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输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848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输液架,包括套装有伸缩杆的固定管,伸缩杆的顶端安装有挂钩杆,伸缩杆的中部采用s形弯曲结构,固定管的下方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固定管的底端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粘接在支撑架的端头处和固定管的底端上,支撑架的端部粘接有支撑腿,支撑架的三个圆杆中部分别套装有调节管,调节管的底部粘接有移动轮,调节管的外侧套装有n字型结构的限位块,限位块的两端分别粘接在支撑架上,支撑腿的高度不大于移动轮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控制输液瓶或袋的悬挂高度,方便辅助患者进行行走,便于切换移动或停止模式,方便对输液瓶、输液瓶以及输液管进行限位,满足多种使用需求。足多种使用需求。足多种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输液架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器械的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输液架。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进人体的技术方法,通过将待输入的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等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并将输液瓶或袋悬挂在高处,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输液瓶或袋的液体输进人体,为了方便将输液瓶或袋悬挂在高处,往往需要配套输液架进行。输液架是由输液杆和挂钩构成的器械,通过将输液瓶或袋悬挂在高处的挂钩上,从而方便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为了方便患者进行治疗,往往将输液架的输液杆固定安装在病床、护理椅等护理设备上,导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限制在护理设备上,由于静脉输液治疗需占用时间较长,往往需要患者长时间限制在护理设备上,然而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难免想去洗手间或到室外呼吸下新鲜的空气,但由于现有的输液架安装在护理设备上,其输液架的装卸、移动十分麻烦,因而患者移动过程中,往往需要陪护人员高举输液瓶或袋,并且为了防止血液通过回流进输液管,陪同人员需要劲量高举输液瓶或袋,甚至需要陪同人员踮起脚高举输液瓶或袋,使其陪同人员或容易产生疲劳感,导致出现输液瓶或掉落等不良事件发生,使其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难以进行移动。
[0003]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对输液架的使用体验要求也逐步提高,为此推出了移动式输液架,即在输液架的底端安装带有移动轮的底座,使其输送架在轮子的滚动下,能够带动输送架进行移动,使得患者或陪护人员通过推动输液架的支撑杆,即可进行移动,从而提高患者的输液体验感。然而患者不需要移动时,为了防止移动式输液架移动,往往使用绳子、卡箍等工具将输液架固定在护理设备上或使用带有自锁功能的移动轮进行自锁固定,但是使用绳子、卡箍等工具进行固定,装卸十分麻烦,而使用带有自锁功能的移动轮,开启或锁扣移动轮时,往往需要操作者弯腰或蹲下对移动轮进行操作,同时由于底座的周围分别安装有移动轮,操作者需要围绕底座一周进行操作,由此可见,操作依然很麻烦。而且在移动式输液架在移动使用的过程中,悬挂的输液瓶或袋总是摇晃摆动,导致输液瓶或袋与输液杆不断发生撞击,甚至输液管缠绕到输液杆上,影响患者的输液进行。另外,对于身体机能较差的患者来说,输液的过程中进行移动,由于输液架的输液杆为直杆结构,患者难以握住并推动移动式输送架,同时该患者往往需要陪护人员进行搀扶,导致陪护人员需要搀扶患者的同时还需要拉拽移动式输送架,即拉拽移动式输送架方便进行移动,对于陪护人员来说,患者移动依然十分麻烦。
[0004]因此,生产一种便于控制输液瓶或袋的悬挂高度,方便辅助患者进行行走,便于切换移动或停止模式,方便对输液瓶、输液瓶以及输液管进行限位,满足多种使用需求,使用舒适的移动式输液架,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控制输液瓶或袋的悬挂高度,方便辅助患者进行行走,便于切换移动或停止模式,方便对输液瓶、输液瓶以及输液管进行限位,满足多种使用需求,使用舒适的移动式输液架,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输液架,包括套装有伸缩杆的固定管,伸缩杆通过夹紧螺栓夹紧在固定管上,伸缩杆的顶端安装有挂钩杆,所述的伸缩杆的中部采用s形弯曲结构,固定管的下方设有三个圆杆组成的支撑架,支撑架与固定管的底端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粘接在支撑架的端头处和固定管的底端上,支撑架的端部粘接有支撑腿,支撑架的三个圆杆中部分别套装有调节管,调节管的底部粘接有移动轮,调节管的外侧套装有n字型结构的限位块,限位块的两端分别粘接在支撑架上,所述的支撑腿的高度不大于移动轮的高度。
[0007]所述的挂钩杆的下方设有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第一固定夹设置在第二固定夹与挂钩杆之间,第一固定夹的长度不小于第二固定夹的长度,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分别包括两个夹板、铰接两个夹板的销轴和压紧两个夹板的弹簧,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的其中一个夹板分别镶嵌粘接在伸缩杆的中上部。
[0008]所述的挂钩杆的中部粘接有调节螺栓,伸缩杆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调节螺栓套装在螺纹孔内,调节螺栓与螺纹孔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0009]所述的连接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
°
或30

45
°

[0010]所述的伸缩杆的中部套装有弹性材料制成的防滑套,防滑套与伸缩杆之间采用过盈连接。
[0011]所述的支撑腿的底端粘接有弹性材质支撑的缓冲垫。
[0012]所述的调节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
[0013]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包括套装有伸缩杆的固定管,伸缩杆通过夹紧螺栓夹紧在固定管上,伸缩杆的顶端安装有挂钩杆,所述的伸缩杆的中部采用s形弯曲结构,固定管的下方设有三个圆杆组成的支撑架,支撑架与固定管的底端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粘接在支撑架的端头处和固定管的底端上,支撑架的端部粘接有支撑腿,支撑架的三个圆杆中部分别套装有调节管,调节管的底部粘接有移动轮,调节管的外侧套装有n字型结构的限位块,限位块的两端分别粘接在支撑架上,所述的支撑腿的高度不大于移动轮的高度,本技术通过设有的伸缩杆、固定管和夹紧螺栓,从而控制输液瓶或袋的悬挂高度,通过伸缩杆的中部采用s形弯曲结构,通过患者扶握伸缩杆,使得本技术对患者进行支撑,从而方便辅助患者进行行走,并通过设有的支撑腿、调节管和移动轮,使得本技术具有移动和原地静止两种使用模式,即通过向上抬起本本技术,使其移动轮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其移动轮旋转为竖直状态,通过拉推旋转移动轮,使其移动轮朝向固定管旋转,使得支撑腿与地面接触,从而用支撑腿对本技术进行支撑固定,方便本产品保持静止,相反通过拉推移动轮朝向外侧旋转,即移动轮旋转限制在限位块的底端与地面之间,从而便于移动轮带动本技术移动,从而减轻了操作难度;其次,本技术通过设有的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方便对输液袋、输液瓶的瓶盖以及输液管进行限位,避免移动过程中输液袋或输液瓶碰撞伸缩杆,以及避免输液管扰乱或影响患者移动,大大提高了患者移动的稳定性,并通过设有的调节螺栓,安装或拆卸挂钩杆以及调整挂钩杆旋
转朝向,以满足调整和装卸使用的需求;再次,本技术通过连接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
°
或30

45
°
,使其连接杆与支撑架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或连接杆相对支撑架向上翘起,从而节约空间或加强本技术能够承载的重量,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另外,本技术通过设有的防滑套和缓冲垫,提高患者扶握伸缩杆的舒适度以及支撑腿支撑的稳定效果,使其输液架的使用体验效果满足使用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输液架,包括套装有伸缩杆(1)的固定管(2),伸缩杆(1)通过夹紧螺栓(3)夹紧在固定管(2)上,伸缩杆(1)的顶端安装有挂钩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杆(1)的中部采用s形弯曲结构,固定管(2)的下方设有三个圆杆组成的支撑架(5),支撑架(5)与固定管(2)的底端之间设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粘接在支撑架(5)的端头处和固定管(2)的底端上,支撑架(5)的端部粘接有支撑腿(7),支撑架(5)的三个圆杆中部分别套装有调节管(8),调节管(8)的底部粘接有移动轮(9),调节管(8)的外侧套装有n字型结构的限位块(10),限位块(10)的两端分别粘接在支撑架(5)上,所述的支撑腿(7)的高度不大于移动轮(9)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钩杆(4)的下方设有第一固定夹(11)和第二固定夹(12),第一固定夹(11)设置在第二固定夹(12)与挂钩杆(4)之间,第一固定夹(11)的长度不小于第二固定夹(12)的长度,第一固定夹(11)和第二固定夹(12)分别包括两个夹板、铰接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欣杜开颜曹静钰祁晨旭刘承梅孙圣雨侯嘉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