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874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包括模块壳体,所述模块壳体上均匀开设有四组安装通槽;上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中设置有进风机构,下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中设置有出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上设置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上设置有加长管道,所述出风机构上设置有出风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设置的进风机构、出风机构之间的配合,能在模块壳体内腔形成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相比于只进风的散热方式,能快速地将模块壳体内部的热量带出,而且由于进风机构处有加长管道进行夹持,能使得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更多地与模块壳体内其他元件接触,也能提高散热的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是将自换相桥式电路通过电抗器或者直接并联到电网上,调节桥式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相位和幅值,或者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使该电路吸收或者发出满足要求的无功功率,实现动态无功补偿的目的。
[0003]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告号为CN2136622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散热良好的有源SVG模块,涉及SVG
,包括箱体和顶盖,箱体顶部安装有顶盖,箱体一端靠近底部位置设有风机,箱体靠近风机一端的两侧设有安装板,箱体另一端靠近底部位置设有第一散热孔,箱体两侧设有第二散热孔,箱体两侧设有第三散热孔,箱体两侧设有安装块。本技术采用风机和第一散热孔组成直通散热风道提升散热效果,保证电抗器和IGBT模块的性能稳定;第二散热孔为辅助散热孔,进一步提升电抗器和IGBT模块的散热效果;第三散热孔提升母板、驱动板、控制板、采样板和电源板的散热效果,保证元件的正常工作。
[0004]但是上述方案在进行散热的过程中,只是将外部的空气导入至箱体中,而箱体中的温度较高的空气不便排出,只是通过空气流动自然排出,散热效率较低,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包括模块壳体,所述模块壳体上设置有盖板,所述模块壳体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模块壳体上均匀开设有四组安装通槽;
[0008]上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中设置有进风机构,下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中设置有出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上设置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上设置有加长管道,所述出风机构上设置有出风管道,所述进风机构带动模块壳体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管道、加长管道进入至模块壳体中,所述出风机构带动模块壳体内部空气通过出风管道进入至模块壳体外部。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风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壳体,所述进风管道连接在第一安装壳体上,所述第一安装壳体与安装通槽相适配。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风机构还包括进风风机,所述进风风机连接在第一安装壳体内,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进风口。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风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壳体,所述出风管道连接在第二安装壳体上,所述第二安装壳体与安装通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结构相同。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风机构还包括出风风机,所述出风风机连接在第二安装壳体内,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出风口。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0014]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第一安装孔中的螺栓与模块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第二安装孔中的螺栓与模块壳体连接。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每组所述安装通槽上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分别设置在安装凹槽中。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长管道截面弧长为进风管道截面弧长的一半。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长管道上设置有平直面,所述加长管道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处与进风管道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在对模块壳体内进行散热处理时,进风机构运作,将模块壳体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管道、加长管道进入至模块壳体中,同时出风机构运作,将模块壳体内部空气通过出风管道进入至模块壳体外部,从而实现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对模块壳体内部进行散热处理;
[0020]通过上述设置的进风机构、出风机构之间的配合,能在模块壳体内腔形成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相比于只进风的散热方式,能快速地将模块壳体内部的热量带出,而且由于进风机构处有加长管道进行夹持,能使得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更多地与模块壳体内其他元件接触,也能提高散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模块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进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出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模块壳体的前视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0、模块壳体;11、安装通槽;12、安装凹槽;20、盖板;30、进风机构;31、进风风机;32、第一安装孔;33、进风口;34、第一安装板;35、第一安装壳体;40、连接板;50、出风机构;51、出风风机;52、第二安装孔;53、出风口;54、第二安装板;55、第二安装壳体;60、进风管道;61、加长管道;611、平直面;612、斜面;70、出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
[0030]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包括模块壳体10,所述模块壳体10上设置有盖板20,所述模块壳体10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40,所述模块壳体10上均匀开设有四组安装通槽11;
[0031]上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11中设置有进风机构30,下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11中设置有出风机构50,所述进风机构30上设置有进风管道60,所述进风管道60上设置有加长管道61,所述出风机构50上设置有出风管道70,所述进风机构30带动模块壳体10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管道60、加长管道61进入至模块壳体10中,所述出风机构50带动模块壳体10内部空气通过出风管道70进入至模块壳体10外部。
[0032]本案中,进风管道60、出风管道70长度直径一致。
[0033]本实施例中,在对模块壳体10内进行散热处理时,进风机构30运作,将模块壳体10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管道60、加长管道61进入至模块壳体10中,同时出风机构50运作,将模块壳体10内部空气通过出风管道70进入至模块壳体10外部,从而实现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对模块壳体10内部进行散热处理;
[0034]通过上述设置的进风机构30、出风机构50之间的配合,能在模块壳体10内腔形成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壳体(10),所述模块壳体(10)上设置有盖板(20),所述模块壳体(10)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40),所述模块壳体(10)上均匀开设有四组安装通槽(11);上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11)中设置有进风机构(30),下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11)中设置有出风机构(50),所述进风机构(30)上设置有进风管道(60),所述进风管道(60)上设置有加长管道(61),所述出风机构(50)上设置有出风管道(70),所述进风机构(30)带动模块壳体(10)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管道(60)、加长管道(61)进入至模块壳体(10)中,所述出风机构(50)带动模块壳体(10)内部空气通过出风管道(70)进入至模块壳体(10)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30)包括第一安装板(34),所述第一安装板(34)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壳体(35),所述进风管道(60)连接在第一安装壳体(35)上,所述第一安装壳体(35)与安装通槽(11)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30)还包括进风风机(31),所述进风风机(31)连接在第一安装壳体(35)内,所述第一安装板(34)上开设有进风口(3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机构(50)包括第二安装板(54),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宿城刘在祥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斯威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