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及煤矿巷道除尘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48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及煤矿巷道除尘系统。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吸尘储器,第一吸尘储器内存有能够粘附粉尘的液体;第一弯管,第一弯管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竖直管;第二弯管,第二弯管的一端与竖直管连接,第二弯管的另一端面向水平方向;水平管,所述水平管与第二弯管连接,水平管设置有滤网插槽,在滤网的倾斜向下的一侧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储尘布袋;以及风机,风机与水平管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及煤矿巷道除尘系统,其转变粉尘治理思路,在降低材料成本和能量成本的同时,保证除尘效果。保证除尘效果。保证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及煤矿巷道除尘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井除尘
,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巷道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粉尘的产生不可避免。煤矿粉尘可来源于煤矿采掘现场、运输以及筛选等环节。对于采煤工作人员来说,如果其长期在粉尘比较严重的区域工作,其患尘肺病的机率将会大幅度增加,而相关疾病将会吞噬患者生命,对于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煤矿粉尘较大,不仅会对相关的采煤作业人员产生危害,与此同时,对于生活在周边区域的具体正常生活也将会产生一定影响。当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达到一定阈值之后,如果遇到明火或者是热源的时候,粉尘可能会爆炸,对煤矿及周边区域产生较大的危害,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煤矿除尘是矿井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0003]目前我国矿山主要采用的除尘措施有喷雾洒水、通风除尘和除尘设备除尘等。喷雾洒水除尘简单易行,但对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较低,而且喷雾洒水非常消耗水资源;使用高效除尘设备能很好地捕集呼吸性粉尘,如文丘里除尘器、布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但这些除尘设备存在能耗大、易损坏、投资高、需抽尘密闭设备等问题。目前,不管是喷淋除尘还是使用除尘设备除尘,都会消耗大量电力和材料,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本专利技术试图提供一种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及煤矿巷道除尘系统,其转变粉尘治理思路,在降低材料成本和能量成本的同时,保证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试图提供一种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及煤矿巷道除尘系统,其转变粉尘治理思路,在降低材料成本和能量成本的同时,保证除尘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吸尘储器,所述第一吸尘储器设置在巷道的地面上,所述第一吸尘储器的顶端开口,所述第一吸尘储器内存有能够粘附粉尘的液体;第一弯管,所述第一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尘储器的侧面连通且高于所述能够粘附粉尘的液体的液面,所述第一弯管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竖直管,所述竖直管与所述第一弯管连接;第二弯管,所述第二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竖直管连接,所述第二弯管的另一端面向水平方向;水平管,所述水平管与所述第二弯管连接,所述水平管设置有滤网插槽,所述滤网插槽中插有用于过滤煤尘的滤网,所述滤网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水平管中,所述滤网倾斜向下的一侧面向所述第二弯管,在所述滤网的倾斜向下的一侧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储尘布袋;以及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水平管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能够粘附粉尘的液体包括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所述第一液体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液体的密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体为水,所述第二液体为油。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管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吸尘储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尘储器内存有能够粘附粉尘的液体。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尘储器内存有的能够粘附粉尘的液体包括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所述第一液体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液体的密度。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弯管与所述第二吸尘储器的连接处设置有设置有挡尘塞,所述挡尘塞中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呈沙漏形,所述通孔的面向所述第一弯管和所述第二吸尘储器的两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中部的直径。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竖直管内壁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的薄片或台阶状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的出风口竖直向下。
[001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巷道除尘系统,其包括多个根据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并列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煤矿巷道除尘装置中,其中一个煤矿巷道除尘装置的风机出风口面向另一个煤矿巷道除尘装置的第一吸尘储器的开口。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煤矿巷道除尘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吸尘储器、第一弯管、竖直管和滤网,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巷道中粉尘沉降的速度,可以大大节省电力成本和材料成本,且沉降后的粉尘主要存在于煤矿巷道除尘装置中,不会被再次扬起。
附图说明
[0017]图1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煤矿巷道除尘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2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煤矿巷道除尘装置的第一吸尘储器的示意图;
[0019]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第一吸尘储器的使用原理示意图;
[0020]图4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煤矿巷道除尘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5所示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挡尘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另一实施例中的竖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水平管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4]图8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煤矿巷道除尘系统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0:煤矿巷道除尘装置;
[0027]1:第一吸尘储器;11:第一液体;12:第二液体;
[0028]2:第一弯管;21:连接管;22:第二吸尘储器;221:液体;23:挡尘塞;
[0029]24:通孔;241:上端孔;242:下端孔;243:腰孔;
[0030]3:竖直管;31:薄片;4:第二弯管;
[0031]5:水平管;51:滤网插槽;511:滤网;52:储尘布袋;
[0032]6:风机;61: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图1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煤矿巷道除尘装置的示意图。图7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水平管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巷道除尘装置100,包括:第一吸尘储器1,第一吸尘储器1设置在巷道的地面上,第一吸尘
储器1的顶端开口,第一吸尘储器1内存有能够粘附粉尘的液体(例如图1中的第一液体11);第一弯管2,第一弯管2的一端与第一吸尘储器1的侧面连通且高于所述能够粘附粉尘的液体的液面,第一弯管2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竖直管3,竖直管3与第一弯管2连接;第二弯管4,第二弯管4的一端与竖直管3连接,第二弯管4的另一端面向水平方向;水平管5,水平管5与第二弯管4连接,水平管5设置有滤网插槽51,滤网插槽51中插有用于过滤煤尘的滤网(图7中滤网511),滤网倾斜向下插入到水平管中,滤网倾斜向下的一侧面向第二弯管2,在滤网的倾斜向下的一侧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储尘布袋52;以及风机6,风机6与水平管5连接。
[0034]现有的矿井除尘方式,例如喷雾除尘和通风除尘,主要是运用单一的动力来除尘。例如,喷雾除尘主要是依靠水雾增强粉尘的凝结性以促其沉降,而通风除尘主要是依靠风机的风力来实现空气与粉尘的分离。这两种方式都有其弊端。就拿喷雾除尘来说,首先喷雾除尘面向的是巷道内的大范围空旷空间进行喷洒,不管是喷雾水还是电力,都消耗很大,另外,即便粉尘沉降到地面,一旦水分蒸发,地面的粉尘再次变得干燥,仍有再次扬起的可能性。而通风除尘设备虽然效率较高,但是电力消耗较大,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吸尘储器,所述第一吸尘储器设置在巷道的地面上,所述第一吸尘储器的顶端开口,所述第一吸尘储器内存有能够粘附粉尘的液体;第一弯管,所述第一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尘储器的侧面连通且高于所述能够粘附粉尘的液体的液面,所述第一弯管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竖直管,所述竖直管与所述第一弯管连接;第二弯管,所述第二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竖直管连接,所述第二弯管的另一端面向水平方向;水平管,所述水平管与所述第二弯管连接,所述水平管设置有滤网插槽,所述滤网插槽中插有用于过滤煤尘的滤网,所述滤网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水平管中,所述滤网倾斜向下的一侧面向所述第二弯管,在所述滤网的倾斜向下的一侧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储尘布袋;以及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水平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粘附粉尘的液体包括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所述第一液体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液体的密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为水,所述第二液体为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巷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潞潞孙上荃李丰佑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致远高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