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高原反应的中药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76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预防高原反应的中药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丹参、黄芪和黄精分别通过粉碎筛选装置进行处理,进行称量并混合均匀;步骤二:加入乙醇润湿制成软材,再通过干燥装置对软材进行干燥成颗粒。丹芪精颗粒可参与调节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对于急进高原人员,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丹芪精颗粒对急性高原暴露具有多靶点、多通路治疗作用,可改善急性高原暴露时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动态水平,对肺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此外也能够减少重症发生例数,降低血清炎症因子释放水平,起到减轻机体应激、提升人员高原耐力的效果。提升人员高原耐力的效果。提升人员高原耐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高原反应的中药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预防高原反应的中药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高原反应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肺通气增加如用口呼吸,轻度活动等可使头痛减轻。高原病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慢性两大类,再根据低氧突出损害的器官系统进行临床分型。急性高原反应是患者一天内进入高原地区后6~24小时发病,出现双额部疼痛、心悸、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和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饮酒过量时表现相似。有些病例出现口唇和甲床发绀。通常在高原停留24~48小时后症状缓解,数天后症状消失。少数可发展成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对于急性高原反应的治疗,现代医学通常使用醋氮酰胺、镇静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剂等对症治疗,但是现有的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大,治疗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大,治疗效果差的问题。
[0004]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防高原反应的中药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5]步骤一、将丹参、黄芪和黄精分别通过粉碎筛选装置进行处理,进行称量并混合均匀;
[0006]步骤二:加入乙醇润湿制成软材,再通过干燥装置对软材进行干燥成颗粒。
[0007]优选的,在步骤一中,按丹参80

110重量份,黄芪100

140重量份、黄精30

50重量份进行称量。
[0008]优选的,粉碎筛选装置包括:筒体、盖板、筛网、固定杆、固定轴、切割刀和固定刀片,筒体顶端铰接有盖板,筒体内设置有筛网,筛网与筒体内壁连接,筛网下方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固定杆,固定杆两端与筒体内壁连接,竖直方向的固定轴一端与固定杆中间处连接,固定轴另一端穿过筛网与切割刀底端转动连接,切割刀与筛网之间设置有固定刀片,固定杆穿过固定刀片,并与固定刀片连接。
[0009]优选的,切割刀顶端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顶端设置有刮片,刮片两侧底端设置有钢刷,钢刷与切割刀的刀刃相接触,筒体外壁上设置有箱体,箱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曲柄一端连接,第一曲柄另一端与连杆一端转动连接,筒体外壁上设置有弧形开口,连杆另一端穿过滑套、弧形开口与刮片顶端转动连接,连杆与滑套滑动连接,滑套外壁与固定柱一端转动连接,固定柱另一端与箱体内壁连接。
[0010]优选的,弧形开口上设置有柔性挡垫,连杆穿过柔性挡垫,并与柔性挡垫连接。
[0011]优选的,筒体底端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置有阀门。
[0012]优选的,筒体底端对称设置有四个支撑杆。
[0013]优选的,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固定滑柱、圆管、干燥筒、环形加热板、进料口、盖板、固定块、弧形凹槽和转球,干燥箱底壁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固定滑柱,固定滑柱上端套设有圆管,圆管上端与干燥筒底端连接,干燥筒内壁设置有环形加热板,干燥筒顶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与干燥筒顶端通过螺钉连接,圆管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设置有转球。
[0014]优选的,干燥箱内设置有水平方向的转轴,转轴上套设有两个滑套,滑套外壁与干燥箱底壁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转轴外壁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键,转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能沿着导向键滑动,第一齿轮的端面上设置有转管,转管的外壁上套设置有圆环,转管与圆环转动连接,转管与干燥箱顶壁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一齿轮下方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二齿轮同轴连接,第二电机与干燥箱底壁通过第三连接杆连接,转轴一端设置有限位块,转轴另一端与第二曲柄一端连接,第二曲柄另一端与连接锥一端连接,连接锥另一端与转球连接,干燥箱外壁上设置有箱门。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防高原反应的中药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丹参、黄芪和黄精分别通过粉碎筛选装置进行处理,进行称量并混合均匀;步骤二:加入乙醇润湿制成软材,再通过干燥装置对软材进行干燥成颗粒。丹芪精颗粒可通过参与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对于急进高原人员,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丹芪精颗粒对急性高原暴露具有多靶点、多通路治疗作用,可改善急性高原暴露时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动态水平,对肺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此外也能够减少重症发生例数,降低血清炎症因子释放水平,起到减轻机体应激、提升人员高原耐力的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中药与红景天胶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VEGF水平均值折线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中药与红景天胶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ET

1水平均值折线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粉碎筛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粉碎筛选装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滑块及刮片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

筒体,2

盖板,3

筛网,4

固定杆,5

固定轴,6

切割刀,7

固定刀片,8

滑槽,9

滑块,10

刮片,11

钢刷,12

箱体,13

第一电机,14

第一曲柄,15

连杆,16

弧形开口,17

滑套,18

固定柱,19

柔性挡垫,20

排料管,21

支撑杆,22

干燥箱,23

固定滑柱,
24

圆管,25

干燥筒,26

环形加热板,27

进料口,28

盖板,29

固定块,30

弧形凹槽,3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高原反应的中药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丹参、黄芪和黄精分别通过粉碎筛选装置进行处理,进行称量并混合均匀;步骤二:加入乙醇润湿制成软材,再通过干燥装置对软材进行干燥成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高原反应的中药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按丹参80

110重量份,黄芪100

140重量份、黄精30

50重量份进行称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高原反应的中药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粉碎筛选装置包括:筒体(1)、盖板(2)、筛网(3)、固定杆(4)、固定轴(5)、切割刀(6)和固定刀片(7),筒体(1)顶端铰接有盖板(2),筒体(1)内设置有筛网(3),筛网(3)与筒体(1)内壁连接,筛网(3)下方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固定杆(4),固定杆(4)两端与筒体(1)内壁连接,竖直方向的固定轴(5)一端与固定杆(4)中间处连接,固定轴(5)另一端穿过筛网(3)与切割刀(6)底端转动连接,切割刀(6)与筛网(3)之间设置有固定刀片(7),固定杆(4)穿过固定刀片(7),并与固定刀片(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防高原反应的中药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切割刀(6)顶端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8),滑槽(8)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滑块(9)顶端设置有刮片(10),刮片(10)两侧底端设置有钢刷(11),钢刷(11)与切割刀(6)的刀刃相接触,筒体(1)外壁上设置有箱体(12),箱体(12)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13)输出轴与第一曲柄(14)一端连接,第一曲柄(14)另一端与连杆(15)一端转动连接,筒体(1)外壁上设置有弧形开口(16),连杆(15)另一端穿过滑套(17)、弧形开口(16)与刮片(10)顶端转动连接,连杆(15)与滑套(17)滑动连接,滑套(17)外壁与固定柱(18)一端转动连接,固定柱(18)另一端与箱体(12)内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防高原反应的中药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弧形开口(16)上设置有柔性挡垫(19),连杆(15)穿过柔性挡垫(19),并与柔性挡垫(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