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173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逆变器壳体和多块散热翅叶,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部安装有逆变器主板和导热壳,导热壳的底面上安装有导热硅胶片,散热翅叶下端均插入条形口中,散热翅叶下端均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均插入限位口中,逆变器壳体的顶面位于散热翅叶中间处均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孔,导热壳正对于第一出风孔处均设有第二出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电子元件上的热量能第一时间的通过导热硅胶片传递到导热壳中,并通过导热壳传递到散热翅叶中,通过散热翅叶将热量传递到外界,风机产生的风能顺着第二出气孔和第一出气孔排出,排出的风能正好从下至上的与散热翅叶接触,从而快速的带走散热翅叶上的热量。从而快速的带走散热翅叶上的热量。从而快速的带走散热翅叶上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具体涉及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逆变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广泛应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野外作业、应急用电、灾害救治、户外生活及旅行、游艇、照明、医疗急救电器等诸多场合。
[0003]逆变器由于内部具有大量的电子元件,长时间使用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为了增加散热效果,一般会逆变器上安装散热翅叶,但现在的散热翅叶一般安装于逆变器的外部,与内部的电子元件不接触或者隔开,造成无法第一时间的导出电子元件上的热量,从而影响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接接触内部的电子元件,能第一时间的导出电子元件上的热量,并通过风机能快速的将导出的热量带走,大大增加散热效率的逆变器散热结构。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逆变器壳体和多块散热翅叶,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部安装有逆变器主板和导热壳,逆变器主板设置于导热壳下方,导热壳的底面上安装有导热硅胶片,逆变器主板上的元件均嵌入导热硅胶片的底部,逆变器壳体的顶面上轴向设有多条条形口,条形口下半部分均向外扩大形成限位口,散热翅叶下端均插入条形口中,散热翅叶下端均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均插入限位口中,限位板的两端均安装有定位机构,逆变器壳体的顶面位于散热翅叶中间处均轴向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孔,导热壳正对于第一出风孔处均设有第二出风孔,逆变器壳体的一端设有矩形口,导热壳正对于矩形口处向内缩小形成进风部,进风部均穿过矩形口延伸至外界,进风部的一端安装有风机。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定位机构均包括拉块、定位杆和弹簧,限位板的两端均设有轴孔,导热壳正对于轴孔处均设有定位孔,定位杆一端均穿过轴孔插入对应的定位孔中,定位杆另一端均与拉块固定连接,弹簧均套设于定位杆上,弹簧一端均安装于拉块上,另一端均安装于限位板上,限位板的底面均与导热壳顶面接触。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出风孔中均安装有过滤网。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矩形口的内壁面上安装有橡胶层,橡胶层的内侧面与进风部的外侧面相触。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导热壳和限位板的材料与散热翅叶的材料相匹配。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导热壳设置于逆变器壳体内部,并通过导热硅胶片直接的与电子元件接触,电子元件上的热量能第一时间的通过导热硅胶片传递到导热壳中,并通过导热壳传递到散热翅叶中,通过散热翅叶将热量传递到外界,并
且在散热的过程中,可启动风机,风机产生的风能顺着第二出气孔和第一出气孔排出,排出的风能正好从下至上的与散热翅叶接触,从而快速的带走散热翅叶上的热量,大大的增加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在除去散热翅叶和限位板后的俯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导热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18]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19]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逆变器壳体1和多块散热翅叶2,所述逆变器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逆变器主板8和导热壳3,逆变器主板8设置于导热壳3下方,导热壳3的底面上安装有导热硅胶片7,逆变器主板8上的元件均嵌入导热硅胶片7的底部,逆变器壳体1的顶面上轴向设有多条条形口12,条形口12下半部分均向外扩大形成限位口,散热翅叶2下端均插入条形口12中,散热翅叶2下端均安装有限位板4,限位板4均插入限位口中,限位板4的两端均安装有定位机构,逆变器壳体1的顶面位于散热翅叶中间处均轴向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孔6,导热壳3正对于第一出风孔处均设有第二出风孔5,逆变器壳体1的一端设有矩形口,导热壳3正对于矩形口处向内缩小形成进风部9,进风部9均穿过矩形口延伸至外界,进风部9的一端安装有风机11。
[0020]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均包括拉块14、定位杆16和弹簧15,限位板4的两端均设有轴孔,导热壳3正对于轴孔处均设有定位孔13,定位杆16一端均穿过轴孔插入对应的定位孔13中,定位杆16另一端均与拉块14固定连接,弹簧15均套设于定位杆16上,弹簧15一端均安装于拉块14上,另一端均安装于限位板4上,限位板4的底面均与导热壳3顶面接触。
[0021]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孔6中均安装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能阻挡灰尘,避免了外界的灰尘进入到导热壳中。
[0022]本实施例中,矩形口的内壁面上安装有橡胶层,橡胶层的内侧面与进风部9的外侧面相触,通过橡胶层增加了进风部与矩形口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了外界的灰尘进入到逆变器壳体中。
[0023]本实施例中,导热壳3和限位板4的材料与散热翅叶2的材料相匹配,使得其导热效果相同。
[0024]导热壳设置于逆变器壳体内部,能更好的吸收逆变器壳体内部的热量,并通过导热硅胶片直接的与电子元件接触,电子元件上的热量能第一时间的通过导热硅胶片传递到导热壳中,并通过导热壳传递到散热翅叶中,通过散热翅叶将热量传递到外界;
[0025]其中,在使用时的过程中个,可启动风机,风机产生的风能顺着进风部吹入导热壳中,并通过第二出气孔和第一出气孔排出,排出的风能正好从下至上的与散热翅叶接触,通过风能快速的带走散热翅叶上的热量,大大的增加散热效果。
[0026]其中,在向上拉动定位杆后,定位杆能从定位孔中拔出,这时,限位板能沿着限位口和条形口向一侧拉动,使限位板能从逆变器壳体上取下,能对其进行更换和拆卸。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壳体(1)和多块散热翅叶(2),所述逆变器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逆变器主板(8)和导热壳(3),逆变器主板(8)设置于导热壳(3)下方,导热壳(3)的底面上安装有导热硅胶片(7),逆变器主板(8)上的元件均嵌入导热硅胶片(7)的底部,逆变器壳体(1)的顶面上轴向设有多条条形口(12),条形口(12)下半部分均向外扩大形成限位口,散热翅叶(2)下端均插入条形口(12)中,散热翅叶(2)下端均安装有限位板(4),限位板(4)均插入限位口中,限位板(4)的两端均安装有定位机构,逆变器壳体(1)的顶面位于散热翅叶中间处均轴向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孔(6),导热壳(3)正对于第一出风孔处均设有第二出风孔(5),逆变器壳体(1)的一端设有矩形口,导热壳(3)正对于矩形口处向内缩小形成进风部(9),进风部(9)均穿过矩形口延伸至外界,进风部(9)的一端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银茂张欣欣刘明武兴华邱大罗
申请(专利权)人:高鼎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