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器件的主动加热视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19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光学与车载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器件的主动加热视窗,该主动加热视窗包括:透明基层、电极层、第一纳米介质叠层、控制层、第二纳米介质叠层以及温度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器件的主动加热视窗,能够提供对构成车载镜头或激光雷达器件的视窗镜片自动进行加热,解决了车载镜头或激光雷达器件因雨雪环境导致镜头起雾影响成像与识别的问题。雨雪环境导致镜头起雾影响成像与识别的问题。雨雪环境导致镜头起雾影响成像与识别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器件的主动加热视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光学与车载激光雷达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器件的主动加热视窗。

技术介绍

[0002]科技进程引领着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目前是汽车领域的高科技代名词,而新能源汽车的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系统,则高度依赖车载镜头(CMS camera monitoring system)和激光雷达器件的使用,在车载镜头成像领域,影像清晰度和精密度要求越来越高。
[0003]但在雨季或冬季,受到雨雪环境的影响,镜头内容易起雾,成像清晰度大打折扣,特别是自动驾驶的车载镜头和激光雷达器件,严重限制着成像与识别。目前业内对于车载后视镜的加热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车载镜头和激光雷达器件的加热,目前业内尚无解决方案,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器件的主动加热视窗,能够提供对构成车载镜头或激光雷达器件的视窗镜片自动进行加热,解决了车载镜头或激光雷达器件因雨雪环境导致镜头起雾影响成像与识别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器件的主动加热视窗,包括:
[0007]透明基层,集成有主动加热膜;电极层,形成于透明基层的一表面,并与主动加热膜电连接;第一纳米介质叠层,形成于电极远离透明基层的一表面,用于减少主动加热膜的反射效果;控制层,形成于第一纳米介质叠层远离电极层的一表面,并与电极层电连接;第二纳米介质叠层,形成于透明基层的另一表面,用于减少主动加热膜的反射效果;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透明基层与第二纳米介质叠层之间,并与控制层电连接。
[0008]其中,所述主动加热视窗还包括形成于控制层远离第一纳米介质叠层一表面的用于保护电极的油墨层。
[0009]其中,所述主动加热视窗还包括形成于第二纳米介质叠层远离透明基层一表面的硬膜层以及形成于硬膜层远离第二纳米介质叠层一表面的防污膜层,所述防污膜层的厚度范围为10

100nm。
[0010]其中,所述第一纳米介质叠层以及第二纳米介质叠层均包括多层依次层叠设置的纳米介质层,所述纳米介质层的层数为五至十三层,所述第一纳米介质叠层以及第二纳米介质叠层的厚度范围为100

600nm。
[0011]其中,所述纳米介质层主要由高折射率材料与低折射率材料组成,所述高折射率材料为一氧化硅、五氧化二钽、二氧化锆、二氧化铪、五氧化三钛、五氧化二铌、硫化锌、锗、硅、镍、铬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低折射率材料为氟化镁、二氧化硅、氧化硅、氧化铝、氟化镱
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其中,所述控制层主要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由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
[0013]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主要为NTC型热敏电阻,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

100KΩ。
[0014]其中,所述透明基层由玻璃材质基片或PC塑胶平面基片制成,所述主动加热膜的材料主要为ITO、AZO、IZ、IGZO、银纳米线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载镜头视窗镜片,通过设置有透明基层、第一纳米介质叠层、控制层、电极层、第二纳米介质叠层以及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视窗的温度,当控制层读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低于某个阈值时,由控制层接通主动加热膜与电极层,使得主动加热膜层对透明基层等部件进行加热,避免起雾;同时由第一纳米介质叠层以及第二纳米介质叠层分别减少透明基层的反射效果,有效区域薄膜清晰可见,最大透过率可达96%,边缘区域实现低反射和低透过效果,适用于多种类型包括平面、球面和非球面的镜片,有效保证镜头的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视窗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主动加热膜的透过率分光曲线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透明基层
‑‑
100,电极层
‑‑
101,第一纳米介质叠层
‑‑
102,控制层
‑‑
103,第二纳米介质叠层
‑‑
104,温度传感器
‑‑
105,油墨层
‑‑
106,硬膜层
‑‑
107,防污膜层
‑‑
108。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科技进程引领着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目前是汽车领域的高科技代名词,而新能源汽车的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系统,则高度依赖车载镜头(CMS camera monitoring system)和激光雷达器件的使用,在车载镜头成像领域,影像清晰度和精密度要求越来越高。
[0026]但在雨季或冬季,受到雨雪环境的影响,镜头内容易起雾,成像清晰度大打折扣,特别是自动驾驶的车载镜头和激光雷达器件,严重限制着成像与识别。目前业内对于车载后视镜的加热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车载镜头和激光雷达器件的加热,目前业内尚无解决方案,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002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器件的主动加热视窗,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主动加热视窗包括:
[0028]透明基层100,集成有主动加热膜,优选的,透明基层100优选由玻璃材质基片或PC塑胶平面基片制成,所述主动加热膜的材料主要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器件的主动加热视窗,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层,集成有主动加热膜;电极层,形成于透明基层的一表面,并与主动加热膜电连接;第一纳米介质叠层,形成于电极远离透明基层的一表面,用于减少主动加热膜的反射效果;控制层,形成于第一纳米介质叠层远离电极层的一表面,并与电极层电连接;第二纳米介质叠层,形成于透明基层的另一表面,用于减少主动加热膜的反射效果;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透明基层与第二纳米介质叠层之间,并与控制层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器件的主动加热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加热视窗还包括形成于控制层远离第一纳米介质叠层一表面的用于保护电极的油墨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器件的主动加热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加热视窗还包括形成于第二纳米介质叠层远离透明基层一表面的硬膜层以及形成于硬膜层远离第二纳米介质叠层一表面的防污膜层,所述防污膜层的厚度范围为10

1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器件的主动加热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介质叠层以及第二纳米介质叠层均包括多层依次层叠设置的纳米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于喜淼吴宗涛闫涛钱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凤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