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宽带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29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10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宽带天线,包括:金属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环绕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侧表面;金属柱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连接器,包括本体部和金属探针,金属探针贯穿并部分伸出本体部;电路板,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一侧的同心的第一金属圆环和第二金属圆环,以及设置在基板另一侧的金属圆盘;基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位于第二金属圆环内;其中,本体部固定于第二金属圆环上且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金属探针插入第二通孔内;金属翼形结构,设置于侧表面;SMA接头,包括内导体和外导体,内导体与金属探针电连接,外导体固定于金属圆盘上。本申请能够使天线在多个频段下工作,且能够确保辐射仰角的稳定性。且能够确保辐射仰角的稳定性。且能够确保辐射仰角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宽带天线


[0001]本申请涉及微波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宽带天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适用于新一代制式的天线需要兼容旧有的通信频段,例如5G天线除了N78、N79等频段,还需要向下兼容原有的2/3/4G通信频段,这些频段合并后统称为Sub

6G频段。同样,适用于6G通信的天线,也需要兼容覆盖部分或全部Sub

6G频段。吸顶天线作为一种重要的室分天线,同样需要覆盖潜在的6G通信频段以及Sub

6G频段,以便减少天线个数,兼容不同制式系统。目前,6G通信有望启用6425MHz

7125MHz甚至更高的频段作为区域性的新增频段,而且WiFi6E频段(5925MHz

7125MHz)与之相邻交融,因此实现一种双宽带吸顶天线,一个频带覆盖Sub

6G频段,另一个频带覆盖6G和WiFi6E通信频段,将能更好地适用于未来通信系统。
[0003]相关技术中,宽带吸顶天线主要以单频带形式实现宽频覆盖,只能实现Sub

6G频段性能,无法在新增的6G频段保持良好匹配以及全向性,并且垂直极化天线在高频处辐射仰角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宽带天线,能够使天线在多个频段下工作,且能够确保辐射仰角的稳定性。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宽带天线,包括:金属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环绕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侧表面;所述金属柱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连接器,包括本体部和金属探针,所述金属探针贯穿并部分伸出所述本体部;电路板,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一侧的同心的第一金属圆环和第二金属圆环,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另一侧的金属圆盘;所述第一金属圆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的外径;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内;其中,所述本体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上且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金属探针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内;金属翼形结构,设置于所述侧表面,且所述金属翼形结构远离所述金属柱体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金属翼形结构靠近所述金属柱体的横截面宽度;SMA接头,包括内导体和外导体,所述内导体与所述金属探针电连接,所述外导体固定于所述金属圆盘上。
[0006]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07]当Sub

6G信号从SMA接头馈入后,Sub

6G信号通过金属探针传递至金属柱体,并引入至金属翼形结构,形成圆对称的垂直极化行波模式(即金属翼形结构产生行波);第一金属圆环及金属圆盘作为该行波的反射地,用于提供回路及调控Sub

6G信号辐射对应的辐射仰角,此时,天线形成了一个宽频工作频带用于覆盖Sub

6G频段。当6G频段信号通过SMA接头馈入后,金属探针与金属柱体的下表面构成等效单极子,形成一个谐振点;SMA接头的同
轴信号传递至连接器,连接器将同轴信号耦合进入第一金属圆环、基板和金属圆盘构成的双模谐振器,激励其TM01模式及TM02模式,形成另外两个谐振点,三个谐振点共同构成天线的另一个工作频带,用于覆盖潜在的6G频段。此外,本申请的双宽带天线充分利用了结构的复用共融:金属柱体下表面既作为等效单极子谐振器的主体部分,又作为行波的激励起点;金属探针既作为等效单极子谐振器的主体部分,又作为行波的馈电结构以及TM01模式及TM02模式的激励结构;双模谐振器既提供了TM01模式及TM02模式,又为行波提供反射地及调节辐射仰角。由于TM01模式、单极子模式及TM02模式都基于驻波工作形态,且整体尺寸相对较小,因此整个6G频段内全向垂直极化的辐射仰角相对较小,避免了单宽带天线产生的高频处辐射仰角过于上倾的缺陷。
[000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部包括金属固定部和介质部,所述介质部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金属固定部的正投影内,所述金属探针贯穿所述金属固定部和所述介质部;所述金属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上,贯穿所述金属固定部的金属探针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介质部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贯穿所述介质部的金属探针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金属柱体固定。
[0009]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确保电路板的基板接收到SMA接头发送的同轴信号。
[001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固定部呈圆柱状,所述金属固定部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的外径。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圆盘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正对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的内径。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面为金属化内壁面,所述内导体和所述金属探针通过所述金属化内壁面电连接。
[0013]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确保内导体和金属探针电连接,从而确保SMA接头的同轴信号能够传递至金属探针。
[001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多个第一过孔,多个所述第一过孔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金属圆环、所述基板以及所述金属圆盘。
[0015]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金属圆环、基板、金属圆盘以及第一过孔共同形成双模谐振器。
[001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多个第二过孔,多个所述第二过孔分别贯穿所述第二金属圆环、所述基板以及所述金属圆盘。
[001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柱体还包括凹槽,所述凹槽自所述侧表面向内凹陷;所述金属翼形结构部分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001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宽带天线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部;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基板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圆环的一侧,且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一金属圆环外;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金属翼形结构固定。
[001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翼形结构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一对竖直支撑条、设置于所述支撑条上的一对第一平行夹片,所述第一平行夹片上均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双宽带天线还包括螺丝,所述金属翼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平行夹片之间,所述螺丝穿过并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内。
[0020]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在降低固定支架的反射能力,从而提高天线的性能的同时,提高天线结构的稳定性。
[002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翼形结构为多个,所述双宽带天线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多个第二平行夹片,每个第二平行夹片上均开设有第三固定孔,且所述第二平行夹片的数量与所述金属翼形结构的数量相同;所述金属翼形结构上开设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四固定孔位于所述金属翼形结构靠近所述金属柱体的一侧;所述螺丝穿过并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内。
[0022]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在减少对天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环绕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侧表面;所述金属柱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连接器,包括本体部和金属探针,所述金属探针贯穿并部分伸出所述本体部;电路板,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一侧的同心的第一金属圆环和第二金属圆环,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另一侧的金属圆盘;所述第一金属圆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的外径;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内;其中,所述本体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上且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金属探针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内;金属翼形结构,设置于所述侧表面,且所述金属翼形结构远离所述金属柱体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金属翼形结构靠近所述金属柱体的横截面宽度;SMA接头,包括内导体和外导体,所述内导体与所述金属探针电连接,所述外导体固定于所述金属圆盘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金属固定部和介质部,所述介质部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金属固定部的正投影内,所述金属探针贯穿所述金属固定部和所述介质部;所述金属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上,贯穿所述金属固定部的金属探针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介质部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贯穿所述介质部的金属探针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金属柱体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固定部呈圆柱状,所述金属固定部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的外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圆盘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正对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的内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金薛文浩徐宗铭赵瑞静路易林垄龙杨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