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水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65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2
一种可防水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魔术贴固定层和第二魔术贴固定层,第一魔术贴固定层下表面与第二魔术贴固定层上表面相粘连;第二魔术贴固定层的下表面与人体皮肤或敷料贴相贴合;第一魔术贴固定层的上表面设置有两组扭簧,两组扭簧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扭簧包括固定侧力臂、施力侧力臂和扭簧本体,固定侧力臂固定连接在第一魔术贴固定层的上表面,施力侧力臂内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板,两组扭簧的施力侧力臂相对设置,位于两组扭簧上相互对应的两个固定夹板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可预防因外力或者胸腔压力因素导致导管滑出,并能够防止因穿刺点渗液导致底座黏胶脱落。液导致底座黏胶脱落。液导致底座黏胶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水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
,具体涉及一种可防水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患者因外科手术需要留置引流管(如胸腔引流管)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其用途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避免压迫及刺激周围皮肤组织,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部分患者因渗液导致贴膜卷边影响导管的固定。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较高的护理风险,容易产生非计划性拔管、脱管等问题。患者胸腔引流管的脱落、担心引流管脱出等都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使患者术后更加痛苦。
[000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引流导管发生滑出脱落现象,通常的做法是采用胶布固定引流管,固定牢固性差,对引流管防止发生滑出的效果不佳,而且部分患者渗液导致贴膜卷边,脱落,无法起到固定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防水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可预防因外力或者胸腔压力因素导致导管滑出,并能够防止因穿刺点渗液导致底座黏胶脱落。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可防水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魔术贴固定层和第二魔术贴固定层,所述第一魔术贴固定层的下表面与第二魔术贴固定层上表面相粘连;所述第二魔术贴固定层的下表面与人体皮肤或敷料贴相贴合;所述第一魔术贴固定层的上表面设置有两组扭簧,两组扭簧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
[0007]所述扭簧包括固定侧力臂、施力侧力臂和扭簧本体,扭簧本体为柱状弹簧结构,所述固定侧力臂固定连接在第一魔术贴固定层的上表面,所述施力侧力臂内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板,两组扭簧的施力侧力臂相对设置,位于两组扭簧上相互对应的两个固定夹板相互配合。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魔术贴固定层下表面采用防水防过敏材料制成。
[0009]优选地,所述固定夹板的端部向内弯曲设置。
[0010]优选地,每组扭簧均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扭簧均匀排布在固定夹板的外侧面。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夹板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按压板。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防水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二魔术贴固定层固定贴合在患者穿刺点近处,通过将两个固定夹板克服扭簧的弹性作用力向外打开,再将引流导管放置在两个固定夹板之间,再松开固定夹板,使其通过扭簧的弹性作用力向内合拢,以实现对引流导管的夹持固定,以预防因外力或者胸腔压力因素导致导管滑出;并通过在第二魔术贴固定层设置PU膜材料,从而能够防止患者渗液导致贴膜卷
边,脱落。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4]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本技术中第一魔术贴固定层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一;
[0017]图4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二;
[0018]图中标号说明:
[0019]1、第一魔术贴固定层;2、第二魔术贴固定层;3、扭簧;31、固定侧力臂;32、施力侧力臂;33、扭簧本体;4、固定夹板;5、按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4所示,一种可防水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魔术贴固定层1和第二魔术贴固定层2,第一魔术贴固定层1的下表面与第二魔术贴固定层2上表面相粘连;第二魔术贴固定层2的下表面与人体皮肤或敷料贴相贴合;第一魔术贴固定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组扭簧3,两组扭簧3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
[0023]扭簧3包括固定侧力臂31、施力侧力臂32和扭簧本体33,扭簧本体33为柱状弹簧结构,固定侧力臂31固定连接在第一魔术贴固定层1的上表面,施力侧力臂32内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板4,两组扭簧3的施力侧力臂32相对设置,位于两组扭簧3上相互对应的两个固定夹板4相互配合以形成夹持结构。
[0024]工作原理:
[0025]在使用时,先将第二魔术贴固定层2固定贴合在患者穿刺点近处的人体皮肤上;再将第一魔术贴固定层1通过魔术贴的毛面和刺面相配合粘连在第二魔术贴固定层2上;再将位于两组扭簧3上相互对应的两个固定夹板4克服扭簧3的弹性作用力向外打开,再将引流导管放置在两个固定夹板4之间,再松开固定夹板4,使其通过扭簧3的弹性作用力向内合拢,以实现对引流导管的夹持固定。
[0026]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夹板4的端部向内弯曲设置。如图3所示,从而当引流导管的直径小于两个固定夹板4之间的距离时,两个固定夹板4可呈抱拳的形式将引流导管进行固定;如图4所示,当引流导管的直径大于两个固定夹板4之间的距离时,可通过固定夹板4向内弯曲的端部位置对引流导管进行夹持固定;从而适应不同粗细的引流管的固定。
[002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魔术贴固定层2下表面采用防水防过敏材料制成。优选地可采用PU膜材料。从而能够保证其能够稳定固定的前提下,还能够防止患者渗液导致贴膜卷边,脱落。
[0028]在本实施例中,每组扭簧3均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扭簧3均匀排布在固定夹板4的外
侧面。通过若干个均匀排布的扭簧3以保证固定夹板4的受力均匀,继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对引流导管的稳定夹持,防止患者因外力或者胸腔压力因素导致引流导管滑出。
[0029]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夹板4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按压板5。当需要打开两个固定夹板4时,可通过向按压板5施加作用力,使两个固定夹板4克服扭簧3的弹性作用力向外打开。以使操作更为便捷。
[003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水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魔术贴固定层(1)和第二魔术贴固定层(2),所述第一魔术贴固定层(1)的下表面与第二魔术贴固定层(2)上表面相粘连;所述第二魔术贴固定层(2)的下表面与人体皮肤或敷料贴相贴合;所述第一魔术贴固定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组扭簧(3),两组扭簧(3)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扭簧(3)包括固定侧力臂(31)、施力侧力臂(32)和扭簧本体(33),所述扭簧本体(33)为柱状弹簧结构,所述固定侧力臂(31)固定连接在第一魔术贴固定层(1)的上表面,所述施力侧力臂(32)内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板(4),两组扭簧(3)的施力侧力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怡赫洋林荣桂王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