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656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涉及汽车转向器技术领域,包括转向机壳组件和螺母组件,所述转向机壳组件的内部横向安插有蜗杆轴,且蜗杆轴的左侧套接有第一轴承,且蜗杆轴的右侧靠近中段的位置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螺母组件螺纹连接于蜗杆轴的表面,且螺母组件的底部啮合连接有齿扇。该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通过多结构且可以相互拼插并使用螺栓使其相互固定的转向机壳组件,既可以有效防止类似上下合结构的机壳在运作中产生的松脱问题,同时通过使用螺母组件、蜗杆轴、齿扇和摇臂轴的结合使用形成两极传动,以此结构组合成的循环球式转向器传动效率高,操纵轻便,使用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为整个转向器提高了实用性。了实用性。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器
,具体为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

技术介绍

[0002]转向机就是在司机打方向盘的同时,帮助司机用力,以减轻司机转向时的用力度,达到开车时司机轻松、方便的目的的机器。主要分为齿轮齿条式转向和蜗轮蜗杆式转向。市面上大致有三种助力转向装置:电动机电力助力转向、齿轮齿条式液压助力转向、电力液压助力转向。
[0003]常规的汽车转向器结构外壳通常为上下合结构进行组合安装,由于整个转向器的内部需要承受较大的扭矩以及牵引力,使得起到保护并衔接组合内部结构的转向器外壳在结构上,经过长期运作可能会有松脱的情况,为了避免其出现松脱的现象,同时便于拆卸,因此需要对其做出一定程度的结构优化,以避免上述问题。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包括转向机壳组件和螺母组件,所述转向机壳组件的内部横向安插有蜗杆轴,且蜗杆轴的左侧套接有第一轴承,且蜗杆轴的右侧靠近中段的位置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螺母组件螺纹连接于蜗杆轴的表面,且螺母组件的底部啮合连接有齿扇,并且齿扇的下端安插有摇臂轴,所述转向机壳组件包括上壳盖、左机壳、下盖盒和右机壳,所述上壳盖的左侧滑插有左机壳,且左机壳的底部滑插有下盖盒,而且上壳盖与下盖盒远离左机壳的一侧均连接滑插有右机壳。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机壳组件还包括上固定螺栓、侧位螺栓、定位螺栓和密封圈,所述上壳盖的左右两端螺纹连接贯穿设置有上固定螺栓,所述左机壳远离上壳盖一端与下盖盒左侧同时螺纹贯穿连接有侧位螺栓,且下盖盒的左侧与右机壳的底部连接处螺纹贯穿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上壳盖、左机壳、下盖盒和右机壳的衔接处进设置有密封圈。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结构相同,且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采用角接触球轴承作为结构件使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卡合在左机壳的内侧中央,所述第二轴承卡合在右机壳的内侧中央。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壳盖的左右两侧结构分别与左机壳的顶部结构和右机壳的顶部结构相互匹配,且下盖盒的左右两侧结构分别与左机壳的底部结构和右机壳的底部结构相互匹配。
[0011]进一步的,所述螺母组件包括球形螺母、循环通管、滚珠和齿条,所述球形螺母的表侧设置有循环通管,且循环通管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滚珠,所述球形螺母的底部设置有齿条。
[0012]进一步的,所述球形螺母与循环通管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球形螺母与齿条为一体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滚珠沿球形螺母和循环通管内部螺纹管道进行滚动,且滚珠同时与蜗杆轴表面的螺纹相互嵌合。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由于上壳盖的左右两侧结构分别对应左机壳与右机壳的顶部结构相互匹配,并可以相互安插,同时下盖盒的左右两侧结构分别对应左机壳与右机壳的底部结构相互匹配,同样具有可以滑动安插的适配性,通过上述类似于简单的榫卯结构连接方式,在配合上固定螺栓、侧位螺栓和定位螺栓的结合使用,可以使整个转向机壳组件具有很高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在上壳盖、左机壳、下盖盒和右机壳相互连接处之间贴合有密封圈,不仅避免了整个转向机壳组件出现受潮进水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结构件之间安插的紧实度,以进一步提高结构连接稳固性,避免出现松脱的情况,同时上述结构还简化了拆装步骤,以便于对整个转向器进行拆卸检修。
[0016]2、本技术,蜗杆轴是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支撑连接从而横向安装在整个转向机壳组件的内部,使用角接触球轴承作为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由于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外圈上都有滚道,而且内、外圈能沿轴承轴向作相对位移,这类轴承特别适用于承受复合负荷,即径向和轴向同时作用的负荷,角接触球轴承轴向负荷承受能力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接触角为径向平面内球和滚道的接触点连线与轴承轴线的垂直线间的角度,以此提高了整个蜗杆轴的转动灵活性的同时可以分散其所受负荷,同时配合螺母组件,从而形成第一级传动,而其底部的齿条与齿扇形成二级传动,以此使整个转向器具有传动效率高,操纵轻便,使用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的本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的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的转向机壳组件剖视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转向机壳组件;101、上壳盖;102、左机壳;103、下盖盒;104、右机壳;105、上固定螺栓;106、侧位螺栓;107、定位螺栓;108、密封圈;2、蜗杆轴;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螺母组件;501、球形螺母;502、循环通管;503、滚珠;504、齿条;6、齿扇;7、摇臂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包括转向机壳组件1和螺母组件5,转向机壳组件1的内部横向安插有蜗杆轴2,且蜗杆轴2的左侧套接有第一轴承3,且蜗杆轴2
的右侧靠近中段的位置套接有第二轴承4,螺母组件5螺纹连接于蜗杆轴2的表面,且螺母组件5的底部啮合连接有齿扇6,并且齿扇6的下端安插有摇臂轴7,转向机壳组件1包括上壳盖101、左机壳102、下盖盒103和右机壳104,上壳盖101的左侧滑插有左机壳102,且左机壳102的底部滑插有下盖盒103,而且上壳盖101与下盖盒103远离左机壳102的一侧均连接滑插有右机壳104,转向机壳组件1还包括上固定螺栓105、侧位螺栓106、定位螺栓107和密封圈108,上壳盖101的左右两端螺纹连接贯穿设置有上固定螺栓105,左机壳102远离上壳盖101一端与下盖盒103左侧同时螺纹贯穿连接有侧位螺栓106,且下盖盒103的左侧与右机壳104的底部连接处螺纹贯穿连接有定位螺栓107,上壳盖101、左机壳102、下盖盒103和右机壳104的衔接处进设置有密封圈108,上壳盖101的左右两侧结构分别与左机壳102的顶部结构和右机壳104的顶部结构相互匹配,且下盖盒103的左右两侧结构分别与左机壳102的底部结构和右机壳104的底部结构相互匹配,首先将上壳盖101的右侧滑动安插到右机壳104的顶端,同时将下盖盒103的右侧滑动安插到右机壳104的底端,随后将右机壳104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准上壳盖101与下盖盒103的右侧进行滑动安插,在此期间,每一个构件在连接安插时,预先将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包括转向机壳组件(1)和螺母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壳组件(1)的内部横向安插有蜗杆轴(2),且蜗杆轴(2)的左侧套接有第一轴承(3),且蜗杆轴(2)的右侧靠近中段的位置套接有第二轴承(4),所述螺母组件(5)螺纹连接于蜗杆轴(2)的表面,且螺母组件(5)的底部啮合连接有齿扇(6),并且齿扇(6)的下端安插有摇臂轴(7),所述转向机壳组件(1)包括上壳盖(101)、左机壳(102)、下盖盒(103)和右机壳(104),所述上壳盖(101)的左侧滑插有左机壳(102),且左机壳(102)的底部滑插有下盖盒(103),而且上壳盖(101)与下盖盒(103)远离左机壳(102)的一侧均连接滑插有右机壳(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壳组件(1)还包括上固定螺栓(105)、侧位螺栓(106)、定位螺栓(107)和密封圈(108),所述上壳盖(101)的左右两端螺纹连接贯穿设置有上固定螺栓(105),所述左机壳(102)远离上壳盖(101)一端与下盖盒(103)左侧同时螺纹贯穿连接有侧位螺栓(106),且下盖盒(103)的左侧与右机壳(104)的底部连接处螺纹贯穿连接有定位螺栓(107),所述上壳盖(101)、左机壳(102)、下盖盒(103)和右机壳(104)的衔接处进设置有密封圈(10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松脱的汽车转向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光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启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