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丽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支撑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63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支撑棚,包括前拱架和后拱架,前拱架包括多个前拱梁单元,后拱架包括多个后拱梁单元,前拱梁单元和后拱梁单元均包括:第一侧拱梁、第二侧拱梁和中段梁,其中,中段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第一侧拱梁和第二侧拱梁的端部可转动地连接,第一侧拱梁、第二侧拱梁和中段梁连接形成弧形拱梁,在中段梁的上侧与多个前纵梁或多个后纵梁连接,在中段梁的下侧设置有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其中,第一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侧拱梁和中段梁上,第二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侧拱梁和中段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拱梁组件的中心位置设置多个纵梁使其可以对顶部位置提供更有效的支撑。位置提供更有效的支撑。位置提供更有效的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支撑棚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掘进
,更加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支撑棚。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挖掘工程常用到拱形支架,在拱形支架的结构中,有一种支架其拱形梁的正中间最高处,有个开口,在开口处安装一个铰链,安装拱梁铰链的作用是,使拱形支架形成左右两片四分之一圆的半拱梁,在横向支撑件的作用下向外或向内转动一定的角度。向外转动时,是为了使支架贴紧两边的围岩,向内转动是为了支架与围岩分离使其向前行走时不剐蹭围岩,如图1所示。
[0003]但是这种结构在拱梁的顶部由于铰链的存在无法设置纵梁,对于隧道顶部的支撑效果不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的方法是在拱梁的正中间设置一小段中段拱梁,并在中段拱梁的上侧设置一个纵梁,这一小段拱梁的两边还要各有一个铰链,这两个铰链还要各自与两端的两段边拱梁连接,形成一个正好完整的半圆形的拱形梁,如图2所示。
[0004]这种结构虽然可以解决拱梁顶部无法设置纵梁的问题,但是中间一段中段拱梁长度较小仅可设置一个纵梁,而一个纵梁极容易随局部不平的顶板产生歪斜,从而带歪中段的短拱梁,使拱梁稳定性不够好,容易歪斜。另外,由于中段拱梁长度较小,还需要同时与两侧的两段拱梁分别通过伸缩件连接,因此两个伸缩件与中间一段拱梁的连接处接近其中点的位置,该位置也恰好是整个拱梁的中间位置,对拱梁下侧的通过高度有所影响,导致掘进机等大型设备通过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创新地提供了一种隧道支撑棚,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架顶部支撑不平稳以及支架下侧高度不够,影响设备通过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支撑棚,包括前拱架和后拱架,
[0007]所述前拱架包括多个前拱梁单元,所述多个前拱梁单元通过多个前纵梁连接成一体,使所述前拱架可整体移动,
[0008]所述后拱架包括多个后拱梁单元,所述多个后拱梁单元通过多个后纵梁连接成一体,使所述后拱架可整体移动,所述前拱架和所述后拱架可先后前移,其中,
[0009]在前移的方向上先前移的所述前拱梁单元的前方与其相邻后移动的所述后拱梁单元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移动步距的间距,
[0010]所述前拱梁单元和所述后拱梁单元,均包括:
[0011]第一侧拱梁、第二侧拱梁和中段梁,其中,所述中段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拱梁和所述第二侧拱梁的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侧拱梁、第二侧拱梁和所述中段梁连接形成弧形拱梁,
[0012]在所述中段梁的上侧与多个所述前纵梁或多个所述后纵梁连接,在所述中段梁的下侧设置有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其中,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拱梁和所述中段梁上,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拱梁和所述中段梁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中段梁的长度至少为所述弧形拱梁总长度的1/5。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中段梁的长度大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前纵梁和所述后纵梁之间距离的2倍。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件与所述中段梁的连接位置位于靠近所述第一侧拱梁的位置,
[0016]所述第二伸缩件与所述中段梁的连接位置位于靠近所述第二侧拱梁的位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铰链,和/或,所述连接件为弹簧板。
[0018]进一步地,所述隧道支撑棚还包括支撑组件,
[0019]所述前拱梁单元和所述后拱梁单元的下侧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为可伸缩结构,用于提升或降低所述前拱梁单元和所述后拱梁单元的高度。
[002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伸缩支撑柱和底座,所述伸缩支撑柱的第一端与所述前拱梁单元或后拱梁单元连接,
[0021]所述伸缩支撑柱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前拱梁单元和所述后拱梁单元上还设置有侧翼梁,
[0023]所述第一侧拱梁和所述第二侧拱梁的端部下侧设置所述侧翼梁,所述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侧翼梁上。
[0024]进一步地,所述侧翼梁上设置有护帮梁,所述护帮梁与所述纵梁平行设置。
[0025]进一步地,所述隧道支撑棚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前拱梁和所述后拱梁之间的移动伸缩装置,所述移动伸缩装置一端连接在所述前拱梁上,所述移动伸缩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拱梁上。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本技术提供的隧道支撑棚通过设置长中段梁使得可以在拱梁组件的中心位置设置多个纵梁使其可以对顶部位置提供更有效的支撑,并且通过在中段梁对应位置设置多个纵梁,可以提高顶部支撑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中段梁可同时连接多个纵梁,长度尺寸较大,使得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与中段梁的连接位置可以间距更大,从而避开中段梁的中间位置,使拱梁组件的中间位置下部空间更大,拱梁组件下侧设备的通过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28]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拱形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示出现有技术中拱形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隧道支撑棚的侧视示意图;
[0031]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隧道支撑棚的俯视示意图;
[0032]图5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前拱架的主视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前拱架;11、第一侧拱梁;12、第二侧拱梁;13、中段梁;14、前纵梁;15、第一伸缩
件;16、第二伸缩件;17、支撑组件;18、侧翼梁;19、护帮梁;2、后拱架;24、后纵梁;3、移动伸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隧道支撑棚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0036]本技术提供的隧道支撑棚通过设置中段梁使得可以在拱梁组件的中心位置设置多个纵梁使其可以对顶部位置提供更有效的支撑,并且通过在中段梁对应位置设置多个纵梁,可以提高顶部支撑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中段梁可同时连接多个纵梁,长度尺寸较大,使得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与中段梁的连接位置可以间距更大,从而避开中段梁的中间位置,使拱梁组件的中间位置下部空间更大,拱梁组件下侧设备的通过性更强。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0037]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支撑棚,包括:前拱架1和后拱架2,前拱架1包括多个前拱梁单元,多个前拱梁单元通过多个前纵梁14连接成一体,使前拱架1可整体移动;后拱架2包括多个后拱梁单元,多个后拱梁单元通过多个后纵梁24连接成一体,使后拱架2可整体移动,前拱梁单元和后拱梁单元间隔设置,在前移的方向上先前移的前拱梁单元的前方与其相邻后移动的后拱梁单元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移动步距的间距。前纵梁14和后纵梁24间隔设置,前拱架1和后拱架2交替移动可实现隧道支撑棚整体的移动。可选地,前拱梁单元成组设置,每组前拱梁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前拱梁,同样的,后拱梁单元成组设置,每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支撑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拱架和后拱架,所述前拱架包括多个前拱梁单元,所述多个前拱梁单元通过多个前纵梁连接成一体,使所述前拱架可整体移动,所述后拱架包括多个后拱梁单元,所述多个后拱梁单元通过多个后纵梁连接成一体,使所述后拱架可整体移动,所述前拱架和所述后拱架可先后前移,其中,在前移的方向上先前移的所述前拱梁单元的前方与其相邻后移动的所述后拱梁单元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移动步距的间距,所述前拱梁单元和所述后拱梁单元,均包括:第一侧拱梁、第二侧拱梁和中段梁,其中,所述中段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拱梁和所述第二侧拱梁的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侧拱梁、第二侧拱梁和所述中段梁连接形成弧形拱梁,在所述中段梁的上侧与多个所述前纵梁或多个所述后纵梁连接,在所述中段梁的下侧设置有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其中,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拱梁和所述中段梁上,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拱梁和所述中段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梁的长度至少为所述弧形拱梁总长度的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梁的长度大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前纵梁和所述后纵梁之间距离的2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件与所述中段梁的连接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李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