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39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包括:桨毂、桨叶、变距杆、第一直线电机、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机构;所述桨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桨毂上;所述变距杆沿所述桨毂的轴向设置在所述桨毂内,通过轴向移动带动螺旋桨变距;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变距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变距杆轴向移动;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电路系统中设有限位开关;所述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限位开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采用电力驱动变距,变距时间快;没有滑油腐蚀;不再需要调速器、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运行成本低。运行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螺旋桨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

技术介绍

[0002]飞机螺旋桨变距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都保持合适的迎角,使得螺旋桨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使发动机转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0003]传统飞机螺旋桨主要依靠滑油压力进行变距。如图1所示,传统螺旋桨的桨毂2前端安装有油缸11

(设于整流罩5内),利用来自发动机4的不间断的滑油供给,再通过调速器12

对滑油10

供给量的调节,从而实现对螺旋桨变距滑油压力的控制,最终实现变距角度的控制。
[0004]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油缸11

内部设有活塞111

,活塞111

可以带动变距杆6(该传统变距杆6中心设有滑油通道60

)移动,进而实现螺旋桨的变距。活塞111

一侧(即图2中活塞的左侧)填充有滑油,另一侧设有弹簧。当滑油供给增大的时候,滑油推动活塞111

向右运动,从而带动变距杆6右移,螺旋桨开始变距;反之,当滑油供给减小时,滑油压力不足以与弹簧抗衡,于是活塞111

便向左运动,螺旋桨开始回到初始桨距位置。
[0005]这种利用滑油压力进行变距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0006](1)变距响应时间慢;
[0007](2)变质的滑油会腐蚀螺旋桨(滑油使用时间过长,会变质);
[0008](3)采用调速器控制来滑油输出量,精度不足,而且该调速器通过钢索与座舱手柄连接,可靠性差,易发生钢索卡阻、磨损等故障;
[0009](4)油缸内有滑油流动,重心随时变化,会导致螺旋桨不平衡,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如果不平衡,会对发动机及机身结构产生影响,甚至共振。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采用电力驱动变距,可用于对传统燃油发动机螺旋桨的电动化改造。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包括:桨毂、桨叶、变距杆、第一直线电机、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机构;所述桨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桨毂上;所述变距杆沿所述桨毂的轴向设置在所述桨毂内,通过轴向移动带动螺旋桨变距;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变距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变距杆轴向移动;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电路系统中设有限位开关;所述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限位开关。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桨毂可转动地安装在发动机的输出端;所述发动机靠近所述桨毂的一端设有电刷;所述桨毂外套设有导电环,所述导电环位于所述桨毂靠近发动机的一侧,且与所述电刷接触。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机构包括:第二直线电机、弹簧、开关控制杆、限位导向件;所述第二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
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杆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杆穿过所述限位导向件,通过轴向移动控制所述限位开关。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直线电机与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用于根据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工作。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机构还包括离心飞重组件;所述离心飞重组件包括飞重和飞重座;所述飞重座上设有销轴;所述飞重包括离心部和工作部,所述离心部和工作部成角度连接,所述离心部和工作部的连接处设有销孔;所述飞重通过所述销孔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销轴上;所述工作部与所述开关控制杆接触,当所述飞重绕销轴沿着由工作部向离心部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工作部可推动所述开关控制杆压缩弹簧。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控制杆包括输入部、输出部以及位于所述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积小于输入部的横截面积,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限位导向件,所述输入部、输出部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导向件的两侧;所述输入部远离连接部的一侧与弹簧连接,所述飞重的工作部抵在所述输入部远离弹簧的一侧;所述输出部用于控制所述限位开关。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电路系统中还设有接触器;和/或,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电路系统中还设有直控开关,所述直控开关与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用于根据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开闭。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开关包括第一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第三限位开关、第四限位开关;当所述开关控制杆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开关控制杆压缩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和第四限位开关,使得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和第四限位开关的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当所述开关控制杆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开关控制杆压缩所述第二限位开关和第三限位开关,使得所述第二限位开关和第三限位开关的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电路系统中:电源的第一端与第一支路的第一端、第二支路的第一端、第三支路的第一端、第四支路的第一端、第五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的第二端与第一支路的第二端、第二支路的第二端、第三支路的第二端、第四支路的第二端、第五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上串联有第一限位开关的常闭触点、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第三限位开关的第一常闭触点、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闭触点、第一接触器的线圈,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开关的常闭触点还与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并联;所述第二支路上串联有第二限位开关的常闭触点、第三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第四限位开关的第一常闭触点、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闭触点、第二接触器的线圈,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开关的常闭触点和第三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还与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并联;所述第三支路上串联有第四限位开关的第二常闭触点、第三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第三接触器的线圈,其中,所述第四限位开关的第二常闭触点、第三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还与第三限位开关的常开触点并联;所述第四支路和第五支路均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与所述第四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接触器的第三常开触点与所述第四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第
一端还通过第二接触器的第三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五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五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直控开关包括第一直控开关和第二直控开关;所述电源的第一端还与第六支路的第一端、第七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的第二端还与第六支路的第二端、第七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支路中串联有第一直控开关、第三限位开关的第二常闭触点、第二接触器的第二常闭触点、第一接触器的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直控开关还与第一接触器的第四常开触点并联;所述第七支路中串联有第二直控开关、第四限位开关的第三常闭触点、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包括:桨毂、桨叶、变距杆、第一直线电机、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机构;所述桨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桨毂上;所述变距杆沿所述桨毂的轴向设置在所述桨毂内,通过轴向移动带动螺旋桨变距;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变距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变距杆轴向移动;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电路系统中设有限位开关;所述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限位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毂可转动地安装在发动机的输出端;所述发动机靠近所述桨毂的一端设有电刷;所述桨毂外套设有导电环,所述导电环位于所述桨毂靠近发动机的一侧,且与所述电刷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机构包括:第二直线电机、弹簧、开关控制杆、限位导向件;所述第二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杆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杆穿过所述限位导向件,通过轴向移动控制所述限位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电机与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用于根据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机构还包括离心飞重组件;所述离心飞重组件包括飞重和飞重座;所述飞重座上设有销轴;所述飞重包括离心部和工作部,所述离心部和工作部成角度连接,所述离心部和工作部的连接处设有销孔;所述飞重通过所述销孔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销轴上;所述工作部与所述开关控制杆接触,当所述飞重绕销轴沿着由工作部向离心部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工作部可推动所述开关控制杆压缩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杆包括输入部、输出部以及位于所述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积小于输入部的横截面积,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限位导向件,所述输入部、输出部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导向件的两侧;所述输入部远离连接部的一侧与弹簧连接,所述飞重的工作部抵在所述输入部远离弹簧的一侧;所述输出部用于控制所述限位开关。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电路系统中还设有接触器;和/或,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电路系统中还设有直控开关,所述直控开关与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用于根据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开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变距航空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开关包括第一限
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第三限位开关、第四限位开关;当所述开关控制杆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占鹏姜兴奇许浩陈爽辜兴磊孙一毛瑞柯陈世章廖健弘张煊雷刘君梅常川杨梅孟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