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制六堡茶山槛紫原种种苗的组织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繁殖
,尤其涉及一种适制六堡茶山槛紫原种种苗的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六堡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v.Liubaocha)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呈长椭圆披针形,叶色褐黑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其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可口;原产于我国广西梧州的六堡镇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黑茶代表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传统制作工艺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堡茶船古道是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是广西特色优势产业。《苍梧县志》(清康熙三十六年即1697年版)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清嘉庆年间,六堡茶以一定的保健功效而享誉海内外,六堡茶中发酵工艺上可归类于后发酵茶,因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以“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为世人称道。其生产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主要含74种和80种挥发性香气组分等成分,其中Zn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制六堡茶山槛紫原种种苗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无菌播种、愈伤组织诱导培养、芽分化培养、丛生芽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炼苗;所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为将子叶和胚轴接入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培养30~35d;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
‑
BA0.1~0.8mg/L+2,4
‑
D0.1~0.8mg/L+蔗糖25~35g/L+琼脂5.0~5.8g/L,pH为6.8~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制六堡茶山槛紫原种种苗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播种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10~12月采收优良单株的成熟果实,选取粒大、饱满、未开裂、无霉变、无虫害的种子,种子宜随采随播;(2)表面灭菌:种子先用0.1%中性洗涤剂水溶液浸泡20~30min,然后在自来水下流水冲洗10~30min;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种子先用75%酒精浸泡40~60s,无菌水冲洗3~5遍,再用0.1%氯化汞溶液浸泡16~20min,无菌水冲洗3~5遍;(3)种子处理及播种:将种子埋入无菌河沙中,用无菌水将无菌河沙湿润,覆膜保湿,置于温度25
±
2℃,光照强度为:1500
‑
2000LUX,光照时间为14
‑
16h/d的培养室中催芽;(4)外植体的获得:待种子萌发后,选择具有2片子叶、真叶尚未展开的无菌苗,切取子叶和胚轴或剪接第一、二、三次后再萌的新芽或在晴天下午室外采摘的六堡茶山槛紫嫩芽作为外植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制六堡茶山槛紫原种种苗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分化培养为将愈伤组织接入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30~35d;所述芽分化培养基为MS+6
‑
BA1~3mg/L+NAA0.05~0.15mg/L+TDZ0.01~0.02mg/L+蔗糖20~40g/L+琼脂4.5~5.6g/L,pH为6.8~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制六堡茶山槛紫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国乐,吴锋,朱昌叁,邓晰朝,陆华,汪艳平,彭庆中,宁弋珍,莫贻兰,车俊陞,
申请(专利权)人:河池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