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999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用外壳,包括下壳,所述下壳前端固定连接有U型中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限位柱插入第一通孔中,边缘限位槽插在U型中壳上,可以保证第一螺钉的准确定位,不用反复对准,同时避免内部组件偏移安装位置后被压坏,之后将第一螺钉经过第二通孔拧入第一双通铜柱中,即可将电子组件固定在上壳与下壳之间,最后再将第二螺钉经过第三通孔拧入第二双通铜柱中即可将电池仓固定在后壳上,最后通过将电池盖板安装在电池仓内、屏幕盖板固定在凹槽中即可隐藏所有的螺钉孔,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外壳的拆卸和安装,而且通过对第一螺钉与第二螺钉进行隐藏使的外壳安装美观。螺钉进行隐藏使的外壳安装美观。螺钉进行隐藏使的外壳安装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用外壳


[0001]本技术涉及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用外壳。

技术介绍

[0002]在检查吞咽神经和肌肉时需要用到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通过咽神经与肌肉电刺激仪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及训练,通过输出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对喉颈部神经肌肉进行电刺激,兴奋神经及吞咽肌群。可促使产生类似吞咽的肌群(依次)运动,可缓解神经元麻痹、促进吞咽反射弧功能重建与恢复,进而提高吞咽及语言能力。
[0003]现有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外壳通常由对个壳体、若干功能性盖板和薄膜按键面板组成。多个壳体均设置有安装孔,均需要安装电子组件,安装时首先将电子组件用螺钉固定到相应的壳体上,再把壳体安装起来,最后扣上所有的功能性盖板,十分麻烦且还不可以对螺钉进隐藏,导致美观性也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用外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用外壳,包括下壳,所述下壳前端固定连接有U型中壳,所述下壳前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双通铜柱,所述前端设置有电子组件,所述电子组件前端设置有上壳,所述电子组件前端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壳前端中间靠底部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上壳前端顶部贯穿并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后端设置有第一软胶键,所述上壳后端顶部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内壁均贯穿并设置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均贯穿上壳并经过凹槽,所述第二通孔前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一螺钉,所述上壳后端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边缘限位槽,所述U型中壳两侧中间位置均贯穿并设置有第二限位槽,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软胶键,所述下壳前端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双通铜柱,所述下壳后端中间靠底部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底部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第三通孔,两个所述第三通孔后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二螺钉。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第一螺钉与第一双通铜柱之间螺纹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两个所述第二螺钉均经过第三通孔并与第二双通铜柱之间螺纹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下壳后端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贴标槽。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电池仓内壁后端设置有电池盖板。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下壳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背夹。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凹槽前端设置有屏幕盖板。
[001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中,首先通过将限位柱插入第一通孔中,边缘限位槽插在U型中壳上,可以保证第一螺钉的准确定位,不用反复对准,同时避免内部组件偏移安装位置后被压坏,之后将第一螺钉经过第二通孔拧入第一双通铜柱中,即可将电子组件固定在上壳与下壳之间,最后再将第二螺钉经过第三通孔拧入第二双通铜柱中即可将电池仓固定在后壳上,最后通过将电池盖板安装在电池仓内、屏幕盖板固定在凹槽中即可隐藏所有的螺钉孔,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外壳的拆卸和安装,而且通过对第一螺钉与第二螺钉进行隐藏使的外壳安装美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用外壳的正视爆炸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用外壳的后视爆炸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用外壳的立体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上壳;2、下壳;3、U型中壳;4、屏幕盖板;5、电池盖板;6、第一软胶键;7、背夹;8、第一限位槽;9、限位柱;10、电子组件;11、边缘限位槽;12、第一螺钉;13、第二软胶键;14、第二限位槽;15、电池仓;16、贴标槽;17、第一双通铜柱;18、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20、第二双通铜柱;21、第三通孔;22、凹槽;23、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
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携带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用外壳,包括下壳2,下壳2前端固定连接有U型中壳3,下壳2前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双通铜柱,前端设置有电子组件10,电子组件10前端设置有上壳1,电子组件10前端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18,上壳1前端中间靠底部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一限位槽8,上壳1前端顶部贯穿并设置有凹槽22,第一限位槽8后端设置有第一软胶键6,上壳1后端顶部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限位柱9,限位柱9内壁均贯穿并设置有第二通孔19,且第二通孔19均贯穿上壳1并经过凹槽22,第二通孔19前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一螺钉12,上壳1后端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边缘限位槽11,U型中壳3两侧中间位置均贯穿并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4,两个第二限位槽14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软胶键13,下壳2前端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双通铜柱20,下壳2后端中间靠底部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电池仓15,电池仓15底部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第三通孔21,两个第三通孔21后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二螺钉23,通过将限位柱9插入第一通孔18中,边缘限位槽11插在U型中壳3上,可以保证第一螺钉12的准确定位,不用反复对准,同时避免内部组件偏移安装位置后被压坏,之后将第一螺钉12经过第二通孔19拧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用外壳,包括下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2)前端固定连接有U型中壳(3),所述下壳(2)前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双通铜柱,所述前端设置有电子组件(10),所述电子组件(10)前端设置有上壳(1),所述电子组件(10)前端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18),所述上壳(1)前端中间靠底部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一限位槽(8),所述上壳(1)前端顶部贯穿并设置有凹槽(22),所述第一限位槽(8)后端设置有第一软胶键(6),所述上壳(1)后端顶部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限位柱(9),所述限位柱(9)内壁均贯穿并设置有第二通孔(19),且第二通孔(19)均贯穿上壳(1)并经过凹槽(22),所述第二通孔(19)前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一螺钉(12),所述上壳(1)后端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边缘限位槽(11),所述U型中壳(3)两侧中间位置均贯穿并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4),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槽(14)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软胶键(13),所述下壳(2)前端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双通铜柱(20),所述下壳(2)后端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亚非王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兰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