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挤出模具、微束缆制备工艺及微束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06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缆加工及制备工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调节挤出模具、制备工艺及微束缆,挤出模具包括模芯和模套,模芯和模套之间形成挤出腔,模芯和模套的间隙沿挤出方向先增大再减小;模芯和模套的中心轴线重合,模芯和模套之间沿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可调节,挤出腔内部流体压力在模芯和模套之间沿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调小时整体增大,并且在模芯和所述模套之间沿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调大时整体减小;微束缆采用制备工艺采用可调节挤出模具制备;挤出模具中部间隙较大,挤塑材料在其中能够得到缓冲,可有效降低对模具的挤压,另还可解决焦料问题,在挤出口压力增大,会使微束管更加密实,所述制备工艺可保证微束管外径、壁厚和同心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挤出模具、微束缆制备工艺及微束缆


[0001]本申请涉及光缆加工及制备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挤出模具、微束缆制备工艺及微束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微束管形式的套管结构在各地区应用较为广泛,相对于常规套管,微束管不仅具有优异的弯曲性能,在10mm的弯曲条件下也能保证光纤信号的正常传输,而且也易撕裂,让微束管在施工过程中非常方便,同时耐环境性能强,在高低温气候变化过程中,收缩较小,充分保护了内部光纤不会因为收缩而造成衰减超标的问题。优质的微束管离不开优质的制备模具,现有的微束管制备模具具有模芯和模套,模芯和模套之间具有间隙,挤塑材料通过间隙挤出形成微束管,但目前挤出模具的模芯和模套均为固定结构,且模芯和模套之间的间隙距离也固定,一般微束管材料使用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TPU)以及低烟无卤材料(LSZH)等,各材料的流动性不同,采用传统固定的模具进行挤压,长久使用后,挤塑材料会对模具产生较大的压力,导致模芯与模套之间的挤压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模具的使用寿命减短,并且使用此类挤压模具生产的微束管经常会出现表面鼓包、表面粗糙以及内外流延等现象,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开裂,给线路造成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微束管挤压模具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力可以调节的微束管制备模具,以解决现有模具生产的微束管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挤出模具,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挤塑材料,灵活调节模芯和模套之间的间隙,保证模芯和模套之间的挤压力,还提供一种采用可调节挤出模具生产微束缆的制备工艺以及采用可调节挤出模具和微束缆制备工艺制备的微束缆。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调节挤出模具,包括模芯和模套,所述模芯和模套之间形成挤出腔,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之间的间隙距离沿挤出方向先增大再减小,所述挤出腔内部流体压力沿挤出方向先减小再增大;
[0005]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之间沿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可调节,所述挤出腔内部流体压力在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之间沿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调小时整体增大,并且在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之间沿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调大时整体减小。
[0006]进一步的,所述模套上设置有可调节部,所述可调节部能够沿所述中心轴线伸长和缩短,所述可调节部的一端与机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模套固定连接;或所述模芯上设置有可调节部,所述可调节部能够沿所述中心轴线伸长和缩短,所述可调节部的一端与机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模芯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部为直径递减的级联套管;所述级联套管至少为2级,所述
级联套管的各级管可左右移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级联套管的相邻两个套管之间的间隙误差小于0.02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模芯外表面和所述模套内表面均为镜面抛光面,所述镜面抛光面的光洁度小于0.2。
[0010]进一步的,所述模套沿挤出方向的内锥角至少分为两个,依次为第一模套内锥角和第二模套内锥角,所述第二模套内锥角大于所述第一模套内锥角;
[0011]所述模芯位于所述模套内,沿挤出方向的外锥角至少分为两个,依次为第一模芯外锥角和第二模芯外锥角,所述第一模芯外锥角大于所述第二模芯外锥角。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套内锥角为0
°
~35
°
,所述第二模套内锥角为45
°
~55
°
;所述第一模芯外锥角为35
°
~45
°
,所述第二模芯外锥角为15
°
~25
°

[0013]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微束管制备工艺,采用上述所述的可调节挤出模具制备,所述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4](1)烘料,将制备微束管的材料放入料筒中,去除材料中的水分;
[0015](2)安装模具并调温,将可调节模具固定在机头上;根据所选用的挤塑材料特性的不同,设置相适应的机身和机头温度;
[0016](3)放料,将待挤塑的流体材料沿模具的挤入口送入到模具中;
[0017](4)光纤放线,根据生产的微束管芯数,进行同等数量的光纤放线,放线张力约为40~60g;
[0018](5)阻水材料填充;选取油膏或阻水纱进行材料填充;
[0019](6)压力调节;根据挤出腔内部的流体压力调节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之间沿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当流体材料压力大于最大设定值时,伸长可调节部,增大模芯和模套沿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减小模具的挤压力;当流体材料压力小于最小设定值时,缩短可调节部,缩小模芯和模套沿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增大模具的挤压力。
[0020](7)挤塑及微束管收线,形成湿式微束缆或干式微束缆。
[0021]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微束缆,所述微束缆上述的可调节挤出模具或上述的制备工艺制备而成,所述微束缆的同心度≥98%,并且所生产的微束缆表面无鼓包。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可调节挤出模具沿挤出方向,模芯和模套之间的间隙距离先增大再减小,流体在挤出腔内沿挤出方向的压力先减小再增大;且可调节模具的模芯和模套中心轴线重合,模芯和模套之间在挤出口处的相对距离可以沿中心轴线调节,模芯和模套之间的压力随着相对距离的变化而变大或变小,灵活的结构设计能够减缓流体材料对模具的挤压力,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并且流体材料在模具内能够得到一定的缓冲。模芯和模套在挤出口处间隙小,此处具有较大压力,流体材料经过此处能够被挤压的更加密实,模芯外表面和模套内表面均采用镜面抛光,可有效解决微束管内外流延以及表面鼓包的问题。
[0023]本申请所提供的利用可调节挤出模具制备微束缆的方法,将流体材料送入到安装在机头的模具中,并调节相适应的机头温度,随后放入光纤、填充阻水材料并进行挤塑,生产过程中根据挤出腔内部的流体压力调节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之间沿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当流体材料压力大于最大设定值时,伸长可调节部,增大模芯和模套沿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减小模具的挤压力;当流体材料压力小于最小设定值时,缩短可调节部,缩小模
芯和模套沿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增大模具的挤压力,这种方法生产的微束缆质量优于常规挤出模具生产的微束缆。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5]图1为常规微束管挤出模具;
[0026]图2为本申请的可调节挤出模具的剖视图;
[0027]图3为本申请的可调节部的展开图;
[0028]图4为本申请的制备微束管工艺流程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芯和模套,所述模芯和模套之间形成挤出腔,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之间的间隙距离沿挤出方向先增大再减小,所述挤出腔内部流体压力沿挤出方向先减小再增大;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之间沿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可调节,所述挤出腔内部流体压力在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之间沿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调小时整体增大,并且在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之间沿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对距离调大时整体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套上设置有可调节部,所述可调节部能够沿所述中心轴线伸长和缩短,所述可调节部的一端与机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模套固定连接;或所述模芯上设置有可调节部,所述可调节部能够沿所述中心轴线伸长和缩短,所述可调节部的一端与机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模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部为直径递减的级联套管;所述级联套管至少为2级,所述级联套管的各级管可左右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套管的相邻两个套管之间的间隙误差小于0.0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外表面和所述模套内表面均为镜面抛光面,所述镜面抛光面的光洁度小于0.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套沿挤出方向的内锥角至少分为两个,依次为第一模套内锥角和第二模套内锥角,所述第二模套内锥角大于所述第一模套内锥角;所述模芯位于所述模套内,沿挤出方向的外锥角至少分为两个,依次为第一模芯外锥角和第二模芯外锥角,所述第一模芯外锥角大于所述第二模芯外锥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宇蔡炜缪威玮钱慧慧赵静金轲姜成成缪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