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适性杂交水稻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01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广适性杂交水稻的选育方法,该方法以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为母本,以水稻雄性可育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然后按杂交水稻常规育种方法育种。所述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是指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Y58S或以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Y58S为亲本选育的光温敏不育系。所述水稻雄性可育品种是常规水稻品种或杂交水稻恢复系,或是采用所述常规水稻品种或杂交水稻恢复系作为亲本通过杂交或回交育种途径选育的品种(品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稻区生态条件相差甚大,通过培育和大面积推广这种广适性杂交水稻可以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尤其是超级杂交水稻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广适性高产杂交水稻的选育方法,属于植物新品种育种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世界上、特别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稻持续增产技术研究始终是当今稻作科学研究的主题。过去30多年以来在水稻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和大面积推广,更带来了我国水稻产量的一次飞跃。杂交水稻一般比常规水稻品种增产20%以上,但是各个杂交水稻组合的具体产量在各生态区表现也不尽一致,比如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湖南汝城县单产可达700公斤/亩,在云南永胜县可达1000公斤/亩,而在湘西自治州某些区域就只有500-600公斤,甚至洞庭湖区如果抽穗结实期遇上高温气候可能只有200-300公斤/亩。尤其是水稻的超高产育种,在不断改良产量潜力的同时,增强品种对各种生态逆境条件的广泛适应性显得十分重要。据徐正进、陈温福与张龙步1990年报道,日本是最早开展超级稻研究的国家,但为什么至今仍未获得成功呢,主要症结在于品种适应性问题。其实,日本的超级稻计划曾育成5个超高产品种,小面积试种非常成功,但后来都因为这些品种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广适性杂交水稻的选育方法,该方法是以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为母本,以水稻雄性可育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然后按杂交水稻常规育种方法育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适性杂交水稻的选育方法,该方法是以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为母本,以水稻雄性可育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然后按杂交水稻常规育种方法育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适性杂交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即是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Y58S,或是以所述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启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