒顶部开设有开口,放置盒中部设置有消毒单元,放置盒顶部设置有留置板,留置板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存放单元,连接板一端底部与留置板顶部焊接。
[0008]优选的,存放单元包括套管,套管呈圆柱体形结构,且套管中部开设有管孔,套管中部焊接有挡块,挡块呈圆柱体形结构,挡块中部开设针孔,消毒单元底部设置有抽拉盒,放置盒一侧开设有与抽拉盒相适配的槽口,抽拉盒一侧设置有握把,抽拉盒中部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加热管,若干个加热管对应设置在若干个套管底部,套管直径大于加热管的直径。
[0009]优选的,转动模块底部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与转杆,转杆顶部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板底端中部连接,第一支撑板顶部通过螺栓与竖板底部连接,竖板呈长方体形结构。
[0010]优选的,平移模块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一端与竖板焊接,第二支撑板顶部一侧焊接有第一齿板,第一滑板顶部呈“L”形结构,第一滑板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板啮合连接,第二支撑板顶部和一侧均焊接有第一滑轨,两个第一滑轨上均连接有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轨均与第一滑板焊接,两个第一滑轨与第一齿板之间平行。
[0011]优选的,第三支撑板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二滑板连接,第三支撑板一侧焊接有两个呈平行设置的第二滑轨,两个第二滑轨一侧均连接有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一侧焊接有滑座,滑座与第一滑板焊接,滑块一侧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板,第二齿板焊接在第三支撑板一侧,两个第二滑轨与第二齿板之间平行。
[0012]优选的,第二滑板呈“L”形结构,第二滑板一侧安装有第四电机,第四电机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推进模块底部设置就有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一侧焊接有第三齿板,第三齿轮与第三齿板啮合连接,第四支撑板顶部焊接有两个呈平行设置的第三滑轨,两个第三滑轨顶部均连接有第三滑块,两个第三滑块顶部均与第二滑板焊接,套筒顶部焊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与第四支撑板一端焊接。
[0013]优选的,套筒呈圆柱体形结构,且套筒中部中空,套筒侧壁上开设有与支撑杆相适配的滑孔,支撑杆一端与其中一个推板焊接,另一个推板一侧焊接有挡杆,挡杆与套筒内侧壁焊接,推板呈长方体形结构,两个推板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垫片。
[0014]优选的,拉升模块底部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顶部连接有液压杆,连接板呈“L”形结构,连接板一端底部与液压杆顶部焊接。
[0015]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该针灸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一:将该装置移动至偏瘫患者身边,将针灸放置在套管和加热管的中部,加热管对针灸进行高温消毒,同时,配合支撑座一侧的拉升模块,通过拉升模块上的液压缸带动液压杆上下运动,液压杆带动连接板上下运动,方便连接板带动留置板上下运动,进而便于调节留置板上若干个套管上下高度,使得槽孔中的针灸针在加热管中部上下运动,使得加热管对针灸针不同位置进行加热消毒;
[0017]步骤二:配合开启提升模块上的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齿板上下运动,调节抓取模块的高度,通过抓取模块上的电缸带动支撑杆运动,支撑杆带动推板运动,将针灸针夹持在两个推板之间,其次,配合开启转动模块上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第一支撑板转动,调节针灸针的角度,将抓取模块上
两个推板夹持的针灸针运动至病人身体的正上方,医生取下针灸针对病人进行针灸作业,同时,转动模块带动竖板转动,将抓取模块重新运动至杀菌存放模块一端;
[0018]步骤三:开启平移模块上的第二电机和转动模块上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板运动,方便抓取模块取出套管左右位置针灸针,同时,第一电机带动竖板转动,调节平移模块的角度,同时,平移模块调节针灸针在病人身体上方的左右位置,方便医生对病人身体的左右位置进行针灸作业,同时,配合开启推进模块上的第四电机和转动模块上的第一电机,第四电机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三齿板前后运动,调节抓取模块的前后位置,不仅有利于抓取模块转运套管中的前后位置的针灸针,第三电机调节抓取模块上针灸针的角度,推进模块将针灸针移动至病人身体的前后位置,方便医生对病人身体的前后位置进行针灸作业。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杀菌保存模块(2)、转动模块(3)、竖板(4)、平移模块(5)、提升模块(6)、推进模块(7)、抓取模块(8)和拉升模块(9),所述杀菌保存模块(2)底部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一侧,所述平移模块(5)设置在竖板(4)的一侧,所述提升模块(6)设置在平移模块(5)的一侧,所述推进模块(7)设置在提升模块(6)的底部,所述转动模块(3)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03),所述平移模块(5)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板(503),所述提升模块(6)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板(601),所述推进模块(7)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板(705),所述杀菌保存模块(2)底部设置有支撑座(201),所述拉升模块(9)设置在支撑座(201)的一侧,拉升模块(9)顶部一侧设置有连接板(903);所述抓取模块(8)一侧设置有套筒(801),所述套筒(801)一侧设置有电缸(802),所述电缸(802)一端连接支撑杆(803),所述套筒(801)中部设置有两个推板(8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支撑座(201)顶端中部设置有放置盒(202),放置盒(202)顶部开设有开口,放置盒(202)中部设置有消毒单元(205),放置盒(202)顶部设置有留置板(203),留置板(203)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存放单元(204),连接板(903)一端底部与留置板(203)顶部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存放单元(204)包括套管(2041),套管(2041)呈圆柱体形结构,且套管(2041)中部开设有管孔,套管(2041)中部焊接有挡块(2042),挡块(2042)呈圆柱体形结构,挡块(2042)中部开设针孔,消毒单元(205)底部设置有抽拉盒(2051),放置盒(202)一侧开设有与抽拉盒(2051)相适配的槽口,抽拉盒(2051)一侧设置有握把(2053),抽拉盒(2051)中部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加热管(2052),若干个加热管(2052)对应设置在若干个套管(2041)底部,套管(2041)直径大于加热管(2052)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模块(3)底部安装有第一电机(301),第一电机(301)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与转杆(302),转杆(302)顶部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板(303)底端中部连接,第一支撑板(303)顶部通过螺栓与竖板(4)底部连接,竖板(4)呈长方体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平移模块(5)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501),第二支撑板(501)一端与竖板(4)焊接,第二支撑板(501)顶部一侧焊接有第一齿板(504),第一滑板(503)顶部呈“L”形结构,第一滑板(503)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502),第二电机(502)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506),第一齿轮(506)与第一齿板(504)啮合连接,第二支撑板(501)顶部和一侧均焊接有第一滑轨(505),两个第一滑轨(505)上均连接有第一滑块(507),两个第一滑轨(505)均与第一滑板(503)焊接,两个第一滑轨(505)与第一齿板(504)之间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支撑板(601)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二滑板(705)连接,第三支撑板(601)一侧焊接有两个呈平行设置的第二滑轨(603),两个第二滑轨(603)一侧均连接有第二滑块(607),两个第二滑块(607)一侧焊接有滑座(604),滑座(604)与第一滑板(503)焊接,滑块(604)一侧安装有第三电机(605),第三电机(605)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606),第二齿轮(606)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板(602),第二齿板(602)焊接在第三支撑板(601)一侧,两个第二滑轨
(603)与第二齿板(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小兰廖小明于海建麦兰芳李泽希朱创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