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翻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58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7
本申请涉及一种互花米草翻耕机,包括:翻耕机主体,翻耕机主体的底部前后均设有浮筒支撑轴承;浮筒,设置在翻耕机主体的底部,浮筒为圆柱形,表面设有螺旋状的凸缘;翻耕机主体的底部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至少一对浮筒,浮筒两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轴承内;浮筒驱动机,用于驱动浮筒旋转;挖掘臂,设置在翻耕机主体的头部,挖掘臂的前端还设有挖斗;旋耕机,设置在翻耕机主体的尾部,旋耕机下部设有若干铰刀,铰刀用于对土地进行翻动并切断土壤中的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浮筒旋转达到推进动力,从而可以实现淤泥环境的行走,前置挖机长臂及挖斗可以在陷入淤泥中自救,后置旋耕机可以捣碎互花米草根系,实现对互花米草生长区域的全面翻耕。实现对互花米草生长区域的全面翻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互花米草翻耕机


[0001]本申请属于农用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互花米草翻耕机。

技术介绍

[0002]互花米草是潮间带滩涂生长的一种植物,上世纪80年代引入福建罗源湾。由于互花米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其入侵对本土湿地生态以及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危害。
[0003]互花米草翻耕治理施工过程中,由于治理区域通常是覆盖有较厚的淤泥的环境,淤泥相较于一般耕地承载力差,常规翻耕机无法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翻耕机难以处理互花米草翻耕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互花米草翻耕机。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互花米草翻耕机,包括:翻耕机主体,所述翻耕机主体的底部前后均设有浮筒支撑轴承;浮筒,设置在所述翻耕机主体的底部,所述浮筒为圆柱形,表面设有螺旋状的凸缘;所述翻耕机主体的底部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至少一对所述浮筒,所述浮筒两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轴承内;浮筒驱动机,用于驱动所述浮筒旋转;挖掘臂,设置在所述翻耕机主体的头部,所述挖掘臂的前端还设有挖斗;旋耕机,设置在所述翻耕机主体的尾部,所述旋耕机下部设有若干铰刀,所述铰刀用于对土地进行翻动并切断土壤中的植物。
[0006]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互花米草翻耕机,所述铰刀从前往后设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其中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铰刀数量依次增加。
[0007]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互花米草翻耕机,所述浮筒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翻耕机主体的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翻耕机主体的底部中间设有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的下端敞开,两侧底部高度低于所述浮筒的最低处;所述隔板组件的内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连接有气泵,所述气囊的充气状态能够填充所述隔板组件内部空间。
[0008]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互花米草翻耕机,所述浮筒驱动机为柴油发动机。
[0009]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互花米草翻耕机,所述翻耕机主体的上方设有驾驶位,所述驾驶位位于所述挖掘臂后侧。
[001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互花米草翻耕机,所述浮筒为金属材料,内部中空。
[0011]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互花米草翻耕机,所述浮筒的长度为8.2m。
[0012]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互花米草翻耕机,所述旋耕机的长度为1.22m。
[0013]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互花米草翻耕机,所述浮筒的表面安装可拆卸的高分子抗腐蚀护套。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浮筒旋转达到推进动力,从而可以实现淤泥环境的行走,前置挖机长臂及挖斗可以在陷入淤泥中自救,后置旋耕机可以捣碎互花米草根系,实现对互花米草生长区域的全面翻耕。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互花米草翻耕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互花米草翻耕机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翻耕机主体2ꢀ浮筒3ꢀ挖掘臂4ꢀ挖斗5ꢀ旋耕机6ꢀ浮筒驱动机7ꢀ驾驶位11ꢀ支撑轴承12ꢀ隔板组件13ꢀ气囊21ꢀ凸缘51ꢀ铰刀。
实施方式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中如涉及X、Y、Z方向或X、Y、Z轴,则均是基于笛卡尔坐标
系。
[002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
[002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互花米草翻耕机,如图1

2所示,包括:翻耕机主体1,所述翻耕机主体1的底部前后均设有浮筒支撑轴承11;浮筒2,设置在所述翻耕机主体1的底部,所述浮筒2为圆柱形,表面设有螺旋状的凸缘21;所述翻耕机主体1的底部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至少一对所述浮筒2,所述浮筒2两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轴承11内;浮筒驱动机6,用于驱动所述浮筒旋转;挖掘臂3,设置在所述翻耕机主体1的头部,所述挖掘臂3的前端还设有挖斗4;旋耕机5,设置在所述翻耕机主体1的尾部,所述旋耕机5下部设有若干铰刀51,所述铰刀51用于对土地进行翻动并切断土壤中的植物。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互花米草翻耕机,工作原理是:通过浮筒旋转达到推进动力,从而可以实现淤泥环境的行走,前置挖机长臂及挖斗可以在陷入淤泥中自救,后置旋耕机可以捣碎互花米草根系,实现对互花米草生长区域的全面翻耕。
[0024]该翻耕机采用螺旋推进行走原理,采用浮筒2旋转产生的推力行走,能够应对淤泥土地的环境,前置挖掘臂3以及挖斗4,可以通过操作挖掘或支撑实现淤泥中的自救,后置旋耕机5进行翻耕,达到根系捣碎的效果。
[0025]以下提供一种使用方法:本实施例的翻耕机采用柴油发动机驱动。发动机正常启动后,操作人员在驾驶室通过操纵杆控制浮筒转动,使翻耕机前进。翻耕机到达指定施工区域后,操作人员开启后方旋耕机并将铰刀下落至设计深度,同时降低行驶速度开展互花米草翻耕作业。若翻耕机在泥泞区下陷过深无法驶出,操作人员可控制前方挖掘臂将挖斗伸入淤泥中,通过翻耕机自身螺旋推进的动力和土抗力进行自救。
[0026]注意事项:(1)在开始作业前要先弄清现场的状况(地形、草质、障碍物的位置,周围的危险程度)。清除障碍物。
[0027](2)工作前首先检查试车是否正常。开始工作时,应先结合动力,然后挂旋耕档,应使翻耕机刀齿缓慢逐渐入土,以免产生冲击,损坏刀齿。
[0028](3)作业中严禁用高档和倒档进行作业;倒退时应先将副变速杆放在空档位置,才能挂倒档;当需要转换高低档或转至旋耕档时,应先将副变速杆放在慢档位置。
[0029](4)转弯时应先减小油门,托起扶手架使刀齿出土,再捏转向离合器手把进行转弯;转弯要缓慢,不要拐死弯,以免损坏零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花米草翻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耕机主体(1),所述翻耕机主体(1)的底部前后均设有浮筒支撑轴承(11);浮筒(2),设置在所述翻耕机主体(1)的底部,所述浮筒(2)为圆柱形,表面设有螺旋状的凸缘(21);所述翻耕机主体(1)的底部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至少一对所述浮筒(2),所述浮筒(2)两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轴承(11)内;浮筒驱动机(6),用于驱动所述浮筒旋转;挖掘臂(3),设置在所述翻耕机主体(1)的头部,所述挖掘臂(3)的前端还设有挖斗(4);旋耕机(5),设置在所述翻耕机主体(1)的尾部,所述旋耕机(5)下部设有若干铰刀(51),所述铰刀(51)用于对土地进行翻动并切断土壤中的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花米草翻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51)从前往后设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其中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铰刀数量依次增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花米草翻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2)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翻耕机主体(1)的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翻耕机主体(1)的底部中间设有隔板组件(12),所述隔板组件(12)的下端敞开,两侧底部高度低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民张胜峰刘玉泽沈涛罗慧东徐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海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