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业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83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业台,其在台板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托板和多个支腿,托板的一端通过第一铰链结构与台板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支撑杆与台板伸缩连接;支腿通过第二铰链结构与台板活动连接。其中,第一铰链结构和第二铰链结构无需再次拆装,使托板和支腿的收起和展开操作便捷,伸缩支撑杆可随托板的立起和放下而伸缩,伸展开时,可保障托板的立起状态,保障支撑的可靠性,且收起便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作业台的支撑可靠性高,托板和支腿的收展便捷,收起时的空间占用小,携带便捷性高,为户外作业提供了便利。供了便利。供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作业台


[0001]本技术涉及辅助支撑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作业台。

技术介绍

[0002]作业终端(例如信号分析仪、示波器、平板遥控器等)有时需携带前往户外进行作业(例如户外通信基站的信号质量测试和调试等作业),作业终端的外形、尺寸、重量不一,对于尺寸小的作业终端,作业员可手持使用;而对于尺寸较大或重量较重的作业终端,在户外进行作业时,作业员手提设备进行作业,对作业员的负担大,影响作业效率,而直接放置于地面则要求作业员以蹲姿或其他姿态进行作业,操作不便。
[0003]因此,在户外作业中,作业员一般随作业终端同时携带支架,以支撑作业终端,但普通支架一般由折叠支腿和放置平台构成,可方便携带,其支腿将放置平台固定至一定高度,放置平台用于放置作业终端,但其放置平台水平设置,对应置于其上的作业终端的显示面板只能水平或垂直放置,不便于作业员对作业终端的操作,同时受视角的影响,作业信息的获取也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业台,为作业终端的户外作业提供便利,提高户外作业效率。
[0005]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作业台,包括:
[0006]台板、以及分设于所述台板上下两侧且与所述台板活动连接的托板及多个支腿,所述托板的一端通过第一铰链结构与所述台板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支撑杆与所述台板伸缩连接,所述支腿通过第二铰链结构与所述台板活动连接;
[0007]其中,所述第一铰链结构包括转动匹配的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的固定部和活动部与所述台板和所述托板分别固定连接;
[0008]所述第二铰链结构包括转动匹配的支腿座和安装头,所述支腿座固定至所述台板,所述安装头与所述支腿固定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托板,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台板,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各端部的连接结构均为铰链连接结构。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部的转轴上套设有第二橡胶垫圈,所述第二橡胶垫圈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夹持空间。
[0011]可选地,还包括:
[0012]安装板和翻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翻板获得连接,以构成第三铰链结构,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至所述托板,且位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台板的一端,所述第三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的转动方向一致。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三铰链结构还包括第一橡胶垫圈,所述第一橡胶垫圈套设在所述
第三铰链结构的转轴上,且位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翻板之间的夹持空间。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铰链结构还包括垫片和螺栓,所述支腿座和所述安装头包括匹配的过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支腿座和所述安装头连接,所述垫片套设在所述螺栓上,且延伸至所述支腿座和所述安装头的夹持空间中。
[0015]可选地,所述支腿包括滑动匹配的上节管和下节管,所述下节管套设在所述上节管内,所述上节管上套设有卡箍。
[0016]可选地,所述卡箍包括沿径向分布的内卡箍和外卡箍,所述内卡箍内侧还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内卡箍通过螺栓锁紧,所述外卡箍通过锁扣锁紧,所述外卡箍与所述内卡箍固定连接。
[0017]可选地,还包括:
[0018]缓冲垫,设置在所述托板与所述台板的映射重叠区域。
[0019]可选地,所述台板为方形环结构,所述托板设置在所述方形环结构的环绕空间中。
[0020]本技术提供的作业台包括分别设置在台板上下两侧的托板和多个支腿,托板的一端通过第一铰链结构与台板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支撑杆与台板伸缩连接,支腿通过第二铰链结构与台板活动连接,其中,托板用于作业终端的支撑稳固。本技术的作业台上侧的托板通过第一铰链结构实现了托板可相对台板收起和立起,且立起状态可通过支撑杆支撑固定,支撑稳定可靠性高,同时托板可随支撑杆的收缩而收起,提高了携带便捷性;下侧的支腿通过第二铰链结构与台板活动连接,使台板的支起状态可收起,降低支腿对作业台的空间占用,提高作业台的携带便捷性,即本技术的作业台在保障支撑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作业台的携带便捷性,且第一铰链结构和第二铰链结构无需再次拆装,整体收展便捷,且收起时,托板和支腿可收起至于台板平行,层叠布置,空间占用小,进一步提高了作业台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和图2为本技术的作业台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和图4为本技术的作业台的收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图6和图7为本技术的作业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的作业台的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的作业台的支腿的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的作业台在装配有作业终端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8]台板10翻板20托板30支撑杆40支腿50支座44缓冲垫11第一镂空结构21第二镂空结构31第三镂空结构32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二橡胶垫圈43支腿座51安装头52上节管53
下节管54脚垫55卡箍56第一扭矩铰链61第二扭矩铰链62安装板63第一转轴64第一橡胶垫圈65第二转轴501垫片502螺栓503外卡箍561内卡箍562防滑垫563T型杆564弹簧565锁扣566作业终端01
[002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3]图1和图2为本技术的作业台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业台主要包括台板10、翻板20、托板30、支撑杆40、支腿50、安装板63、第一扭矩铰链61、第二扭矩铰链62。其中,托板30、翻板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作业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板、以及分设于所述台板上下两侧且与所述台板活动连接的托板及多个支腿,所述托板的一端通过第一铰链结构与所述台板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支撑杆与所述台板伸缩连接,所述支腿通过第二铰链结构与所述台板活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铰链结构包括转动匹配的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的固定部和活动部与所述台板和所述托板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结构包括转动匹配的支腿座和安装头,所述支腿座固定至所述台板,所述安装头与所述支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托板,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台板,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各端部的连接结构均为铰链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部的转轴上套设有第二橡胶垫圈,所述第二橡胶垫圈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夹持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和翻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翻板获得连接,以构成第三铰链结构,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至所述托板,且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吴延辉龚骥文易珊合秦波刘致均彭泽华盛维海王帮贵梁聪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联创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