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道无人机螺旋桨变距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18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涵道无人机螺旋桨变距机构,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桨毂、桨夹装配体,传动轴系统,变距系统,动力系统。所述桨毂、桨夹装配体中通过过盈配合在传动轴系统中的传动轴上,并与变距系统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动力系统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为螺旋桨旋转和变距运动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杠杆原理,通过电机带动控制杆绕杠杆支座转动,控制杆带动变距系统上下移动,从而使桨夹绕变距轴转动,进行总距的变化,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变距功能,增大桨叶产生的升力,使无人机满足飞行需要,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装配,可以减少产品生产周期,并且可以降低飞行器的质量,提高飞行器的飞行效率。高飞行器的飞行效率。高飞行器的飞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涵道无人机螺旋桨变距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涵道无人机螺旋桨变距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领域开始使用无人机,如军事、民用以及科研等领域。无人机根据飞行原理以及构造方式可以大致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和旋翼式无人机两大类。固定翼无人机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速度较快、航程较远、且效率高的飞行,但无法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起飞或降落。旋翼式无人机具备了垂直起降、固定高度悬停和优异的机动性的优势,但其飞行效率相对较低、续航时间较短、速度慢。在这两大类无人机之外,还有一种较为新型的无人机——涵道式无人机。
[0003]涵道式飞行器中以涵道风扇作为飞行动力的主要来源,涵道风扇类似于直升机中的旋翼结构。
[0004]同样地,涵道飞行器中也会像直升机一样有变距机构,以改变桨叶迎角,使螺旋桨桨叶的升力发生改变。变距可以包括周期变距以及总距的变换,对于无人机来说,考虑结构以及成本等因素,可以只进行总距变换来实现升力的提高以及飞行状态改变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涵道无人机螺旋桨变距机构。
[000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0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桨变距机构,该装置整体能够根据飞行需要,对涵道无人机螺旋桨的总距进行调节,从而使无人机适应不同环境的飞行需求。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涵道无人机螺旋桨变距机构,包括桨毂、桨夹装配体,传动轴系统,变距系统,动力系统。所述桨毂、桨夹装配体中通过过盈配合在传动轴系统中的传动轴上,并与变距系统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动力系统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为螺旋桨旋转和变距运动提供动力。所述变距系统通过轴承装配在传动轴系统上,实现调整桨叶总距功能。
[0010]进一步的,所述桨毂、桨夹装配体包括圆形固定件,桨毂,四个变距轴,四个桨夹,六个螺栓一,八个螺栓二,四个螺栓三,两个深沟球轴承一,推力轴承,八个垫片。所述圆形固定件与所述桨毂在相对应位置有螺栓孔,所述圆形固定件通过螺栓一连接固定在所述桨毂的上表面。所述变距轴一端插入所述桨毂(12)的凹槽中,二者利用螺栓二连接;变距轴另一端插入所述桨夹的内孔中,变距轴上装配有两个深沟球轴承一和一个推力轴承,轴承外壁固定在桨夹的内壁,能够有效的变距轴与桨夹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变距轴发生磨损,且在深沟球轴承一和推力轴承外侧安装有两个垫片,变距轴的外侧用螺栓三固定深沟球轴承一和推力轴承的轴向位置,防止发生偏移,内侧垫片在靠近变距轴一侧安
装有橡胶垫。所述桨夹外侧设计有凸起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系统包括传动轴,套筒,两个深沟球轴承二,两个轴承顶块。所述传动轴上端留有螺纹孔,通过螺栓四与圆形固定件连接。所述套筒上下两端与深沟球轴承二的外圈固定连接,深沟球轴承二的内圈装配在传动轴上。两个轴承的相互远离的外侧安装有轴承顶块,可以固定深沟球轴承二的轴向位置,防止其发生偏移。套筒外壁安装有变距系统。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变距系统,包括滑盘,套筒,轴承套筒,连动盘,连接件,控制杆,拉杆。所述滑盘与所述轴承套筒均装配在套筒的外壁,滑盘与轴承套筒之间通过螺栓四连接。所述连动盘安装在轴承套筒外侧,连动盘的内外安装有两个深沟球轴承三,连动盘的外侧对称位置有凸起结构。所述轴承套筒下端有环形凹槽,安装有卡簧,卡簧可防止连动盘、深沟球轴承三与轴承套筒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所述拉杆一端安装在连动盘外侧的凸起结构,拉杆另一端通过销钉与所述控制杆连接。所述控制杆呈“Y”字型,中间与杠杆支座通过销钉连接,控制杆可以绕销钉旋转。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电机,舵机,连杆,销钉。所述电机输出功率,带动传动轴旋转,所述舵机输出功率为变距系统提供动力。所述连杆一端通过销钉与控制杆相连,另一端连接在舵机上。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利用杠杆原理,通过电机带动控制杆绕杠杆支座转动,控制杆带动变距系统上下移动,从而使桨夹绕变距轴转动,进行总距的变化,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变距功能,增大桨叶产生的升力,使无人机满足飞行需要,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装配,可以减少产品生产周期,并且可以降低飞行器的质量,提高飞行器的飞行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17]图1为本技术专利优选实施例的涵道无人机螺旋桨变距机构三维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专利优选实施例的桨毂桨夹装配体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专利优选实施例的桨毂桨夹装配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专利优选实施例的涵道无人机螺旋桨变距机构的剖面示意效果图;
[0021]图5为图4分解结构示意效果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桨毂、桨夹装配体2

传动轴3

变距系统4

动力系统11

圆形固定件12

桨毂13

变距轴14

桨夹21

传动轴22

套筒23

轴承顶块31

滑盘32

轴承套筒33

连动盘34

连接件35

控制杆36

拉杆37

杠杆支座38

卡簧41

电机42

舵机43

连杆51

螺栓一52

螺栓二53

螺栓三54

螺栓四55

螺栓五61

深沟球轴承一62

深沟球轴承二63

深沟球轴承三64

推力轴承71

垫片72

销钉73

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涵道无人机螺旋桨变距机构。
[002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26]参照图1

5,一种涵道无人机螺旋桨变距机构,包括桨毂、桨夹装配体1,传动轴系统2,变距系统3,动力系统4;桨毂、桨夹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无人机螺旋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桨毂、桨夹装配体(1),传动轴系统(2),变距系统(3),动力系统(4);所述桨毂、桨夹装配体(1)中通过过盈配合在传动轴(21)上,与变距系统(3)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动力系统(4)为变距系统(3)提供动力;所述桨毂、桨夹装配体(1)包括圆形固定件(11),桨毂(12),四个变距轴(13),四个桨夹(14),六个螺栓一(51),八个螺栓二(52),四个螺栓三(53),两个深沟球轴承一(61),推力轴承(64),八个垫片(71);所述圆形固定件(11)与所述桨毂(12)在相对应位置有螺栓孔,所述圆形固定件(11)通过螺栓一(51)连接固定在所述桨毂(12)的上表面;所述变距轴(13)一端插入所述桨毂(12)的凹槽中,二者利用螺栓二(52)连接;变距轴(13)另一端插入所述桨夹(14)的内孔中,变距轴(13)上装配有两个深沟球轴承一(61)和一个推力轴承(64),轴承外壁固定在桨夹(14)的内壁,且在深沟球轴承一(61)和推力轴承(64)外侧安装有两个垫片(71),变距轴的外侧用螺栓三(53)固定深沟球轴承一(61)和推力轴承(64)的轴向位置,内侧垫片(71)在靠近变距轴(13)一侧安装有橡胶垫(73);所述桨夹(14)外侧设计有凸起结构;所述传动轴系统(2)包括传动轴(21),套筒(22),两个深沟球轴承二(62),两个轴承顶块(23);所述传动轴(21)上端留有螺纹孔,通过螺栓四(54)与圆形固定件(11)连接;所述套筒(22)上下两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慧子俞志明钟伯文孙录斌陈炜锋曾楚京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