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990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包括导热组件、主动散热组件、阵列式散热孔组;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胶板、U形金属导热板,所述导热胶板设置在直流电源内部电流板与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之间,所述主动散热组件包括多组风扇结构、两个金属散热片,所述金属散热片分别设置在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的外部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金属散热片、U形金属导热板、风扇结构的设置,能够在保证散热效率的情况下,同时提高了直流电源的整体强度,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保证了直流电源的供电稳定性;通过输出切断组件的设置,能够在回路中电流过高时,将外部线缆推出直流电源输出接头,实现切断输出,保证了直流电源的使用安全性。保证了直流电源的使用安全性。保证了直流电源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直流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直流电源,是维持电路中形成稳恒电压电流的装置,直流电源有正、负两个电极,正极的电位高,负极的电位低,当两个电极与电路连通后,能够使电路两端之间维持恒定的电位差,从而在外电路中形成由正极到负极的电流。直流电源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供给电路,以维持电流的稳恒流动。
[0003]现有的直流电源主要采用被动式散热结构,即通过散热孔或散热窗进行散热,在回路中电流过大时,如不及时将热量排出或切断输出,极易造成直流电源内部元器件的损坏,大大降低直流电源的使用寿命,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直流电源存在的采用被动式散热结构,极易造成直流电源内部元器件的损坏,大大降低直流电源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技术包括:导热组件、主动散热组件、阵列式散热孔组;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胶板、U形金属导热板,所述导热胶板设置在直流电源内部电流板与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之间,所述主动散热组件包括多组风扇结构、两个金属散热片,所述金属散热片分别设置在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的外部两侧,且金属散热片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外壁、直流电源壳体内壁紧贴,多组风扇结构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金属散热片的内部后端,直流电源壳体后端对应风扇结构的位置设置有进气窗,所述阵列式散热孔组包括多个呈阵列设置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开设在直流电源壳体两侧,并与所述金属散热片的内部空间连通。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的下端设置有多个连接杆,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杆与直流电源壳体底部连接。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散热片、U形金属导热板的上、下端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孔中贯穿设置有定位锁销,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的两侧、所述金属散热片均通过所述定位锁销与直流电源壳体的两侧连接。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散热片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沟槽,各所述风扇结构一一对应分布在各沟槽的内部后端,散热孔均匀分布在多个沟槽外侧并与其连通。
[0009]更进一步的,单组所述风扇结构包括扇叶、电机、支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沟槽的内部后端,所述扇叶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为设置在直流电源内部电流板上的多个温度传感器。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置在直流电源壳体内部上端,所述控制箱内部设置有微控制器、多个电机驱动器;所述电机驱动器分别与各个电机通信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各所述电机驱动器、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且与直流电源内部电流板上的输出端口电连接。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还包括输出切断组件,所述输出切断组件包括霍尔电流传感器、切断结构,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设置在直流电源的输出接头的内部引线上,并与所述微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切断结构与所述微控制器通信连接,通过所述切断结构将与外部线缆推出直流电源的输出接头。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切断结构包括设置在直流电源壳体内壁上的电动气缸、L形推杆,所述L形推杆的一端贯穿直流电源壳体并与电动气缸的缸柱连接,另一端位于外部线缆与直流电源输出接头之间。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外部线缆包括橡胶插头座、导线、金属插柱,导线与金属插柱连接,所述橡胶插头座包裹在金属插柱后端,连接时金属插柱前端插入直流电源的输出接头中,橡胶插头座的两侧嵌入所述L形推杆上开设的弧形槽中,形成过盈连接。
[0015]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金属散热片、U形金属导热板、风扇结构的设置,能够在保证散热效率的情况下,同时提高了直流电源的整体强度,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保证了直流电源的供电稳定性;通过输出切断组件的设置,能够在回路中电流过高时,将外部线缆推出直流电源输出接头,实现切断输出,保证了直流电源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直流电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热组件、主动散热组件、阵列式散热孔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输出切断组件与直流电源输出接头的相配合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包括:导热组件、主动散热组件、阵列式散热孔组;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胶板31、U形金属导热板32,所述导热胶板31设置在直流电源内部电流板2与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32(具备较大的表面积)之间,用于快速将直流电源内部电流板2上元器件产生传导到U形金属导热板32上,所述主动散热组件包括多组风扇结构、两个金属散热片41,所述金属散热片41分别设置在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32的外部两侧,且金属散热片41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32外壁、直流电源壳体1内壁紧贴,用于快速将热量导出,多组风扇结构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金属散热片41的内部后端,直流电源壳体1后端对应位置设置有进气窗,所述阵列式散热孔组包括多个呈阵列设置的散热孔43,所述散热孔43开设在直流电源壳体1两侧,并与所
述金属散热片41的内部空间连通,便于将热量快速散出。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32的下端设置有多个连接杆33,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32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杆33与直流电源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保证了与直流电源壳体1连接的稳定性。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散热片41、U形金属导热板32的上、下端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孔中贯穿设置有定位锁销5,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32的两侧、所述金属散热片41均通过所述定位锁销5与直流电源壳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通过金属散热片41、U形金属导热板32的设置,能够在保证散热效率的情况下,同时提高了直流电源的整体强度,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散热片4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沟槽411,各所述风扇结构一一对应分布在各沟槽411的内部后端,散热孔43均匀分布在多个沟槽411外侧并与其连通,金属散热片41同时具备表面积较大的特性,能够大大提高散热速度。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散热片41的前端封闭,可防止热量回流至直流电源壳体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组件、主动散热组件、阵列式散热孔组;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胶板、U形金属导热板,所述导热胶板设置在直流电源内部电流板与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之间,所述主动散热组件包括多组风扇结构、两个金属散热片,所述金属散热片分别设置在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的外部两侧,且金属散热片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外壁、直流电源壳体内壁紧贴,多组风扇结构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金属散热片的内部后端,直流电源壳体后端对应风扇结构的位置设置有进气窗,所述阵列式散热孔组包括多个呈阵列设置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开设在直流电源壳体两侧,并与所述金属散热片的内部空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的下端设置有多个连接杆,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杆与直流电源壳体底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片、U形金属导热板的上、下端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孔中贯穿设置有定位锁销,所述U形金属导热板的两侧、所述金属散热片均通过所述定位锁销与直流电源壳体的两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片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沟槽,各所述风扇结构一一对应分布在各沟槽的内部后端,散热孔均匀分布在多个沟槽外侧并与其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直流电源的供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单组所述风扇结构包括扇叶、电机、支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沟槽的内部后端,所述扇叶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钰婷沈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索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