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990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及其建造方法,包括两个盾构隧道,设为上行隧道、下行隧道,两者分别设于站台层两侧,并通过横通道分别与中部通道连通,站台层通过扶梯斜通道与站厅层连接,盾构隧道上方设有排热风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站台层能减小暗挖工程量,降低了施工风险,基本不需要交通疏解、管线改迁,避免了车站主体施工对地面交通、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的影响,减少了粉尘、振动、噪音等污染;两侧站台直接联通,站厅到站台客流路径唯一,目的明确,通视性好,使用舒适度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站台层建造方法,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区间盾构工法相结合,提高车站建设的机械化率,减小对地质条件、劳动力的依赖,减少对地面环境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及其建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交通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尽管我们已有办法将盾构法的安全性、高效性与扩挖相结合,来解决城市复杂环境下建造地铁车站的诸多矛盾与挑战,但该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工程环境。例如,盾构隧道与扩挖相结合的岛式地铁站台层空间型式,从建造的角度来说难点在于拆除管片与扩挖工程量大,站台空间断面的整体跨度大,需要较好的地质条件支持。对于埋深较大,具有较为明确的稳定基岩覆盖层厚度,且基岩裂隙水不发育的地质环境,可以采用此工法建造客流容量大且功能舒适的站台层空间。遗憾的是地质条件往往千差万别。对于基岩面起伏较大,风化程度不均匀的复杂地层,过大的扩挖量与整体跨度会显著增加工程风险,或为降低风险需增加昂贵的工程措施。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依然需要客流容量大且舒适的站台层空间,如何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区间盾构工法相结合,尽可能提高车站建设的机械化率,减小对地质条件、人工劳动力的依赖,减少对地面环境的影响?我们研究获得了一种新的断面型式,既能满足岛式站台层空间功能需求,又能显著降低对地质条件的严格依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及其建造方法,其中,一种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两条盾构隧道作为行车区域及乘客上下车空间,在两条盾构隧道之间设立中部通道作为车站站台交通及候车区域,所述中部通道与盾构隧道之间在站台门对应位置采用小型横通道连通,作为乘客上下车通道,在站台层上部空间设置站厅层并设扶梯斜通道连通站厅层和站台层,设立出入口和地面风亭,组合所述出入口和地面风亭、所述站厅层和所述站台层三部分空间形成完整的地铁车站。
[0004]所述行车区域及乘客上下车空间包括两个盾构隧道,其中一个所述盾构隧道设为上行轨道,另一个设为下行轨道,所述上行轨道与下行轨道分别设于所述站台层两侧,并通过横通道分别与所述中部通道连通,所述站台层通过扶梯斜通道与站厅层连接,所述盾构隧道上方设有排热风道。
[0005]优选地,所述横通道间留有岩柱。
[0006]优选地,所述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建设于土层之下的岩层里,所述站台层上方有围岩覆盖层覆盖。
[0007]优选地,一种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先通过盾构法建造两条盾构隧道,作为行车区域及乘客上下车空间;
[0009]S2、在两条盾构隧道之间采用暗挖法或顶管法施工中部通道作为车站站台交通及候车区域,施工小型横通道连通盾构隧道与暗挖或顶管隧道,在站台空间内进行车站公共区和设备房的布置以及工艺设计;
[0010]S3、通过明挖或顶管法筑站厅并设扶梯斜通道连通站厅层和站台层;
[0011]S4、通过明挖或盾构法建造出入口和地面风亭。
[0012]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横通道间留有岩柱,岩柱受力状态与横通道长度及围岩性状相关,。
[0013]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具体步骤如下:
[0014]S21、先需根据地质条件分析岩柱的强度应力比,根据强度应力比确定岩柱的几何参数,确保岩柱处于稳定状态,实现施工期间围岩压力主要由岩柱与隧道支护结构承担,同时缓解盾构保留管片或顶管管节上的应力集度的目标。
[0015]S22、将围岩覆盖层以上土层简化为荷载,不考虑覆盖层围岩应力释放,然后通过隧道支护结构与围岩共同承载的物理模型分析支护结构在地层压力作用下的内力上限,并与静水压力工况下的隧道支护结构内力进行内力工况组合,确定支护结构内力上限。
[0016]S23、盾构保留管片、顶管保留管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盾构拆除管片、顶管拆除管节采用玻璃纤维筋混凝土结构。
[0017]S24、采用暗挖法或顶管法施工中部通道,若采用暗挖法施工中部通道:暗挖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支护结构中,初期支护采用高性能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结构,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采之间采用喷膜防水,根据地质素描按需设置预应力锚杆,利用盾构隧道空间并结合横通道位置,采用多点横向机械化暗挖,形成多个暗挖隧道工作面后,沿车站纵向实现快速暗挖隧道循环施工,从而避免了地面设置临时施工竖井与施工通道。
[0018]S25、横通道与盾构保留管片或保留顶管管节通过后浇钢筋混凝土环框梁实现固结,与暗挖隧道二次衬砌通过预留钢筋实现固结。
[0019]S26、暗挖隧道二次衬砌或顶管施工完成后,依次完成与地铁列车活动门相对应的其余横通道施工。
[0020]优选地,所述步骤S24与S25之间,完成暗挖隧道二次衬砌或顶管,并与横通道位置相对应的盾构隧道和顶管内采用钢结构绗架支顶盾构管片和顶管管节后,拆除盾构管片和顶管管节并完成其余横通道施工,横通道与盾构保留管片或保留顶管管节通过后浇钢筋混凝土环框梁实现固结,与暗挖隧道二衬通过预留钢筋实现固结。
[0021]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与步骤S2之间,具备如下步骤:根据列车活动门间距模数与宽度,确定盾构隧道管片和顶管管节宽度模数,使得连接盾构隧道与暗挖隧道或顶管的横通道宽度与拆除盾构管片和拆除顶管管节宽度模数相匹配,根据侧站台宽度及楼扶梯布置确定中部通道跨度与线间距。
[0022]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及其建造方法,采用机械化程度高的盾构与机械化暗挖相结合的建造方式,完成客流容量需求大且空间舒适的站台层建造,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区间盾构工法相结合,提高车站建设的机械化率,减小对地质条件、劳动力的依赖,减少对地面环境的影响。
[0023]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能够有效满足车站工艺及功能,同时减小暗挖断面,降低了施工风险,除附属结构外,基本不需要交通疏解、管线改迁,避免了车站主体施工对地面交通、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的影响,减少了粉尘、振动、噪音等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侧站台直接联通,站厅到站台客流路径唯一,目的明确;站台、站厅
空间连续及通视性好,使用舒适度高;所用于地铁车站包括但不限于岛式车站。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的站台层有连通道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的站台层无连通道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的站台层横剖面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的站台层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8]图中:1、第一盾构隧道;2、第二盾构隧道;3、上行轨道;4、下行轨道;5、中部通道;61、第一横通道;62、第二横通道;7、站厅层;8、扶梯;9、排热风道;10、列车活动门;11、岩柱;12、初期支护;13、岩面线;14、围岩覆盖层;15、土层;16、二次衬砌;17、盾构保留管片;18、盾构拆除管片;19、预应力锚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其特征在于,两条盾构隧道作为行车区域及乘客上下车空间,在两条盾构隧道之间设立中部通道作为车站站台交通及候车区域,所述中部通道与盾构隧道之间在站台门对应位置采用小型横通道连通,作为乘客上下车通道,在站台层上部空间设置站厅层并设扶梯斜通道连通站厅层和站台层,设立出入口和地面风亭,组合所述出入口和地面风亭、所述站厅层和所述站台层三部分空间形成完整的地铁车站;所述行车区域及乘客上下车空间包括两个盾构隧道,其中一个所述盾构隧道设为上行轨道,另一个设为下行轨道,所述上行轨道与下行轨道分别设于所述站台层两侧,并通过横通道分别与所述中部通道连通,所述站台层通过扶梯斜通道与站厅层连接,所述盾构隧道上方设有排热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通道间留有岩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建设于土层之下的岩层里,所述站台层上方有围岩覆盖层覆盖。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先通过盾构法建造两条盾构隧道,作为行车区域及乘客上下车空间;S2、在两条盾构隧道之间采用暗挖法或顶管法施工中部通道作为车站站台交通及候车区域,施工小型横通道连通盾构隧道与暗挖或顶管隧道,在站台空间内进行车站公共区和设备房的布置以及工艺设计;S3、通过明挖或顶管法筑站厅并设扶梯斜通道连通站厅层和站台层;S4、通过明挖或盾构法建造出入口和地面风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横通道间留有岩柱,岩柱受力状态与横通道长度及围岩性状相关。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机械法厅台分离的多洞组合站台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具体步骤如下:S21、先需根据地质条件分析岩柱的强度应力比,根据强度应力比确定岩柱的几何参数,确保岩柱处于稳定状态,实现施工期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成丁建隆王晖严东姜宝臣张志良林志元吕剑英黄辉李阶智赵驰王杜鹃郭青桑晓光梅俊刘召刚丁琳杜志华李现森王东存姚亮徐韬叶建新钟长平徐建国陈树茂谭佳刘志勇汤勇茂郭永顺赵剑雄董艳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