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早产儿的灌肠装置以及灌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18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灌肠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早产儿的灌肠装置以及灌肠方法,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灌肠处理早产儿的保温箱,设置在保温箱上且用与对待灌肠处理早产儿进行灌肠处理的灌肠组件,以及用于辅助灌肠组件进行灌肠处理的辅助组件;灌肠组件包括用于存储灌肠液的灌肠液存放组件,一端与灌肠液存放组件连接的连接管组,以及与连接管组另一端连接且用于灌肠的灌肠管组;方法包括利用灌肠装置采用“涡流灌肠”的灌肠方式进行灌肠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灌肠液用量的精准把控,进而有利于进行灌肠步骤中推抽循环的进行,从而形成“涡流”以加强灌肠效果,且灌肠方法有效的可避免结直肠扩张和痉挛,减少操作过程带给患儿的痛苦。痛苦。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早产儿的灌肠装置以及灌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灌肠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早产儿的灌肠装置以及灌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不成形、无臭味,随胎龄增加粪便量增多并向下移动,多在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便,少数在12

24小时排便。早产儿由于胃及肠道发育不完善,腹壁较薄,肠蠕动较弱,结肠动力不成熟,易积聚在乙状结肠及直肠内,阻塞肠腔。胎粪不排易使肠道蠕动慢,食物淤积,影响肠道功能导致细菌繁殖,引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黄疸加重、新生儿胎粪性便秘及胎粪性腹膜炎等。
[0003]临床上对早产儿进行灌肠可刺激胎粪排出,促进疾病康复,有利于胃肠道喂养。目前临床常规的灌肠方式为,采用人工方式利用灌肠管从患儿的肛门轻轻旋转插入3

5cm,缓慢推注灌肠液,注液同时缓慢退肛管,将灌肠液全部注入直肠内,退出肛管。该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存在对灌肠液的用量把控不足,灌肠液容易外漏对床体造成污染,且后续不易清理,肠道骤然增压患儿会有疼痛感,且灌肠后患儿排便较差。
[0004]因此基于早产儿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对灌肠装置以及方法进行有效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早产儿的灌肠装置以及灌肠方法,本专利技术基于特殊结构的灌肠装置代替人工控制灌肠量,能够对灌肠液的用量进行精准把控,并且在传统的灌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分段式推抽循环的方式进行灌肠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灌肠后患儿排便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早产儿的灌肠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灌肠处理早产儿的保温箱,设置在所述保温箱上且用与对待灌肠处理早产儿进行灌肠处理的灌肠组件,以及用于辅助所述灌肠组件进行灌肠处理的辅助组件;
[0007]所述灌肠组件包括用于存储灌肠液的灌肠液存放组件,一端与所述灌肠液存放组件连接的连接管组,以及与所述连接管组另一端连接且用于灌肠的灌肠管组;所述连接管组包括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灌肠液存放组件连接的多位换向阀,与所述多位换向阀中心阀口连接的注射泵,与所述多位换向阀其中一个出口连接的微流控芯片,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外仓壁上且与所述微流控芯片通过连接管连接的第一连接头;所述灌肠管组包括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的引流管,设置在所述引流管另一端的三通接头,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三通接头另外两个出口的灌肠管体、抽液管体,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三通接头与所述引流管、抽液管体连接处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以及设置在所述抽液管体另一端的注射器;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头螺纹连接;
[0008]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用于对灌肠液存放组件内的灌肠液进行预热处理的加热组件,
以及用于对所述待灌肠处理早产儿进行称重的称重组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箱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的设备仓,能够放置在放置槽上且上表面设置有卡设槽的集废盆,能够放置在所述卡设槽上且用于放置待灌肠处理早产儿的放置弧板组,能够放置在所述设备仓上表面且罩设在所述集废盆、放置弧板组正上方的恒温罩,以及设置在设备仓内部且用于对所述恒温罩内部进行恒温处理温控设备;所述放置弧板组一侧设置有排液孔,另一侧设置有限位枕。
[0010]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仓上表面以及放置弧板组均为弧状结构,且设备仓上表面的有效倾斜角为30~45
°
,放置弧板组的有效倾斜角为3~8
°

[0011]进一步地,所述恒温罩包括为半球体结构的透明罩体,设置在所述透明罩体一侧用于所述灌肠管组穿过的灌肠窗,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罩体上用于医护人员双手穿过的操作窗;所述灌肠窗上设置有用于夹持灌肠管组的夹持装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灌肠管体上设置有刻度线。
[0013]进一步地,所述灌肠管体包括一端与所述三通接头其中一个端口连接的延长管,一端设置在所述延长管另一端的出液管头,以及设置在所述出液管头另一端的圆端头;所述出液管头、圆端头上均设置有出液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灌肠液存放组件包括多个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部且用于存放不同灌肠液的存放瓶;所述保温箱内设置有多个一一对应用于多个所述存放瓶的放置腔;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缠绕在所述放置腔外侧壁上的导热管,为所述导热管提供热源的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存放瓶内部的温度传感模块。
[0015]进一步地,所述灌肠装置的灌肠方法,包括:
[0016]S1、灌肠前准备
[0017]检查灌肠液存放组件内部灌肠液的量,并利用加热组件对灌肠液进行预热处理;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然后利用注射泵抽取灌肠液并依次通过多位换向阀、微流控芯片从引流管流至灌肠管体,当灌肠液从灌肠管体排除并保证管内无气泡时,关闭注射泵;
[0018]S2、灌肠处理
[0019]S2

1、将待灌肠处理的早产儿置于保温箱内,体位取仰卧位并漏出臀部,头偏向一侧;然后通过称重组件对其进行称重处理,然后遵医嘱按体重计算需要的灌肠液的量;然后用石蜡油润滑灌肠管体的前端15

20cm,然后缓慢、轻柔地将灌肠管体插入早产儿肛门3

5cm并固定灌肠管体,通过注射泵抽取所需灌肠液的量;
[0020]S2

2、注入所需灌肠液量的1/8~1/5进入肛管,并在灌肠过程中稍微转动灌肠管体,停留2~5s,按摩早产儿腹部,然后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通过注射器匀速回抽注入的灌肠液,遇阻力停止回抽且回抽量不可大于注入液体量,完成一个推抽循环;
[0021]S2

3、等待2~5s,重复步骤S2

2中的推抽循环5~8次直至灌肠液全部注入,完成灌肠处理。
[0022]进一步地,步骤S1所述对灌肠液进行预热处理的温度保持范围为38~41℃。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1、本专利技术采用灌肠液存放组件搭配连接管组、灌肠管组以实现灌肠管路的连接,并且通过连接管组能够实现对灌肠液用量的精准把控,进而有利于进行灌肠步骤中推抽循环的进行,从而形成“涡流”以加强灌肠效果;
[0025]2、其次,能够采用加热组件对灌肠液进行预热处理,有效的避免了早产儿体温与灌肠液温度温差较大所导致的不适感的缺陷;并且,称重组件可实现对早产儿体重进行精准测量,进而能够按体重计算需要的灌肠液的量,实现对灌肠液用量的把控;
[0026]3、另外,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灌肠管组的结构能够有效的实现推抽循环所带来的“涡流灌肠”的灌肠方式,通过间歇注入灌肠液、然后进行抽液完成灌肠处理,此过程能够使得灌肠液能够以涡旋式的方式在肠内与肠壁接触,有效的可避免结直肠扩张和痉挛,减少操作过程带给患儿的痛苦。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早产儿的灌肠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灌肠处理早产儿的保温箱(1),设置在所述保温箱(1)上且用与对待灌肠处理早产儿进行灌肠处理的灌肠组件(2),以及用于辅助所述灌肠组件(2)进行灌肠处理的辅助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肠组件(2)包括用于存储灌肠液的灌肠液存放组件(21),一端与所述灌肠液存放组件(21)连接的连接管组(22),以及与所述连接管组(22)另一端连接且用于灌肠的灌肠管组(23);所述连接管组(22)包括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灌肠液存放组件(21)连接的多位换向阀(221),与所述多位换向阀(221)中心阀口连接的注射泵(222),与所述多位换向阀(221)其中一个出口连接的微流控芯片(223),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箱(1)外仓壁上且与所述微流控芯片(223)通过连接管连接的第一连接头(224);所述灌肠管组(23)包括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231)的引流管(232),设置在所述引流管(232)另一端的三通接头(233),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三通接头(233)另外两个出口的灌肠管体(234)、抽液管体(235),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三通接头(233)与所述引流管(232)、抽液管体(235)连接处的第一阀门(2361)、第二阀门(2362),以及设置在所述抽液管体(235)另一端的注射器(237);所述第二连接头(231)与所述第一连接头(224)螺纹连接;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用于对灌肠液存放组件(21)内的灌肠液进行预热处理的加热组件(31),以及用于对所述待灌肠处理早产儿进行称重的称重组件(3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早产儿的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1)包括底座(11),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且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120)的设备仓(12),能够放置在放置槽(120)上且上表面设置有卡设槽(130)的集废盆(13),能够放置在所述卡设槽(130)上且用于放置待灌肠处理早产儿的放置弧板组(14),能够放置在所述设备仓(12)上表面且罩设在所述集废盆(13)、放置弧板组(14)正上方的恒温罩(15),以及设置在设备仓(12)内部且用于对所述恒温罩(15)内部进行恒温处理温控设备;所述放置弧板组(14)一侧设置有排液孔(141),另一侧设置有限位枕(14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早产儿的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仓(12)上表面以及放置弧板组(14)均为弧状结构,且设备仓(12)上表面的有效倾斜角为30~45
°
,放置弧板组(14)的有效倾斜角为3~8
°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早产儿的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罩(15)包括为半球体结构的透明罩体(151),设置在所述透明罩体(151)一侧用于所述灌肠管组(23)穿过的灌肠窗(152),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峰高玉先李佳涛王欣孔丹徐李琴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