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补偿装置和电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309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4
本申请公开了电梯补偿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导向机构和补偿机构。导向机构设置在支架上,补偿机构可滑动地设置在导向机构上,补偿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张紧轮和补偿配重块,张紧轮和补偿配重块均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张紧轮构造为一对,张紧轮上缠绕有补偿绳,补偿配重块安装在张紧轮的下方;阻尼机构固定在第一壳体的顶部且压紧于导向机构的表面,其中,阻尼机构上具有适于增大摩擦的摩擦片,摩擦片被压紧于与导向机构的表面。通过在现有的补偿装置中增加阻尼机构,使得轿厢在突然停止或载重突然发生变化时,能通过阻尼抵销补偿机构上下移动的能量,从而避免了轿厢震荡或上下弹跳的情况,提高了轿厢的稳定性和乘客在轿厢内的舒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补偿装置和电梯


[0001]本申请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补偿装置和电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电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梯补偿装置是为平衡电梯运行钢丝绳长度变化造成的曳引轮两侧的拉力差而设置的部件,他不仅能提高电梯乘坐的舒适感,一定程度上还减少电梯能耗。然而在轿厢停止或乘客进出轿厢时,补偿装置需要来回平衡轿厢与对重,导致轿厢会有一定程度的上下震荡或弹跳,降低乘客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梯补偿装置,在轿厢停止或乘客进出轿厢时,需要张紧轮在补偿配重块的作用下来回调节补偿绳的张紧力,对应的第一壳体沿导向机构在重力方向上来回移动,通过与第一壳体连接的阻尼机构的摩擦片作用于导向机构,阻尼抵销了补偿机构上下移动的能量,进而减轻了轿厢在停止或载重变化时的上下震荡;
[0005]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梯,包括上述的补偿装置。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电梯补偿装置,包括:底座;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补偿机构,所述补偿机构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机构上,所述补偿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张紧轮和补偿配重块,所述张紧轮和所述补偿配重块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张紧轮构造为一对,所述张紧轮上缠绕有补偿绳,所述补偿配重块安装在所述张紧轮的下方;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且压紧于所述导向机构的表面,其中,所述阻尼机构上具有适于增大摩擦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被压紧于与所述导向机构的表面,所述摩擦片的摩擦力大小可调。
[0007]根据本申请的补偿装置,通过在现有的补偿装置中增加阻尼机构,使得轿厢在突然停止或载重突然发生变化时,能通过阻尼抵销补偿机构上下移动的能量,从而避免了轿厢震荡或上下弹跳的情况,提高了轿厢的稳定性和乘客在轿厢内的舒适性;摩擦片对导向机构的摩擦力可以改变,提高了补偿装置的通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机构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夹紧件,所述夹紧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且朝向所述导向机构设置,所述夹紧件上固定有所述摩擦片。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构造为U型,所述第二壳体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所述夹紧件,所述夹紧件上固定有所述摩擦片。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构造为一体成型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夹紧件构造为压板,所述压板通过坚固件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的内侧,所述压板上朝向所述导向机构的一侧面设置有所述摩擦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坚固件构造为带有固定端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压板与所述压板对应的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之间,所述弹性件的固定端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并将所述弹性件的位置固定,所述阻尼机构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与所述压板之间,适于调节与所述调节组件对应的所述弹性件的弹力。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设置有的两个所述坚固件,两个所述坚固件在水平方向上布置,两个所述坚固件之间设置有所述调节组件。
[0014]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穿过所述第二壳体的螺杆和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压板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配合有所述螺母,所述螺母沿所述螺杆的延伸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压板,以调节所述弹性件的弹力。
[0015]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片可拆卸。
[001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构造为导轨,所述第一壳体上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块。
[0017]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曳引机构,所述曳引机构设置在电梯井道的顶部,所述曳引机构的曳引轮上缠绕有曳引绳;对重和轿厢,所述对重的顶端和所述轿厢的顶端分别与所述曳引绳的两端相连;以及所述的补偿装置,所述补偿装置固定在所述电梯井道的底部,所述补偿装置的张紧轮上缠绕有补偿绳,所述补偿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对重的底端和所述轿厢的底端相连。
[0018]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公开所作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公开有全面的理解。
[0020]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补偿装置的俯视图;
[0022]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导轨与阻尼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0023]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结构或区域的尺寸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5]附图标记:
[0026]电梯补偿装置100,
[0027]底座10,
[0028]支架20,
[0029]导向机构30,滑轨31,
[0030]补偿机构40,第一壳体41,
[0031]阻尼机构50,第二壳体51,压板52,限位支撑板53,限位柱
[0032]54,限位槽501,
[0033]摩擦片60,
[0034]坚固件70,弹性件71,固定端72,
[0035]调节组件80,螺杆81,螺母82,
[0036]固定件90。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38]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39]在本文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诸如“上”、“下”、“左”、“右”、“内”、“外”等方向性术语用于表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需要理解的是,当被描述对象的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补偿机构,所述补偿机构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机构上,所述补偿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张紧轮和补偿配重块,所述张紧轮和所述补偿配重块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张紧轮构造为一对,所述张紧轮上缠绕有补偿绳,所述补偿配重块安装在所述张紧轮的下方;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且压紧于所述导向机构的表面,所述阻尼机构上具有适于增大摩擦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被压紧于所述导向机构的表面,所述摩擦片的摩擦力大小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夹紧件,所述夹紧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且朝向所述导向机构设置,所述夹紧件上固定有所述摩擦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构造为U型,所述第二壳体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所述夹紧件,所述夹紧件上固定有所述摩擦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构造为一体成型件。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构造为压板,所述压板通过坚固件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的内侧,所述压板上朝向所述导向机构的一侧面设置有所述摩擦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补偿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喜蔺乐
申请(专利权)人: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