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37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和护栏,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顶板设置在底板的正上方,所述护栏固定连接在顶板的顶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减震机构。通过设置电机、蜗杆和蜗轮能带动两个移动块相对移动,从而通过连接杆带动顶板进行升降,达到便于调节顶板高度的目的,通过蜗杆和蜗轮的设置,使调节机构具有自锁的功能,稳定性更强,通过设置固定杆、活动杆、定位孔和电动插杆能对顶板的底部进行支撑,使施工人员在顶板上施工时更加安全。工人员在顶板上施工时更加安全。工人员在顶板上施工时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
,具体为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3626888U,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预制梁柱建筑钢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上套设安装有第一移动块,第一移动块有两组且呈对称分布,第一移动块与固定杆滑动安装,固定杆上套设有两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底座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移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第一移动块的前侧铰接安装有第一铰接杆,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组伸缩套筒,伸缩套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连接块的前侧铰接安装,放置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螺纹杆,放置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三组第一固定块,两组第一固定块的相邻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柱,螺纹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块的一侧转动安装,转动柱和螺纹杆上套设安装有第二移动块,转动柱和第二移动块滑动安装,第二移动块与螺纹杆螺纹安装,第二移动块和第一固定块的前侧外表面铰接安装有折叠升降杆,放置板的顶部设置有横板,横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二固定块,折叠升降杆的后侧与第二固定块和移动柱的前侧外表面铰接安装。
[0003]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调节支撑板的高度,施工人员在支撑板上施工时,支撑板承受较大的力,而螺纹杆的自锁能力较差,容易自转,不仅会对电机造成损伤还容易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当支撑板上升到最顶端时,移动柱会移动到右侧,此时支撑板左侧没有支撑,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蜗杆和蜗轮,使得顶板的高度调节更加稳定,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和护栏,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顶板设置在底板的正上方,所述护栏固定连接在顶板的顶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减震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电机、蜗杆、侧板、双向螺纹杆、蜗轮、移动块、连接杆、滑槽、滑块、固定杆、活动杆、定位孔、电动插杆,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底板的空腔中,所述蜗杆一端与电机的联轴器固定连接,且蜗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贯穿空腔并与延伸至底板的上方,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部,所述双向螺纹杆通过轴承与侧板转动连接,所述蜗轮固定套设在双向螺纹杆上,且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移动块设置在双向螺纹杆上并与
双向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与移动块的顶部铰接,滑槽开设在顶板的底部,所述滑块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滑块的底部与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部,所述活动杆与固定杆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活动杆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孔开设在活动杆上,所述电动插杆固定安装在固定杆上,且电动插杆的活动端贯穿固定杆并与定位孔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定位孔和电动插杆,是为了将固定杆和活动杆固定住。
[0010]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阻尼器、第一摩擦块、弹簧、第二摩擦块、摩擦板,所述阻尼器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且阻尼器的顶部与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摩擦块固定连接在底板的底部,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摩擦块与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摩擦板固定连接在凹槽的内壁底部,且摩擦板的顶部与第二摩擦块的底部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收纳槽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动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轮,通过设置移动轮,是为了便于移动装置。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摩擦块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摩擦块的顶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摩擦块的倾斜面与第二摩擦块的倾斜面接触。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一)、该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通过设置电机、蜗杆和蜗轮能带动两个移动块相对移动,从而通过连接杆带动顶板进行升降,达到便于调节顶板高度的目的,通过蜗杆和蜗轮的设置,使调节机构具有自锁的功能,稳定性更强,通过设置固定杆、活动杆、定位孔和电动插杆能对顶板的底部进行支撑,使施工人员在顶板上施工时更加安全。
[0016](二)、该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通过设置阻尼器能对装置进行初步减震,通过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二次减震,通过第二摩擦块和摩擦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三次减震,从而使装置使用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正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正面剖视图。
[0021]图中:1、底板;2、调节机构;201、电机;202、蜗杆;203、侧板;204、双向螺纹杆;205、蜗轮;206、移动块;207、连接杆;208、滑槽;209、滑块;210、固定杆;211、活动杆;212、定位孔;213、电动插杆;3、顶板;4、护栏;5、底座;6、减震机构;601、阻尼器;602、第一摩擦块;603、弹簧;604、第二摩擦块;605、摩擦板;7、液压缸;8、移动板;9、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包括底板1,顶板3和护栏4,底板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顶板3设置在底板1的正上方,护栏4固定连接在顶板3的顶部,底板1上设置有调节机构2,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5,底座5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底座5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底座5上设置有减震机构6,调节机构2包括电机201、蜗杆202、侧板203、双向螺纹杆204、蜗轮205、移动块206、连接杆207、滑槽208、滑块209、固定杆210、活动杆211、定位孔212、电动插杆213,电机201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空腔中,蜗杆202一端与电机201的联轴器固定连接,且蜗杆2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贯穿空腔并与延伸至底板1的上方,侧板203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顶部,双向螺纹杆204通过轴承与侧板203转动连接,蜗轮205固定套设在双向螺纹杆20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包括底板(1),顶板(3)和护栏(4),所述底板(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顶板(3)设置在底板(1)的正上方,所述护栏(4)固定连接在顶板(3)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调节机构(2),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底座(5)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减震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功能的建筑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电机(201)、蜗杆(202)、侧板(203)、双向螺纹杆(204)、蜗轮(205)、移动块(206)、连接杆(207)、滑槽(208)、滑块(209)、固定杆(210)、活动杆(211)、定位孔(212)、电动插杆(213),所述电机(201)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空腔中,所述蜗杆(202)一端与电机(201)的联轴器固定连接,且蜗杆(2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贯穿空腔并与延伸至底板(1)的上方,所述侧板(203)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顶部,所述双向螺纹杆(204)通过轴承与侧板(203)转动连接,所述蜗轮(205)固定套设在双向螺纹杆(204)上,且蜗轮(205)与蜗杆(202)啮合连接,所述移动块(206)设置在双向螺纹杆(204)上并与双向螺纹杆(204)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207)一端与移动块(206)的顶部铰接,滑槽(208)开设在顶板(3)的底部,所述滑块(209)与滑槽(208)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滑块(209)的底部与连接杆(207)的另一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