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25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它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吸液注液头,其右端固定设置有胃管,吸液注液头的底部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侧耳,密封侧耳的下方设置有密封塞,套管,其设置于胃管的表面,套管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的右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磁吸块,第二固定块的左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磁吸块;鼻翼固定环,其设置于胃管的右侧,鼻翼固定环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头带,第一头带的前侧表面靠近左侧设置有第一魔术贴,鼻翼固定环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头带;本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具有可以进行报警,减少非计划拔管,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优点。员的工作量的优点。员的工作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

技术介绍

[0002]胃管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胃管一般是聚氨酯或硅胶材料,根据材质,聚氨酯、硅胶胃管应一月一换。粗细长短均有不同规格,胃管分别是口胃管和鼻胃管。其中,口胃管长约45Cm,是经口插入35~40cm即可。鼻饲管长约105cm,需经鼻孔插入55Cm左右,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鼻胃管容易脱出,应粘贴牢固,防止反复插管和误吸,由管路、胃管注食口接头、胃管夹、十字结堵帽组成。食管内留置鼻胃管,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会导致食道末端括约肌关闭不严,气道不畅剧烈咳嗽等压力性刺激容易导致食管返流等并发症,也可以通过胃管抽取胃液。
[0003]目前,现有的胃管使用时需要绷带对其进行固定,固定于鼻翼的绷带长度及剪裁不当,极易造成鼻翼部皮肤及鼻腔黏膜的损伤,在病人无意识时,因为不适感可能会将胃管非计划拔出,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需要进行二次插管,造成病人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具有可以进行报警,减少非计划拔管,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6]吸液注液头,其右端固定设置有胃管,所述吸液注液头的底部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侧耳,所述密封侧耳的下方设置有密封塞;
[0007]套管,其设置于胃管的表面,所述套管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磁吸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磁吸块;
[0008]鼻翼固定环,其设置于胃管的右侧,所述鼻翼固定环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头带,所述第一头带的前侧表面靠近左侧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所述鼻翼固定环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头带,所述第二头带的后侧表面靠近左侧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基座,其设置于鼻翼固定环的前侧表面靠近左侧底端,所述基座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弧形卡扣,所述基座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右侧固定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外接电源,所述报警器的顶端靠近左侧设置有复位按钮,所述报警器的的顶点靠近右侧设置有蜂鸣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的前侧表面靠近左侧设置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的右侧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报警器包括:
[0011]微处理模块,其设置于报警器的内部左侧,所述微处理模块的右侧设置于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的右侧设置于电池。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鼻翼固定环设置为半封闭型,减少对鼻梁
的压迫,减少不适感。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模块、报警模块均与电池进行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模块控制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控制蜂鸣器。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力传感器、红外线感应器均通过导线与电池进行电性连接,所述复位按钮与蜂鸣器之间进行电性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磁吸块与第二磁吸块为异性磁极,所述第一磁吸块与第二磁吸块进行异性相吸,便于对胃管进行固定。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通过使用鼻翼固定环,减少绷带的使用,减少因绷带对敏感病人鼻翼处皮肤的伤害的,通过第一头带、第一魔术贴、第二头带和第二魔术贴对鼻翼固定环的固定,使胃管固定更加牢固,减少胃管异常滑脱的情况。
[0018]2.本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第一磁吸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二磁吸块对胃管进行固定,通过第一磁吸块和第二磁吸块之间进行异性相吸,使胃管固定的更加牢固,通过套管对胃管固定位置进行调整,通过设置红外线感应器和拉力传感器,当病人靠近胃管或胃管发生移动时进行及时对医护人员进行报警,减少非计划拔管,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的鼻翼固定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的误拔报警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的报警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的胃管固定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注说明:1、吸液注液头;2、胃管;3、密封侧耳;4、密封塞;5、第一固定块;6、鼻翼固定环;7、第一头带;8、第一魔术贴;9、导线;10、报警器;11、复位按钮;12、蜂鸣器;13、电池;14、外接电源;15、红外线感应器;16、拉力传感器;17、微处理模块;18、报警模块;19、基座;20、弧形卡扣;21、第二魔术贴;22、第一磁吸块;23、第二固定块;24、第二磁吸块;25、套管;26、第二头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实施例1:
[0028]请参阅图1、2、3、4、5,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包括:吸液注液头1,其右端固定设置有胃管2,吸液注液头1的底部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侧耳3,密封侧耳3的下方设置有密封塞4,套管25,其设置于胃管2的表面,套管25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5,第一固定块5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23,第一固定块5的右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磁吸块22,第二固定块23的左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磁吸块24;鼻翼固定环6,其设置于胃管2的右侧,鼻翼固定环6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头带7,第一头带7的前侧表面靠近左侧设置有第一魔术贴8,鼻翼固定环6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头带26,第二头带26的后侧表面靠近左侧设置有第二魔术贴21;基座19,其设置于鼻翼固定环6的前侧表面靠近左侧底端,基座19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弧形卡扣20,基座19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导线9,导线9的右侧固定设置有报警器10,报警器10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外接电源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液注液头(1),其右端固定设置有胃管(2),所述吸液注液头(1)的底部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侧耳(3),所述密封侧耳(3)的下方设置有密封塞(4);套管(25),其设置于胃管(2)的表面,所述套管(25)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5),所述第一固定块(5)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23),所述第一固定块(5)的右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磁吸块(22),所述第二固定块(23)的左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磁吸块(24);鼻翼固定环(6),其设置于胃管(2)的右侧,所述鼻翼固定环(6)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头带(7),所述第一头带(7)的前侧表面靠近左侧设置有第一魔术贴(8),所述鼻翼固定环(6)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头带(26),所述第二头带(26)的后侧表面靠近左侧设置有第二魔术贴(21);基座(19),其设置于鼻翼固定环(6)的前侧表面靠近左侧底端,所述基座(19)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弧形卡扣(20),所述基座(19)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导线(9),所述导线(9)的右侧固定设置有报警器(10),所述报警器(10)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外接电源(14),所述报警器(10)的顶端靠近左侧设置有复位按钮(11),所述报警器(10)的的顶点靠近右侧设置有蜂鸣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误拔报警功能的胃管,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云芳洪丹翁秀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