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新疆大学专利>正文

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用伴行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44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用伴行架,有效的实现了对不同程度脊柱侧弯患者脊椎受力的缓解,包括主支撑架,所述主支撑架的上方固定有一个支撑枕,支撑枕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角度可调的支撑板,主支撑架的下端滑动连接有一个调节套筒,调节套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平衡板,平衡板的下方设有四个万向轮,主支撑架的中部设有一个握杆,握杆的右侧设有一个角度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实现了在患者行走时提供支撑的目的,有效的实现了适用于不同身高或不同矫形阶段的患者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用伴行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械
,尤其是涉及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用伴行架。

技术介绍

[0002]脊柱侧弯患者通常情况下是先保守治疗。对于20度以下的脊柱侧弯,一般情况下只需要观察即可,如果是在观察中发现畸形进展较快,通常需要到医院就诊。对于侧弯角度过大,侧弯角度大于40度的患者,伴有心肺功能异常,多数主张早期手术,此类患者常称为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尽早手术可以更好的纠正侧弯,减轻侧弯给患者带来的生活不便,术后半年内不做剧烈活动。该类患者在恢复了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做床上的功能锻炼,比如练习直腿抬高;此类患者在可以下床之后,需要在家人的保护下进行持续地平路慢走这样的活动。另一方面,脊柱侧弯患者大多伴随着脊柱受力不均衡,一般在术前以及手术后均需考虑如何缓解患者脊柱受力情况,以方便患者为脊柱侧弯手术做准备或提高患者术后效果。然而现有技术很少考虑重度脊柱侧弯患者下床行走或活动过程的护理,因此,需要一种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用伴行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用伴行架,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实现了对不同程度脊柱侧弯患者脊椎受力的缓解,有效的实现了在患者行走时提供支撑的目的,有效的实现了适用于不同身高或不同矫形阶段的患者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主支撑架,所述主支撑架的上方固定有一个支撑枕,支撑枕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角度可调的支撑板,主支撑架的下端滑动连接有一个调节套筒,调节套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平衡板,平衡板的下方设有四个万向轮,主支撑架的中部设有一个握杆,握杆的右侧设有一个角度调节机构。
[0005]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旋钮、螺纹筒、螺纹推杆,所述握杆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调节旋钮,调节旋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螺纹筒,螺纹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一个螺纹推杆。
[0006]优选的,所述螺纹推杆的右端滑动连接有一个升降杆。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套筒的上部设有一个复位手柄,复位手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限位棘爪。
[0008]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架的下部开设有一个调节槽,调节槽内设有多个限位棘轮齿。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支撑板与角度调节机构配合,有效的实现了对不同程度脊柱侧弯患者脊椎受力的缓解,预防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加重,对于术前患者,使用本装置可以缓解患者脊柱承受的压力,便于患者脊柱的缓慢矫形或做术前准备,对于术后患者,在患者可下床活动时,为患者提供支撑,可稳固术后的效果;通
过调节套筒、限位棘爪、限位棘轮齿的配合,有效的实现了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对于不同矫形阶段脊柱侧弯患者的矫形有稳固支撑效果;增设了平衡板和万向轮,使得本装置可伴随患者一同行走,有效的实现了在患者行走时提供支撑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板收起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限位棘爪的位置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中:1

主支撑架、2

支撑枕、3

支撑板、4

调节套筒、5

平衡板、6

万向轮、7

握杆、8

角度调节机构、9

调节旋钮、10

螺纹筒、11

螺纹推杆、12

升降杆、13

复位手柄、14

限位棘爪、15

调节槽、16

限位棘轮齿。
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实施例一,由图1

2给出,本实用包括主支撑架1,为了实现在患者行走时提供支撑的目的,所述主支撑架1的上方固定有一个支撑枕2,使用时,所述支撑枕2置于患者腋下,支撑枕2上可添加橡胶软垫,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支撑枕2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角度可调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用于支撑患者脊柱侧弯方向的肋骨,以利于缓解患者的椎间受力情况,主支撑架1的下端滑动连接有一个调节套筒4,所述调节套筒4可以调节本装置的整体高度,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患者,也可适用于不同矫形阶段的患者,即随着患者脊柱弯曲程度的改善,调节本装置的整体高度,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调节套筒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平衡板5,平衡板5的下方设有四个万向轮6,所述万向轮6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度叙述,平衡板5和万向轮6相互配合,使得本装置可以伴随患者一同移动,即在患者行走的过程中为患者的脊柱提供支撑,以利于缓解患者椎间受力,利于达到脊椎缓慢矫形效果以及术前的准备,主支撑架1的中部设有一个握杆7,所述握杆7用于放置患者手部,握杆7的右侧设有一个角度调节机构8,所述角度调节机构8可以调节支撑板3的倾斜角度,以适用于不同矫形阶段的患者。
[0018]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4给出,为了实现对不同程度脊柱侧弯患者脊椎受力的缓解的目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8包括调节旋钮9、螺纹筒10、螺纹推杆11,所述握杆7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调节旋钮9,调节旋钮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螺纹筒10,螺纹筒10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一个螺纹推杆11,所述螺纹推杆11可以在螺纹筒10内左右移动,所述螺纹推杆11的右端滑动连接有一个升降杆12,通过转动调节旋钮9带动螺纹筒10,使得螺纹推杆11左右移动,升降杆12随之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支撑板3的角度调节,以对不同程度或不同矫形阶段的患者提供支撑,利于缓解患者椎间受力和脊柱的矫形。
[0019]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给出,为了实现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的目的,所述调节套筒4的上部设有一个复位手柄13,当本装置调整到最大高度后,可通
过转动复位手柄13,降低本装置的高度复位手柄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限位棘爪14,所述限位棘爪14通过扭簧与调节套筒4连接,所述主支撑架1的下部开设有一个调节槽15,调节槽15内设有多个限位棘轮齿16,所述限位棘爪14可在调节槽15内滑动,并通过与限位棘轮齿16的配合,实现本装置整体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了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的目的,也可随着患者脊柱侧弯程度的矫正,调整本装置的整体高度,在患者的不同矫形阶段持续提供支撑,利于提高患者脊柱矫形效果。
[0020]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用伴行架,包括主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1)的上方固定有一个支撑枕(2),支撑枕(2)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角度可调的支撑板(3),主支撑架(1)的下端滑动连接有一个调节套筒(4),调节套筒(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平衡板(5),平衡板(5)的下方设有四个万向轮(6),主支撑架(1)的中部设有一个握杆(7),握杆(7)的右侧设有一个角度调节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用伴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8)包括调节旋钮(9)、螺纹筒(10)、螺纹推杆(11),所述握杆(7)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调节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荣昌杨科伟王槐陈永浩李峰张怀悦余金安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