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取栓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51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取栓导管,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导管本体、封堵组件和收集网;导管本体包括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筒、内管和芯线,内管转动设于外筒内;内管中具有抽吸腔,内管的前端开设有多个连通抽吸腔的侧孔;芯线的前端贯穿内管的前端端面;封堵组件包括通液腔、球囊;外筒的前端设有连通孔,连通孔连通通液腔和球囊的内腔;收集网设于芯线的前端,收集网的一端设有牵引丝,牵引丝贯穿内管并沿芯线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血管取栓导管,将血管内的血栓破碎并抽吸至负压装置中;并借助球囊和收集网,实现了对血管内残留的血栓的碎屑进行收集,避免碎屑流向血管后端更小的血管内引发二次堵塞;提高了手术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取栓导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血管取栓导管。

技术介绍

[0002]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DVT导致静脉压力增高,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若在急性期末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静脉梗阻,静脉反流及静脉高压,形成血栓后综合征(post thrombosis syndrome,PTS),危及肢体生存。同时血栓存在脱落的风险,脱落后的血栓随着血流冲击到达肺动脉,引起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威胁生命安全。PTE和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in thromboembolism,VTE),两者具有相同易患因素,是VTE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两种表现形式。
[0003]现有的机械血栓清除装置,是一组用来清除血管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器械,采用溶解、粉碎、抽吸方式清除血管内血栓,恢复血运循环和瓣膜功能。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血栓抽吸导管可将部分血栓抽吸移出体外,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在此过程中血栓会破裂,产生小碎屑,小碎屑可能会随血液流动至堵塞后端血管,引起术后二次堵塞,导致手术不成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取栓导管,旨在解决破碎的细小血栓碎屑流向后端更小的血管,引起术后二次堵塞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管取栓导管,包括:
[0006]导管本体,包括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筒、内管和芯线,所述内管转动设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管中具有抽吸腔,所述内管的前端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抽吸腔的侧孔;所述芯线的前端贯穿所述内管的前端端面;
[0007]封堵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外筒内的通液腔和设于所述外筒前端的球囊;所述外筒的前端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通液腔和所述球囊的内腔;
[0008]收集网,设于所述芯线的前端,所述收集网的一端设有牵引丝,所述牵引丝贯穿所述内管并沿所述芯线移动,用于驱动所述收集网张开。
[000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收集网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于所述芯线上的固定环和沿所述芯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移动环,所述固定环的周向铰接有多个网杆;所述移动环的周向铰接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与多个所述网杆一一对应并铰接;所述牵引丝设于所述移动环的后端。
[00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网杆之间连接有弹性丝,所述弹性丝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
[00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内管中还设有护套,所述护套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所
述内管的端部;所述芯线和所述牵引丝均位于所述护套的内侧。
[00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护套的前部设有螺旋叶片。
[001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通液腔包括环形腔体和输液孔,所述输液孔沿所述外筒的轴线方向设置并连通所述环形腔体和供液装置;所述环形腔体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外筒的轴线方向。
[0014]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多个所述连通孔均匀开设于所述外筒的周向。
[0015]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螺旋叶片延伸至所述环形腔体的后方。
[0016]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内管包括管体和设于所述管体前端的端头,所述端头的外径小于所述管体的外径,所述端头和所述管体的侧壁上均具有所述侧孔。
[0017]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侧孔为长条孔。
[0018]本技术提供的血管取栓导管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血管取栓导管,通过设置芯线和内管,将血管内的血栓破碎并抽吸至负压装置中;并借助球囊和收集网,实现了对血管内残留的血栓的碎屑进行收集,避免碎屑流向血管后端更小的血管内引发二次堵塞;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取栓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取栓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取栓导管的撑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取栓导管的剖面图。
[0024]图中:1、外筒;2、内管;3、侧孔;4、球囊;5、导管座;6、芯线;7、固定环;8、移动环;9、牵引丝;10、网杆;11、支撑杆;12、端头;13、护套;14、螺旋叶片;15、输液孔;16、环形腔体;17、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请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血管取栓导管进行说明。所述血管取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封堵组件和收集网;导管本体包括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筒1、内管2和芯线6,内管2转动设于外筒1内;内管2中具有抽吸腔,内管2的前端开设有多个连通抽吸腔的侧孔3;芯线6的前端贯穿内管2的前端端面;封堵组件包括开设于外筒1内的通液腔、设于外筒1前端的球囊4;外筒1的前端设有连通孔17,连通孔17连通通液腔和球囊4的内腔;收集网设于芯线6的前端,收集网的一端设有牵引丝9,牵引丝9贯穿内管2并沿芯线6移动,用于驱动收集网张开。
[0027]本技术提供的血管取栓导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导管本体的前端(又称为近端)伸入血管内部,导管本体的后端(又称为远端)连接有导管座5,导管座5连接有负压装置,在取栓时,负压装置向导管本体的抽吸腔内施加一定的抽力,使血栓自侧孔3顺利进入抽吸腔内并通过抽吸腔进入负压装置中。
[0028]导管本体包括外筒1、内管2以及芯线6,在取栓时,芯线6位于最前端,芯线6带动内管2向前移动;在负压装置的驱动下,芯线6和内管2同轴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向前移动;首先芯线6经过血栓位置,并对血栓进行初步破坏;然后内管2的端部进入血栓位置,在内管2的压迫下,血栓被挤压破碎;在内管2的移动和抽吸腔的负压作用下,血栓块体经过侧孔3进入抽吸腔中;进入抽吸腔内的血栓块体被吸入负压装置从而带出血管。
[0029]由于在取栓时,内管2的管径小于血管的内径,在取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碎屑,碎屑会遗留在内管2和血管壁之间;因此为避免碎屑沿导管本体向下移动导致其他的细小血管堵塞,在外筒1的前部设有球囊4。球囊4借助通液腔连接供液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血管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包括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筒(1)、内管(2)和芯线(6),所述内管(2)转动设于所述外筒(1)内;所述内管(2)中具有抽吸腔,所述内管(2)的前端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抽吸腔的侧孔(3);所述芯线(6)的前端贯穿所述内管(2)的前端端面;封堵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外筒(1)内的通液腔和设于所述外筒(1)前端的球囊(4);所述外筒(1)的前端设有连通孔(17),所述连通孔(17)连通所述通液腔和所述球囊(4)的内腔;收集网,设于所述芯线(6)的前端,所述收集网的一端设有牵引丝(9),所述牵引丝(9)贯穿所述内管(2)并沿所述芯线(6)移动,用于驱动所述收集网张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网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于所述芯线(6)上的固定环(7)和沿所述芯线(6)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移动环(8),所述固定环(7)的周向铰接有多个网杆(10);所述移动环(8)的周向铰接有多个支撑杆(11),多个所述支撑杆(11)与多个所述网杆(10)一一对应并铰接;所述牵引丝(9)设于所述移动环(8)的后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网杆(10)之间连接有弹性丝,所述弹性丝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会张勇学李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