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科用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74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学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科用胃管。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消化科用胃管,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一端插入鼻孔内,另一端穿过位于面部的固定组件,并通过转接头可拆卸连接第二管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连接部、夹板、连接带和鼻托实现对第一管体的固定,避免对患者面部造成损害,提高患者舒适感。在第一管体上连接转接头,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第二管体,实现胃管能够注入营养物质或胃液抽吸的多重功能。养物质或胃液抽吸的多重功能。养物质或胃液抽吸的多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科用胃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学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消化科用胃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胃管长度大于患者鼻腔到胃部的长度,因此需要将鼻腔外多余的胃管的固定,通常是通过胶带缠绕并固定在患者面部,胶带经过长时间的粘黏在患者面部,可能会出现胶带失去粘性,导致固定胶带脱落。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避免部分管路必须缠绕并粘贴于患者面部的胃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装置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多用、便于安装与拆卸,操作简便的消化科用胃管。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化科用胃管,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一端插入鼻孔内,另一端穿过位于面部的固定组件,并通过转接头可拆卸连接第二管体。
[0005]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上开设有缺口部,其底部固定连接两个夹板。
[0006]优选的:所述上连接部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管体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上。
[0007]优选的:所述夹板呈弧形结构,两个所述夹板与所述上连接部共同组成“几”字形结构。
[0008]优选的:还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连接部的侧壁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夹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转接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管体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凹槽另一侧设置有封堵圈,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封堵圈。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另一端与第一管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周面设置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壳体内壁抵接。
[0011]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周面与所述壳体内壁贴合设置,所述限位环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管体抵接,且其内径与所述第一、二管体内径相匹配。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环侧壁开设一圆孔,所述壳体侧壁设置有支管,所述支管与所述圆孔连通,所述支管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封堵塞。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封堵塞。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中,通过上连接部、夹板、连接带和鼻托实现对第一管体的固定,避免胃管脱落。
[0015](2)在第一管体上连接转接头,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第二管体,实现胃管能够注入营养物质或胃液抽吸的多重功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整体剖面示意图;
[0018]图3为固定组件侧视图;
[0019]附图标记:第一管体1、上连接部2、夹板3、连接带4、壳体5、第二管体6、支管7、鼻托8、第一堵孔塞9、第二堵孔塞10、密封圈11、限位环12、弹性圈13、封堵圈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

3,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科用胃管,包括第一管体1,所述第一管体1一端插入鼻孔内,另一端穿过位于面部的固定组件,并通过转接头可拆卸连接第二管体6。
[0023]具体的,胃管是经患者的鼻孔进而经过患者的鼻咽部、食管置入胃腔的管道的,主要用于注入匀浆膳以及肠内营养制剂等营养物质,以满足患者日常生理活动以及日常活动对于热量的需要,以及胃液抽吸、减压等方面。其中,作为抽吸的胃管所需长度大于作为提供食物营养的胃管长度。
[0024]本技术中,胃管包括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6的,第一管体1一端插入患者体内,另一端位于患者鼻腔外,与转接头连接,并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当需要提供食物营养时,只需要用到第一管体1,利用转接头上的进口端注入营养物质,避免了将多余的胃管缠绕在患者面部;当需要进行胃液抽吸或减压时,需要将胃管与抽吸仪器连接,因此在转接头上安装第二管体6,来增加胃管长度,提高了适用性。
[002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连接部2,所述上连接部2上开设有缺口部,其底部固定连接两个夹板3。
[0026]具体的,缺口部位于患者鼻梁处,两个夹板分别位于患者鼻翼侧,在本技术中,固定组件替代了固定胶带,避免胃管脱落。
[0027]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部2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管体1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性圈13,所述弹性圈13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上。
[0028]具体的,上连接部2呈板状结构,为了避免对患者面部造成摩擦损伤,其材质具有弹性,比如说硅胶、橡胶、乳胶、海绵等。
[0029]为了防止第一管体1穿过通孔后继续滑动,在通孔内设置弹性圈13来增加通孔与
第一管体的阻尼,医护人员手动将上连接部2滑动到第一管体1合适位置,在失去外力以及弹性圈13的作用下,上连接部2与第一管体1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因此通过固定上连接部2,即可实现对第一管体1的固定。
[0030]如图1和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夹板3呈弧形结构,两个所述夹板3与所述上连接部2共同组成“几”字形结构。
[0031]具体的,两个夹板3相对的一面呈弧形结构,加上上连接部2上的缺口部,总体形成一个贴合鼻子的结构,为了增大固定组件与患者面部的摩擦力,还可以在夹板3朝向面部一侧设置一个鼻托8,从而防止固定组件从患者面部上掉落。其中为了减轻固定组件对患者皮肤的损害,夹板13和鼻托8均采用弹性材质。
[0032]进一步的,还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连接带4,所述连接带4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连接部2的侧壁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夹板3的侧壁固定连接。
[0033]具体的,连接带4两端分别设置在上连接部2上和夹板3上,形成一个闭环,将上连接部2和两个夹板3卡接在患者鼻子上,再将两端的连接带4分别套在患者两侧耳朵上,增强了固定组件的稳固。
[0034]其中连接带4为松紧带,因不同患者面部大小不一致,将连接带4设置为松紧带来提高固定组件的适用性,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0035]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头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5靠近所述第二管体6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科用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1),所述第一管体(1)一端插入鼻孔内,另一端穿过位于面部的固定组件,并通过转接头可拆卸连接第二管体(6);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连接部(2),所述上连接部(2)上开设有缺口部,其底部固定连接两个夹板(3);还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连接带(4),所述连接带(4)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连接部(2)的侧壁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夹板(3)的侧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科用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2)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管体(1)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性圈(13),所述弹性圈(13)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科用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3)呈弧形结构,两个所述夹板(3)与所述上连接部(2)共同组成“几”字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科用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5)靠近所述第二管体(6)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管体(6)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叶
申请(专利权)人:彭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