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3235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具有进管和出管的负压容器以及与所述出管连接以连通负压容器的负压吸引器,所述负压吸引器上设置有悬挂绳,还包括长度可调的束缚部,在所述束缚部的两端上均设置有与负压容器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通过调节束缚部的长度以将负压容器缠绕于患者身体上。通过悬挂绳实现将负压吸引器悬挂于患者的脖颈处,解放患者的双手,同时通过连接结构在负压容器上连接束缚部,使得负压容器能够被悬挂或缠绕于患者的脖颈、腰腹、腿部等任意部位上,从而无需患者手动拿持,在保证患者能够实时使用负压设备以保证负压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同时,解放患者的双手,减轻患者的压力。减轻患者的压力。减轻患者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吸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负压吸引装置常常运用于病房中,主要用于医学引流、排痰、排污血及排分泌物等。负压吸引装置利用真空工作原理,在腔体内产生负压,从而将腔体内的液体导引出来,达到排污净化的目的。有气管插管的患者往往需要使用负压吸引装置辅助呼吸,当气管插管的患者在需要外出检查或者在医院需要转科时,为了避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引起气管堵塞导致的呼吸困难,因此,一个能够随身携带的负压吸引装置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一些负压吸引装置为了便于携带均设置小巧,以便拿取,但是在患者外出或转科过程中使用时均需要患者手动拿持,如此,患者的双手被占用而无法拿持其他物品,比较麻烦,给患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压吸引装置以能够解决转移过程中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并包括具有进管和出管的负压容器以及与所述出管连接以连通负压容器的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器能够使负压容器内产生负压,所述负压吸引器上设置有悬挂绳以便于将负压吸引器悬挂于患者的脖颈或其他能够悬挂的地方,从而无需患者手动拿持;本技术的负压吸引装置还包括长度可调的束缚部,在所述束缚部的两端上均设置有与负压容器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通过调节束缚部的长度以将负压容器缠绕于患者身体上,无论是需要将负压容器缠绕于患者的腰部、腿部或是脖颈,均可通过对调节束缚部的长度实现,不仅能够解放患者的双手,且可选择的使用方式多,使用方便。
[0005]所述负压容器由医用级塑料制成,医用级塑料制成多为一次性用品,而负压容器是存储由患者体内吸取出的各类污物,对于需要使用负压吸引装置的患者而言,不仅成本低廉,且能够及时更换新的负压容器。
[0006]所述负压吸引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的扇叶,在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连通壳体内外腔的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与出管相连接,当伺服电机运行时,扇叶随其转动而带动风流动,从而通过输入管吸取负压容器内的气体,并从输出管处排出,从而使负压容器内形成负压。
[0007]所述输入管远离壳体的一端上形成有呈圆台状的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插装头,所述插装头由靠近壳体一端至远离壳体一端渐窄布置,所述插装头靠近壳体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输入管的直径,且插装头靠近壳体的一端上与输入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朝向远离壳体的一端渐窄布置的收缩间隙;所述出管远离负压容器的一端上设置有连通出管并与插装头插装配合的连接管,从而实现负压吸引器与负压容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更换新
的负压容器;且收缩间隙的使用能够保证插装头能够插紧于连接管内。
[0008]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束缚部的存储盒,以给束缚部一个存放空间,当患者不需要外出或转院时,负压容器则仅需放置在某处,此时可将束缚部取下存放于存储盒内。
[0009]所述存储盒螺设于所述壳体,螺设的方式简单易操作,且连接稳固性好。
[0010]所述束缚部包括束缚带以及设置在束缚带上的用于调节束缚带长度的卷收结构,两所述连接结构分别设置在束缚带的两端上,卷收结构用于控制束缚带的长度,从而使患者能够调整束缚带的长度,将负压容器悬挂于身体上想悬挂的位置,使得负压容器的使用更灵活。
[0011]所述束缚带包括一端连接于卷收结构外壁上的第一束缚段以及一端卷收于卷收结构的第二束缚段,两连接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一束缚段和第二束缚段远离卷收结构的一端上,卷收结构仅需通过卷收第二束缚段来控制整个束缚带长度,从技术实现来讲,本实施例更容易实现和操作。
[0012]所述负压容器上设置有两具有穿孔的连接耳,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端铰接、另一端能够相互摆动的两夹持板,其中一个所述夹持板上面向另一夹持板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沿夹持板的摆动方向弯曲的由弹性材质制成的肋条,所述肋条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朝向所在夹持板一侧倾斜的若干锯齿,在另一所述夹持板上形成有供肋条活动穿过的通孔,在通孔内设置有用于啮合于锯齿的棘齿,当两夹持板相向摆动直至相贴时,所述肋条穿过通孔,锯齿啮合于棘齿,从而将两夹持板限制在连接耳处,实现束缚带与负压容器之间的连接。
[0013]两所述夹持板相向的一侧面上均设置有相互啮合配合的啮合齿以增加夹持板与连接耳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使两夹持板能够将连接耳夹紧。
[0014]本技术的负压吸引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悬挂绳实现将负压吸引器悬挂于患者的脖颈处,解放患者的双手,同时通过连接结构在负压容器上连接束缚部,使得负压容器能够被悬挂或缠绕于患者的脖颈、腰腹、腿部等任意部位上,从而无需患者手动拿持,在保证患者能够实时使用负压设备以保证负压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同时,解放患者的双手,患者能够在外出或转院过程中拿取其他重要物品或办理转院手续,减轻患者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本技术的负压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输入管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0020]负压容器

1;进管

11;出管

12;套管

13;连接管

14;连接耳

15;穿孔

16;负压吸引器

2;壳体

21;伺服电机

22;扇叶

23;存储盒

24;输入管

25;插装头

251;收缩间隙

252;输出管

26;束缚部

3;束缚带

31;卷收结构

32;连接结构

4;夹持板

41;肋条

42;锯齿

421;棘齿

43;通孔

44;悬挂绳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的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具有进管11和出管12的负压容器1、与出管12连接以连通负压容器1的负压吸引器2以及长度可调的束缚部3以及设置在束缚部3两端上的与负压容器1可拆卸连接地连接结构4,在负压吸引器2上设置有悬挂绳5,悬挂绳5使得负压吸引器2能够悬挂于患者的脖颈处,而与负压吸引器2连接的负压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管和出管的负压容器以及与所述出管连接以连通负压容器的负压吸引器,所述负压吸引器上设置有悬挂绳,还包括长度可调的束缚部,在所述束缚部的两端上均设置有与负压容器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通过调节束缚部的长度以将负压容器缠绕于患者身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容器由医用级塑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的扇叶,在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连通壳体内外腔的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与出管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远离壳体的一端上形成有呈圆台状的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插装头,所述插装头由靠近壳体一端至远离壳体一端渐窄布置,所述插装头靠近壳体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输入管的直径,且插装头靠近壳体的一端上与输入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朝向远离壳体的一端渐窄布置的收缩间隙;所述出管远离负压容器的一端上设置有连通出管并与插装头插装配合的连接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收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琴刘晓青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