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复合阵列微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696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3D打印复合阵列微针模具,包括:基质;第一微针结构,安装于基质上,并位于基质中部;第二微针结构,安装于基质上,并位于基质边缘;第三微针结构,安装于基质上,并位于基质边缘,第一微针结构、第二微针结构和第三微针结构具有不同尺寸和针间间距的微针阵列,以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状态。该模具通过第二基座上方设置有不同尺寸和针间间距的第一微针模具阵列、第二微针模具和第三微针模具,使得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的弧形态,选择相应的第一微针模具阵列、第二微针模具或第三微针模具形成的微针进行给药,使得微针更好的刺入皮肤组织,使得微针贴片完整的贴敷于皮肤上,以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状态。以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状态。以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复合阵列微针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3D打印复合阵列微针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微针皮下注射是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微米尺度微针能够极大减少注射痛苦和针头注射恐惧,为缓慢注射和定量药物注射带来了极大便利。微针能穿透外部皮肤角质层,直接将治疗材料注入组织层,微针美容是指将带有生物活性的微针贴片贴敷于皮肤表面,刺透角质层将活性物质递送到内部,来达到美容护肤补水的目的。
[0003]目前,传统的微针贴片多为一类针型,但是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的弧形态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部位需要采用相同的微针,会导致微针与皮肤贴合不紧密,这就造成微针贴片不能有效的适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微针在工作时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形成的微针贴片适用于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的3D打印复合阵列微针模具。
[000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3D打印复合阵列微针模具,包括:
[0007]基质;
[0008]第一微针结构,安装于所述基质上,并位于所述基质中部;
[0009]第二微针结构,安装于所述基质上,并位于所述基质边缘;
[0010]第三微针结构,安装于所述基质上,并位于所述基质边缘;所述第一微针结构、第二微针结构和第三微针结构具有不同尺寸和针间间距的微针阵列,以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状态。
[0011]优选的,所述基质还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下方,且所述第一基座起到支撑,增加高度的作用,所述第二基座上方与第一微针结构、第二微针结构和第三微针结构连接。
[0012]优选的,第一微针结构还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一微针模具,所述第一基座设置于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一微针模具均匀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0013]优选的,第二微针结构还包括第二基板和第二微针模具,所述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微针模具均匀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二基板上。
[0014]优选的,第三微针结构还包括第三基板和第三微针模具,所述第三基板设置于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三微针模具均匀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三基板上。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结构相同。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微针结构、第二微针结构和第三微针结构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第一微针结构、第二微针结构和第三微针结构的数量相互一一对应。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微针模具高度为0.4mm,微针间距为0.7mm,微针底部直径为
0.2mm,微针与边界距离为0.4mm。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微针模具高度为0.4mm,微针间距为0.4mm,微针底部直径为0.2mm,微针与边界距离为0.5mm。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三微针模具高度为0.4mm,微针间距为0.4mm,微针底部直径为0.12mm,微针与边界距离为0.5mm。
[0020]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微针结构、第二微针结构和第三微针结构,通过第二基座上方设置有不同尺寸和针间间距的第一微针模具阵列、第二微针模具和第三微针模具,使得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的弧形态,选择相应的第一微针模具阵列、第二微针模具或第三微针模具形成的微针进行给药,使得微针更好的刺入皮肤组织,使得微针贴片完整的贴敷于皮肤上,以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状态;
[0022](2)本技术通过3D打印形成一体化结构,适用于人体不同部位皮肤,便于集成,应用价值好;
[0023](3)本技术结构简单,功能易行。
附图说明
[0024]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
[002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微针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微针模具的侧视图。
[0027]上述附图标记表示:
[0028]1、基质;2、第一微针结构;3、第二微针结构;4、第三微针结构;101、第一基座;102、第二基座;201、第一基板;202、第一微针模具;31、第二基板;32、第二微针模具;41、第三基板;42、第三微针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参照图1

2,3D打印复合阵列微针模具的实施例,包括:基质1;第一微针结构2,安装于基质1上,并位于基质1中部;第二微针结构3,安装于基质1上,并位于基质1边缘;第三微针结构4,安装于基质1上,并位于基质1边缘;第一微针结构2、第二微针结构3和第三微针结构4具有不同尺寸和针间间距的微针阵列,以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状态;通过第二基座102上方设置有不同尺寸和针间间距的第一微针模具202阵列、第二微针模具32和第三微针模具43,使得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的弧形态,选择相应的第一微针模具202阵列、第二微针模具32或第三微针模具43形成的微针进行给药,使得微针更好的刺入皮肤组织,使得微针贴片完整的贴敷于皮肤上,以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状态。
[0031]如图1所示,基质1还包括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第一基座101设置于第二基
座102下方,且第一基座101起到支撑,增加高度的作用,第二基座102上方与第一微针结构2、第二微针结构3和第三微针结构4连接;3D打印形成一体化结构,适用于人体不同部位皮肤,便于集成,应用价值好。
[0032]如图1所示,第一微针结构2还包括第一基板201和第一微针模具202,第一基座101设置于第二基座102上,第一微针模具202均匀阵列分布在第一基板201上;通过第一微针模具202形成高度为0.4mm、间距为0.7mm和直径为0.2mm的微针。
[0033]如图1所示,第二微针结构3还包括第二基板31和第二微针模具32,第二基板31设置于第二基座102上,第二微针模具32均匀阵列分布在第二基板31上;通过第二微针模具32形成高度为0.4mm、间距为0.4mm和直径为0.2mm的微针。
[0034]如图1所示,第三微针结构4还包括第三基板41和第三微针模具42,第三基板41设置于第二基座102上,第三微针模具42均匀阵列分布在第三基板41上;第三微针模具42形成高度为0.4mm、间距为0.4mm和直径为0.12mm的微针。
[0035]如图1所示,第一基板201、第二基板31和第三基板41结构相同。
[0036]如图1所示,第一微针结构2、第二微针结构3和第三微针结构4设置有多个,且第一微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3D打印复合阵列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质(1);第一微针结构(2),安装于所述基质(1)上,并位于所述基质(1)中部;第二微针结构(3)与第三微针结构(4),安装于所述基质(1)上,并位于所述基质(1)边缘;所述第一微针结构(2)、第二微针结构(3)和第三微针结构(4)具有不同尺寸和针间间距的微针阵列,以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复合阵列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1)还包括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所述第一基座(101)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102)下方,且所述第一基座(101)起到支撑,增加高度的作用,所述第二基座(102)上方与第一微针结构(2)、第二微针结构(3)和第三微针结构(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复合阵列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微针结构(2)还包括第一基板(201)和第一微针模具(202),所述第一基座(101)设置于第二基座(102)上,所述第一微针模具(202)均匀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一基板(20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复合阵列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微针结构(3)还包括第二基板(31)和第二微针模具(32),所述第二基板(31)设置于第二基座(102)上,所述第二微针模具(32)均匀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二基板(3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梦虹范丽敏丁全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