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效果好的植物源基因重组胶原蛋白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62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效果好的植物源基因重组胶原蛋白混合机,包括柜体、混合桶、盖板和混合浆,混合桶位于柜体的顶部,盖板位于混合桶的顶部,混合浆位于混合桶内部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混合组件,在混合过程中电机带动扇叶产生空气往主管输送气流,气流从主管流入到支撑管内部,然后气流从通孔流出,从通孔流出的气流对形成往复循环配料和胶原产生混乱,使配料和胶原运动轨迹混乱,形成无规则运动,使配料和胶原混合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配料和胶原蛋白胶原通过混合浆呈螺旋向上运动过程中混合过于缓慢,因在高速循环运动下少许配料和胶原形成往复循环,导致混合速度慢的问题。导致混合速度慢的问题。导致混合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效果好的植物源基因重组胶原蛋白混合机


[0001]本技术属于胶原蛋白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效果好的植物源基因重组胶原蛋白混合机。

技术介绍

[0002]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高分子物质,是维持肌肤和组织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也是修复各损伤组织的重要物质。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皮、骨、软骨、牙齿、肌腱、韧带和血管中,是结缔组织中重要的结构蛋白质,起着支撑器官、保护机体的功能。胶原蛋白对维护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损伤修复有重要作用。胶原蛋白可以给予含有胶原蛋白的皮肤层所必需的养分,使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活性加强,保持角质层水分以及纤维结构的完整性,改善皮肤细胞生存环境和促进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加循环,达到滋润皮肤延缓老化,美容和消皱的优点。
[0003]生产胶原蛋白的传统方法是利用酸、碱或酶来处理动物组织如猪皮、牛皮、驴皮、鱼皮/鳞等,从中提取胶原,提取之后将配料投入混合机与胶原蛋白胶原混合,混合之后干燥造粒即可,配料和胶原蛋白胶原通过混合浆呈螺旋向上运动,在旋转过程中配料与胶原混合形成胶原蛋白,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配料和胶原蛋白胶原通过混合浆呈螺旋向上运动过程中混合过于缓慢,因在高速循环运动下少许配料和胶原形成往复循环,导致混合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效果好的植物源基因重组胶原蛋白混合机,具备混合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配料和胶原蛋白胶原通过混合浆呈螺旋向上运动过程中混合过于缓慢,因在高速循环运动下少许配料和胶原形成往复循环,导致混合速度慢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合效果好的植物源基因重组胶原蛋白混合机,包括柜体、混合桶、盖板和混合浆,所述混合桶位于柜体的顶部,所述盖板位于混合桶的顶部,所述混合浆位于混合桶内部的底部,所述盖板的顶部连接有混合组件;
[0006]所述混合组件包括主管、两个支撑管、电机外壳、电机、扇叶、固定框和两个过滤网,两个支撑管位于主管底部的两侧,两个支撑管的顶部与主管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外壳的底部与主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电机位于电机外壳的内部,且电机安装座通过安装杆与电机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四个扇叶均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过滤网分别位于电机外壳和固定框的内部,所述支撑管远离主管的一端延伸至混合桶的内部,所述支撑管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0007]所述盖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盖板通过凹槽与混合桶内部连通,两个支撑管位于混合浆的两侧,所述主管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远离主管的一端与盖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顶部所述过滤网位于扇叶的顶部,且底部所述过滤网位于固定框内腔的顶部。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从上而下连通,且从下而上不通。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凹槽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呈分叉式,所述凹槽的侧面呈斜面,且靠近固定框的横截面大于底部,两个挡板位于凹槽内部的底部。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支撑管的内部,所述通孔的内壁呈圆弧。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表面套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顶部与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混合组件,在混合过程中电机带动扇叶产生空气往主管输送气流,气流从主管流入到支撑管内部,然后气流从通孔流出,从通孔流出的气流对形成往复循环配料和胶原产生混乱,使配料和胶原运动轨迹混乱,形成无规则运动,使配料和胶原混合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配料和胶原蛋白胶原通过混合浆呈螺旋向上运动过程中混合过于缓慢,因在高速循环运动下少许配料和胶原形成往复循环,导致混合速度慢的问题。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过滤网,过滤网能够防护电机外壳和固定框受到堵塞,防止混合组件不能正常运转,两个过滤网达到了防护的作用。
[0016]3、本技术通过设置单向阀,防止配料和胶原在混合过程中从通孔的内部向上延伸,防止配料和胶原从支撑管内部溢出。
[0017]4、本技术通过设置挡板和凹槽,顶部的横截面大于底部横截面,这样的话防止配料和胶原从凹槽内部溢出。
[0018]5、本技术通过设置通孔,多个通孔能够使混合桶内部混合更加理想,防止少许配料和胶原混合不完整,而内壁呈圆弧,这样的话气流从通孔喷出时,通过挤压使气流变大,使气流喷出的效果更好。
[0019]6、本技术通过设置密封垫,防止混合桶内部物料从支撑管与盖板之间溢出,达到了盖板的密封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混合桶的正视剖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中:1、柜体;2、混合桶;3、盖板;4、混合组件;41、主管;42、电机外壳;43、固定框;44、电机;45、扇叶;46、过滤网;47、支撑管;48、通孔;5、混合浆;6、单向阀;7、密封垫;8、凹槽;9、挡板;1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7]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效果好的植物源基因重组胶原蛋白混合机,包括柜体1、混合桶2、盖板3和混合浆5,混合桶2位于柜体1的顶部,盖板3位于混合桶2的顶部,混合浆5位于混合桶2内部的底部,盖板3的顶部连接有混合组件4;
[0028]混合组件4包括主管41、两个支撑管47、电机外壳42、电机44、扇叶45、固定框43和两个过滤网46,两个支撑管47位于主管41底部的两侧,两个支撑管47的顶部与主管41固定连接,电机外壳42的底部与主管41的顶部固定安装,电机44位于电机外壳42的内部,且电机44安装座通过安装杆与电机外壳42的内壁固定安装,四个扇叶45均与电机4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过滤网46分别位于电机外壳42和固定框43的内部,支撑管47远离主管41的一端延伸至混合桶2的内部,支撑管47的表面开设有通孔48;
[0029]盖板3的内部开设有凹槽8,盖板3通过凹槽8与混合桶2内部连通,两个支撑管47位于混合浆5的两侧,主管4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0,支撑座10远离主管41的一端与盖板3的表面固定连接。
[0030]参考图2和图3,顶部过滤网46位于扇叶45的顶部,且底部过滤网46位于固定框43内腔的顶部。
[0031]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效果好的植物源基因重组胶原蛋白混合机,包括柜体(1)、混合桶(2)、盖板(3)和混合浆(5),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桶(2)位于柜体(1)的顶部,所述盖板(3)位于混合桶(2)的顶部,所述混合浆(5)位于混合桶(2)内部的底部,所述盖板(3)的顶部连接有混合组件(4);所述混合组件(4)包括主管(41)、两个支撑管(47)、电机外壳(42)、电机(44)、扇叶(45)、固定框(43)和两个过滤网(46),两个支撑管(47)位于主管(41)底部的两侧,两个支撑管(47)的顶部与主管(4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外壳(42)的底部与主管(41)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电机(44)位于电机外壳(42)的内部,且电机(44)安装座通过安装杆与电机外壳(42)的内壁固定安装,四个扇叶(45)均与电机(4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过滤网(46)分别位于电机外壳(42)和固定框(43)的内部,所述支撑管(47)远离主管(41)的一端延伸至混合桶(2)的内部,所述支撑管(47)的表面开设有通孔(48);所述盖板(3)的内部开设有凹槽(8),所述盖板(3)通过凹槽(8)与混合桶(2)内部连通,两个支撑管(47)位于混合浆(5)的两侧,所述主管(41)底部的两侧均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晨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肌茵美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