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动力总成转运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25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动力总成转运平台,涉及汽车动力总成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工装底板,工装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发动机缸体支撑托块、一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和二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发动机缸体支撑托块、一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和二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对发动机进行支撑;工装底板上表面还设置有一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二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和变速器总成支撑托块,一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二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和变速器总成支撑托块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对变速器进行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发动机和变速器进行三角形式的稳定支撑结构,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增大了支撑有效接触面积,还达到了便于固定和支撑的效果。固定和支撑的效果。固定和支撑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动力总成转运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动力总成物流运输
,特别是一种新型汽车动力总成转运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汽车生产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无论是大规模、实力雄厚的车企,还是正在发展成型中的车企均需要转运汽车动力总成。传统的汽车动机总成转运多采用转运推车进行运输,生产效率低,不能适用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不利于制作的成本及周期节省。因此,现有技术中对汽车动力总成进行了改进,改变了传统的推车形式。
[0004]例如,在专利号为CN 209192647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汽车动力总成转运托架,并具体公开了: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的至少一组定位支撑组件,所述定位支撑组件包括位于前侧的变速器支撑柱、位于中间的第一发动机支撑柱与第二发动机支撑柱、位于后侧的第三发动机支撑柱与第四发动机支撑柱,所述第一发动机支撑柱、第二发动机支撑柱、第三发动机支撑柱与第四发动机支撑柱的设置位置与发动机上设置的支撑点相适应;所述变速器支撑柱与所述底座之间为可拆卸式滑动连接。以上专利通过将支撑柱改为活动连接方式,能够满足不同车型的不同动力总成的转运。
[0005]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虽然现有技术中对传统动力总成转运的推车形式进行了改进,在使用时仍存在一些不便之处:
[0006](1)现有技术中的转运平台无法与流水线式的生产相适配。由于轨道生产线优势比较明显,转运平台无法与轨道生产线相适配将带来极大的不便,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例如上述的技术专利,并没有设置与轨道生产线相适配的结构。
[0007](2)现有转运平台对于动力总成的支撑处材质为刚性,容易对汽车动力总成造成一定的损坏。
[0008](3)现有转运平台的支撑方式较为单一,支撑位置一般为平行设置的多点位支撑方式,支撑点的接触面积较小,支撑点的布局和设置不够科学和灵活,因此在对动力总成进行支撑时效果和稳定性有待完善。例如上述的技术专利,支撑柱设置在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上,支撑处实质上为各个支撑柱和设置在支撑柱上的定位凸起,这样的支撑点由于接触面积较小,因此整体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动力总成转运平台,适用于轨道式生产线,能够对发动机和变速器进行三角形式的稳定支撑结构,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对各个支撑点与发动机、变速器等的接触面进行了设计,不仅增大了支撑有效接触面积,还达到了便于固定和支撑的效果;各个支撑点与发动机、变速器等的接触面均为聚氨酯材质制成,进
一步保护了发动机、变速器等的结构不受损坏,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汽车动力总成转运平台,包括工装底板,所述工装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发动机缸体支撑托块、一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和二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所述发动机缸体支撑托块、一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和二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对发动机进行支撑;所述工装底板上表面还设置有一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二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和变速器总成支撑托块,所述一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二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和变速器总成支撑托块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对变速器进行支撑。
[0012]优选的,所述工装底板上表面还设置有三元催化转化器总成支撑托块,用于对三元催化转化器进行支撑;所述工装底板上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环通过吊环螺钉固定在工装底板上,所述螺钉与工装底板之间还设置有平垫圈和标准型弹簧垫圈;所述工装底板的四个边上设置有托盘阻挡,所述托盘阻挡为L形结构,且托盘阻挡的末端伸出工装底板的外部;所述工装底板的四个角上还设置有托盘导向轮组件,所述托盘导向轮组件用于转运平台在传送轨道内移动。
[0013]优选的,所述发动机缸体支撑托块包括支撑柱组件和设置于支撑柱组件顶部的发动机缸体接触块,所述发动机缸体接触块的顶部设置有条状的两个平行的平面,两个平行的平面距离工装底板的高度不同,两个平行的平面之间设置有斜面。
[0014]优选的,所述一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包括支撑柱组件和设置于支撑柱组件顶部的一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所述一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为顶部设置有凹槽的方形结构,凹槽的形状为梯形。
[0015]优选的,所述二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包括支撑柱组件和设置于支撑柱组件顶部的二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所述二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二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的顶面为倾斜设置;所述二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的顶面上设置有定位销。
[0016]优选的,所述三元催化转化器总成支撑托块包括支撑柱组件和设置于支撑柱组件顶部的三元催化转化器接触块,所述三元催化转化器接触块为顶部设置有凹槽的方形结构,凹槽的形状为梯形。
[0017]优选的,所述变速器总成支撑托块包括支撑柱组件和设置于支撑柱组件顶部的变速器接触块,所述变速器接触块为顶部设置有凹槽的方形结构,凹槽的形状为梯形。
[0018]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组件包括基座和设置于基座中央的支撑柱本体,所述基座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开口销,两个开口销设置于支撑柱本体的外部,所述开口销用于对支撑柱本体进行固定;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用于将基座与工装底板进行固定。
[0019]优选的,所述一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包括一号底部固定块和设置于一号底部固定块顶部的一号顶部接触块,所述一号顶部接触块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平面,两个平行的平面均平行于工装底板且距离工装底板的高度不同;所述二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包括二号底部固定块和设置于二号底部固定块顶部的二号顶部接触块,所述二号顶部接触块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平面,两个平行的平面均平行于工装底板且距离工装底板的高度不同。
[0020]优选的,所述发动机缸体接触块、一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二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三元催化转化器接触块、变速器接触块、一号顶部接触块和二号顶部接触块的材质均为聚氨酯。
[002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动力总成转运平台,适用于轨道式生产线,发动机缸体支撑托块、一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和二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对发动机进行支撑,所述一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二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和变速器总成支撑托块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对变速器进行支撑,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
[0023]2、本专利技术同时对各个支撑点与发动机、变速器等的接触面进行了设计,即对发动机缸体接触块、一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二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三元催化转化器接触块、变速器接触块、一号顶部接触块和二号顶部接触块的顶面进行了设计,不仅增大了支撑有效接触面积,还能够使支撑和固定更加有针对性,达到了便于固定和支撑的效果。
[0024]3、本专利技术各个支撑点与发动机、变速器等的接触面均为聚氨酯材质制成,使用柔性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动力总成转运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底板,所述工装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发动机缸体支撑托块、一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和二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所述发动机缸体支撑托块、一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和二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对发动机进行支撑;所述工装底板上表面还设置有一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二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和变速器总成支撑托块,所述一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二号变速器总成辅助托块和变速器总成支撑托块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对变速器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动力总成转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底板上表面还设置有三元催化转化器总成支撑托块,用于对三元催化转化器进行支撑;所述工装底板上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环通过吊环螺钉固定在工装底板上,所述螺钉与工装底板之间还设置有平垫圈和标准型弹簧垫圈;所述工装底板的四个边上设置有托盘阻挡,所述托盘阻挡为L形结构,且托盘阻挡的末端伸出工装底板的外部;所述工装底板的四个角上还设置有托盘导向轮组件,所述托盘导向轮组件用于转运平台在传送轨道内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汽车动力总成转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缸体支撑托块包括支撑柱组件和设置于支撑柱组件顶部的发动机缸体接触块,所述发动机缸体接触块的顶部设置有条状的两个平行的平面,两个平行的平面距离工装底板的高度不同,两个平行的平面之间设置有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动力总成转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包括支撑柱组件和设置于支撑柱组件顶部的一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所述一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为顶部设置有凹槽的方形结构,凹槽的形状为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动力总成转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发动机悬架支撑托块包括支撑柱组件和设置于支撑柱组件顶部的二号发动机悬架接触块,所述二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林李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松果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