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机构及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321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缝合机构包括:把持部,其具有利用旋转轴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连结的第一把持构件和第二把持构件;卡钉放出部,其设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以及卡钉接收部,其设于所述第二把持构件,在所述把持部是闭合状态时,所述卡钉放出部和所述卡钉接收部相对,所述卡钉放出部具有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利用旋转动作而将收纳的卡钉朝向相对的所述卡钉接收部放出。朝向相对的所述卡钉接收部放出。朝向相对的所述卡钉接收部放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缝合机构及医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缝合机构及医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缝合消化管等的手术中使用缝合器等缝合机构。通过使用适当的缝合机构,从而使缝合消化管等的手术变容易,能够大幅度缩短手术时间。
[0003]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外科手术用缝合器具备支承于硬性内窥镜的缝合机构。缝合机构具有排列地收纳有卡钉的盒,通过具有楔子的滑动部向前方移动而依次打出卡钉。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590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但是,在缝合机构支承于软性内窥镜等挠性构件的情况下,由于缝合机构与挠性构件的连结部分柔软,因此有时不能向缝合机构充分地传递打出卡钉的力。
[0009]根据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支承于软性内窥镜等挠性构件来使用的缝合机构及具备缝合机构的医疗系统。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缝合机构包括:把持部,其具有利用旋转轴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连结的第一把持构件和第二把持构件;卡钉放出部,其设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以及卡钉接收部,其设于所述第二把持构件,在所述把持部是闭合状态时,所述卡钉放出部和所述卡钉接收部相对,所述卡钉放出部具有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利用旋转动作而将收纳的卡钉朝向相对的所述卡钉接收部放出。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的缝合机构及医疗系统能够支承于软性内窥镜等挠性构件来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医疗系统的图。
[0016]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立体图。
[0017]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帽的主视图。
[0018]图4是把持部是闭合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立体图。
[0019]图5是把持部是闭合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主视图。
[0020]图6是把持部是张开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立体图。
[0021]图7是把持部是张开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主视图。
[0022]图8是把持部是闭合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侧视图。
[0023]图9是把持部是张开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侧视图。
[0024]图10是包含卡钉放出部的把持部的剖视图。
[0025]图11是放出操作线被牵引的把持部的剖视图。
[0026]图1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动作的图。
[0027]图1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动作的图。
[0028]图1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动作的图。
[0029]图1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动作的图。
[0030]图16是把持部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31]图17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的医疗系统的图。
[0032]图18是旋转构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3]图19是旋转构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4]图20是旋转构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5]图21A是旋转构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6]图21B是旋转构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7]图21C是旋转构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8]图22是第二把持构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039]图23是第二把持构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040]图24是直进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41]图25是直进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第一实施方式)
[0043]参照图1~图15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
[0044]图1是表示包含本实施方式的缝合机构100的医疗系统300的整体结构的图。
[0045][医疗系统300][0046]医疗系统300被用于缝合消化管等的手术等。医疗系统300包括缝合机构100、内窥镜200、开闭操作部250、放出操作部270以及线护套280。开闭操作部250是利用开闭操作线5使缝合机构100工作的操作部。放出操作部270是利用放出操作线6使缝合机构100工作的操作部。
[0047][内窥镜200][0048]内窥镜200是众所周知的软性内窥镜,包括从前端插入到体内的纵长的插入部210、设于插入部210的基端部的操作部220、以及通用线缆240。
[0049]在插入部210形成有供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贯穿的处置器具通道230。在插入部210的前端212设有作为处置器具通道230的前端开口的钳子口214。处置器具通道230从插入部210的前端212延伸至操作部220。
[0050]插入部210的前端部211具备具有CCD等的摄像单元(未图示)。摄像单元的物镜215在插入部210的前端212暴露。
[0051]在操作部220的基端侧设有操作插入部210的旋钮223、操作摄像单元等的开关
224。手术操作者能够通过操作旋钮223而使插入部210向期望的方向弯曲。
[0052]在操作部220的前端侧设有与处置器具通道230连通的钳子插入口222。手术操作者能够将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从钳子插入口222向处置器具通道230插入。
[0053]通用线缆240连接操作部220和外部周边设备。通用线缆240例如将摄像单元拍摄的图像输出到外部设备。摄像单元拍摄的图像经由图像处理装置显示于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
[0054][开闭操作部250][0055]开闭操作部250是通过操作开闭操作线5而使缝合机构100开闭的操作部。如图1所示,开闭操作部250具有开闭操作部主体252和开闭操作滑动件253。开闭操作线5的基端与开闭操作滑动件253连结。手术操作者通过使开闭操作滑动件253相对于开闭操作部主体252在长度轴线方向上进退,从而能够使开闭操作线5进退。
[0056][放出操作部270][0057]放出操作部270是通过操作放出操作线6而从缝合机构100放出卡钉S的操作部。如图1所示,放出操作部270具有放出操作部主体272和放出操作滑动件273。放出操作线6的基端与放出操作滑动件273连结。手术操作者通过使放出操作滑动件273相对于放出操作部主体272在长度轴线方向上进退,从而能够使放出操作线6进退。
[0058][线护套280][0059]线护套280是供开闭操作线5和放出操作线6贯穿的护套。如图1所示,线护套280的前端侧利用箍带281连结于内窥镜200的插入部210。
[0060][缝合机构100][0061]图2是缝合机构100的立体图。
[0062]缝合机构100包括帽1、把持部2、卡钉放出部3、卡钉接收部4、开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缝合机构,其中,该缝合机构包括:把持部,其具有利用旋转轴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连结的第一把持构件和第二把持构件;卡钉放出部,其设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以及卡钉接收部,其设于所述第二把持构件,在所述把持部是闭合状态时,所述卡钉放出部和所述卡钉接收部相对,所述卡钉放出部具有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利用旋转动作而将收纳的卡钉朝向相对的所述卡钉接收部放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机构,其中,所述卡钉放出部具有直进构件,该直进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动作相连动,为了将所述卡钉朝向所述卡钉接收部放出而直进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机构,其中,在所述旋转构件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直进构件,随着所述旋转动作而使所述直进构件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机构,其中,该缝合机构还具有使所述旋转构件旋转的动力传递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机构,其中,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是卷绕于所述旋转构件的线,通过牵引所述线而使所述旋转构件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隆志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