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流刺激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36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微电流刺激仪,包括电源、供电模块、用户控制模块、显示模块、主控模块、输出刺激模块和刺激电极;电源与供电模块连接,主控模块分别与供电模块、用户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输出刺激模块连接,输出刺激模块与刺激电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微电路控制设计,实现数字调节方式,治疗输出参数档位可调,可根据不同个体患者选择输出强度、定时时间;采用超低频电流,方便实用,输出控制精度高,体积小,便于携带,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电流刺激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微电流刺激仪。

技术介绍

[0002]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据报道美国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2~50%,英国10~14%,日本20%,法国30%,我国也在30%以上,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睡眠障碍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但相当多的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现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是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提醒人们要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在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即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0003]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微电流刺激仪采用CES疗法,CES是Cranial ElectrotherapyStimulation的英文简称,即为“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此疗法的治疗原理是通过低强度的微电流有频率的弥散性刺激大脑边缘系统,影响和改善异常的脑电波,增加患者的深度睡眠时间,并是大脑分泌能够调节人的情绪认知,及各项生理活动的神经激素,从而实现对失眠、神经衰弱疾病的辅助治疗,改善异常的脑电波,显著增强α波活动;促进内腓肽、 5

HT、r

氨基丁酸等的分泌;降低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分泌;改善心率、血压、皮电、皮温等各种生理信号;自1953年CES作为电睡眠仪应用到现在,CES在多种病症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较显著的治疗有效性;在临床治疗时CES参数选择是基于患者反应来确定个体的治疗输出,CES输出电流参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将是CES未来研究的热点。
[0004]然而,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微电流刺激仪体积较大,需占据较大的摆放空间,不便于用户随身携带使用;传统的微电流刺激仪大多采用机械式进行调节,机械电位器使用寿命短,电位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0006]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电流刺激仪,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电流刺激仪,包括电源、供电模块、用户控制模块、显示模块、主控模块、输出刺激模块和刺激电极;电源与供电模块连接,主控模块分别与供电模块、用户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输出刺激模块连接,输出刺激模块与刺激电极连接,输出刺激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极性电容、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电感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三极管
的基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08]优选的是,供电模块包括稳压芯片、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二电感、第二二极管和第二极性电容;稳压芯片电压输入端引脚与第九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稳压芯片第一电感连接端引脚与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稳压芯片第二电感连接端引脚与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稳压芯片电压输出端引脚与第十电阻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二极性电容正极和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九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接地。
[000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主控模块包括微控芯片、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二电阻和晶振;微控芯片电源端引脚与第五电容的一端和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微控芯片复位端引脚与第十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微控芯片晶振输入端引脚与晶振的一端和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微控芯片晶振输出端引脚与晶振另一端和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用户控制模块包括模式选择开关、强度减弱调整开关、强度加强调整开关、启停开关、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六电阻、模式选择开关一端与第十电容的一端、第十一电容的一端、强度减弱调整开关的一端、第十二电容的一端、强度加强调整开关的一端、第十三电容的一端和启停开关的一端连接,模式选择开关另一端与第十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强度减弱调整开关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强度加强调整开关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启停开关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00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稳压芯片采用TPS63000型号的芯片。
[00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微控芯片采用STM32F103RCT6型号的芯片。
[00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显示模块采用JLX12864G

086

PC型号的显示驱动芯片。
[00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电源采用干电池或锂电池供电。
[001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括输出指示灯,输出指示灯与主控模块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17]1、本技术采用微电路控制设计,实现数字调节方式,治疗输出参数档位可调,可根据不同个体患者选择输出强度、定时时间;可靠度高,无机械磨损,通过输出刺激模块输出到刺激电极进行治疗,输出控制精度高。
[0018]2、本技术的一种微电流刺激仪,采用微电路设计,集成度高,结构简单使用三节7号电池供电,电源供电稳定,仪器只有成人手掌大小,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流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供电模块、用户控制模块、显示模块、主控模块、输出刺激模块和刺激电极;所述电源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所述用户控制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输出刺激模块连接,所述输出刺激模块与所述刺激电极连接,所述输出刺激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极性电容、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电流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稳压芯片、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二电感、第二二极管和第二极性电容;所述稳压芯片电压输入端引脚与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第一电感连接端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第二电感连接端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电压输出端引脚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极性电容正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亚非王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兰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